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自杀是高校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并在理顺高校与在校大学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下,对在校大学生自杀案件中高校是否承担责任以及承担什么责任进行探讨。将高校在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的责任归属划分为不承担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及基于人道主义原则所应承担的责任等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自杀责任治理结构存在着高校与学生及其家属关于责任分配的突出矛盾。基于高校与学生的特殊关系,高校对学生自杀风险存在合理注意义务,如因过失未能预见或未能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导致学生自杀,高校应分情况承担相应的民事过失责任、连带责任或补充责任。同时,当下大学生自杀的高校责任在责任主体、责任范围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扩张化趋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管理措施防控大学生自杀的潜在责任,通过高校内部的分担机制防控大学生自杀的现实责任,通过高校责任险对大学生自杀风险进行社会化化解,以更好地维护高校、学生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构建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高校应在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构建依据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的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各构成要素的系统倍增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某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工作普遍存在着“过于依靠专业力量、对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关注不足”的状况.从大学生自杀因素和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如何增加对大学生心理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优化大学生心理环境,帮助大学生适应性发展问题,提出高校全民参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自杀现象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在给家庭带来无尽伤痛的同时,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自杀法律责任的认定,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列出了不同情形下高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处理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可谓是司空见惯.如花似玉的生命骤然陨灭不仅让人痛惜更引人深思.本文从分析大学生自杀的现状入手,就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近十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大学生的自杀与防范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我国学者研究自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状况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自杀大学生的性格特征、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大学生的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单松 《华章》2010,(23)
高校青少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重视大学生自杀心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保障和维护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保证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提出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青少年大学生自杀心理影响因素、自杀心理,构建起青少年大学生自杀干预机制,为解决青少年大学生自杀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努力建设预防大学生自杀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给高校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应努力建设预防大学生自杀的系统工程。为此,要走出两个认识误区:“预防大学生自杀,高校无能为力”和“自杀无法预防”;构建三个工作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系统、心理危机预警咨询系统和心理危机救助干预系统;遵循四项工作原则:普及教育的原则、早期识别的原则、及时阻止的原则和学校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国内高校存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大学生产生自杀心理的三个阶段、原因分析;合理地提出了干预大学生自杀心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杀事件常常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特征及大学生自杀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自杀事件应对机制建设,以降低或消除大学生自杀事件对高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比例也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中的首位原因。本文从康德的“完全道德义务”出发,认为禁止自杀是个人对自己应承担的必要责任,极力反对自杀。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角度,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静菊 《高教探索》2007,(6):127-129
为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家庭的完整,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对湖北高校近三年来20所高校的20起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极大危害,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是高校工作者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山市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杀态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唐山市四所高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和自杀态度的相互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博 《华章》2013,(14)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自杀现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在给家庭带来无尽伤痛的同时,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自杀法律责任的归责,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杀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已开始对平安校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已成为当代的迫切需要。辅导员作为高校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依据大学生自杀的特点和原因,确定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防控中的关键角色及其功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唐山市四所高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和自杀态度的相互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自杀事故时有发生,而学校在事故中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法律条文缺失应如何完善,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对于大学生自杀、自残责任划分一直以来没有法律条文予以界定。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自杀应该是个人行为,与学校无关,这种观点是狭隘的。通过对高校在学生自杀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研究,使高校、在校大学生及社会各界能够清晰认识到事故中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教育,对生命的认识、生活的体验、生命的价值等问题的思考较少,漠视生命,这才是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而不能把大学生自杀问题片面地归因于心理问题。高校应重视生命意识教育,通过重建高校教育价值取向、实现生命意识教育课程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等方式,加强生命关怀,从生命意识教育入手,搭建更为有效的大学生自杀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