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失在功利中的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智慧启迪、增长见识、明白事理。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却有不少本末倒置的情况,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把阅读教学变成写作教学:整节课下来,不是让学生去感悟,去吟咏,而是让学生去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文章的记人叙事,模仿作者的风格写作文。在这样功利的教学观念的支配下,课文丰厚的人文内涵无非是为提高写作能力服务的例子。一些教师甚至还越过例子直奔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偏离课文的具体内容去大讲特讲写作目的和要求。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故乡》只留下了肖像描写、对比描写,对《药》只留下了明…  相似文献   

2.
[教例简述] 《故乡》的教学已进行了两个课时。这是第三节课。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对《故乡》进行了深入理解。现在我们再上一节“发现”课。我给大家一个“研究”题目:《故乡》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大家细读课文,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兴致勃勃,各自读读画画。学生一:我发现课文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应删繁就简,单一集中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不是教一篇一篇的课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通过例子,学习蕴含其中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所以,语文教学首要的工作是确定"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而确定了"教什么"之后,课堂教学就不要再摇摇曳曳,而应"直捣黄龙府"。马老师上的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前大家讨论认为本课就学习写人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既然确定了"教什么",导学案上的"学什么"就不宜再写什么"品人物"  相似文献   

4.
《恰到好处》是现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自读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引用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话作为解释“恰到好处”的文字材料。在课文第四自然段里,文章又涉及到宋玉关于美女的言词。在“自读提示”中,选编并也提到了《恰到好处》引用宋玉描写邻女之美的文字易为人家理解和接受,这样看来,宋玉形容美女的文字对理解“恰到好处”的含义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杨述同志引用宋玉的话是否能作为“恰到好处”的最佳注脚。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  相似文献   

5.
《春蚕到死丝方尽》是篇新编选的阅读课文。它是篇很好的说明文,好在内容好懂,知识性强,章法严谨,用词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多样。象这样的课文应提出怎样的阅读要求、又怎样进行教学呢?一种办法是要求学生写写段意,答答课文后边的练习。这是较低的要求和较乏味的方法。再一种办法是根据文章的特点,在已学过的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和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  相似文献   

6.
四册七根火柴[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1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 2 学习品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根火柴》的第二课时 ,一节课 ;2 课型 :品读课。三、主导教法 讨论法。四、教学蓝图 提出几个“主问题”让同学们讨论 :从课文中找出例子 ,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说明外貌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情节 ,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品读字词。)教师导入 ,介绍这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讨…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学习重点之一,是肖像描写。通过研究课,可以发现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融汇了人物肖像描写的多种笔法,立体地多侧面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我的大作文教学观的含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作文教学,将作文教学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为作文教学创造有利条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具体说就是要以作文教学为中心来组织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仅只有学生的写作训练和教师的评改,还要有课文教学的紧密配合,有为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水平而安排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以及为调动学生文学兴趣和写作积极性而组织学生自办文学小报等项目。比如说上鲁迅先生的《故乡》一课,教师备课时先得找准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通过写人物的变化,反映出故乡的变化。然后在上课时通过分析课文中写人物的方法,比如写闰土,写杨二嫂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明白这样能很好地写出人物的变化,有力地表现文章  相似文献   

9.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祝福》第二课时。考虑到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大致把握了《祝福》的基本内容,这节课我想作点尝试,改变一下多年来的老教法。于是,我这样开始了开场白:"同学们,课文的情节、结构大家已经搞清楚了。昨天我们又重点赏析了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通过这三处肖像描写,我们既了解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体味了鲁迅先生文笔的精妙与构思的精巧。今天我们就做一件事,替祥林嫂找找活路,好么?""好!"学生纷纷响应。"大家先认真看看书,准备一下,5分钟后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子",指导学生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作文这是七年级的一堂作文指导课,教学内容为作文专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我一改往常先讲如何写作,然后命题的传统教法,而是选择了刚学过的课文《顶碗少年》作为  相似文献   

12.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运用了不少对话。由于这些对话运用得巧妙、贴切,就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巧用对话的呢?鲁迅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过,作品中写人物对话,应该做到即使不描写人物的肖像,也应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作者所写的《故乡》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咨询台关于《景阳冈》一文插图的说明福建厦门同安区大峡东星小学张再秀老师来信说,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回2课(景阳冈)一文描写武松打虎的姿势应该是面对面,而该课文所配的插图却是武松以"骑马"的姿势跨在虎背上,显然与课文的文字描写不符。我们就此问题再次咨询了全国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嫩福像同志。据一文插图的说明她介绍.已有许多老师就憬阳冈)一文的插图与文中描写不符提出了质疑。具体情况是这样,人教社在编写(景阳冈)这一课时,正好有位名画家关于武松打虎的一幅名画,出于欣赏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写人叙事,总少不了要对人物生活的环境和事件发生地周围的景物进行必要的描写。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景物描写具有其特有的重要作用。那么,景物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呢?让我们结合实例作简要说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请看下面这段文字:“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是鲁迅先生《故乡》一文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所交代的正是《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时代背景,即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与此同时,这段话也给鲁迅先生此次回去“…  相似文献   

16.
<正>一、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示范的教学思路:人物描写训练——细节、动作、神态、语言、肖像。《最后一课》、《祖父》、《故乡》、《回忆我的母亲》、《小公务员致死》、《我的叔叔于勒》,学习完可做关于描写练习;欣赏《父亲》(罗中立);《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课文原稿一位同学在题为《忘不了他》中这样写道:"……黑暗中,一位老人佝偻着背,用力而有节奏地拽着钟绳。老人中等身体背稍驼,黑白掺杂的头发胡乱地倒在头上,黑瘦的面颊上几颗不明显的麻子  相似文献   

17.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二是体会文中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通过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借助文中的语句发挥想象给人物绘一幅肖像画的教学方法,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 ,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 ,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以读促悟 ,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六年制第十册《难忘的一课》为例 ,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在初读质疑中入情由于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甚远 ,学生难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 ,是学生入情的奠基石。如教学《难忘的一课》 ,通…  相似文献   

19.
《丰碑》一课没有直接描写军需处长自觉献身的具体言行和经过,而是通过侧面描写予以烘托,这样写使故事更具有表现力,使人物形象更具有感染力。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和那段历史远离学生,加之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学生也缺少深刻感受,故要学生读入情景、读懂意境、感受人物,困难很大。根据课文这一特点,学生只有全身心卷入课文情境,读才会到位。因此,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是优化本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课《燕子》,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写了燕子的美丽。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燕子的描写,既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态的描写,将燕子写得活灵活现。下面,仅以这篇课文为例,谈一谈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