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体的接触状况及对中国媒介公信力的评价。研究通过对在京890名外国人的调查后发现,中国媒体是在华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在长期在华外国人中,超越了人际传播渠道和本国媒体渠道;在华外国人同中国本土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体有较大重合,CCTV1是中国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体,也是在华外国人接触最多的中国媒体。因此,我们亟需重视对内传播的对外传播效应。此外,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介绝对公信力的评价总体上呈中性偏积极;相对公信力评测中,在华外国人选择最多的是本国人在华出版的母语报刊。我们尝试建立了在华外国人对中国媒介绝对公信力评价的回归模型,模型中显示对中国政治模式的评价和对中国媒体发展水平、记者业务素质的评价两方面的变量对中国媒介公信力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获奖作品分析广告创意中的中国元素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元素在中国广告界刮起了一股旋风,不但有学术的积淀,更有广告界著名人士的奋力推进。如今,在广告创意中运用中国元素已经屡见不鲜。本文从"形"与"神"的两个角度论述了广告创意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将中国元素分为中国元素符号和中国元素精神,并对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因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的对外军事话语传播意义重大。在此以《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白皮书在消除所谓“中国威胁”、对外树立中国军事安全形象方面的话语策略与困难所在。另外,笔者认为,在建设中国梦的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军事话语传播获得了新机遇与新功能,由中国引领的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潮流,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也因此为中国的军事话语传播提供了新的内涵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明代以后欧洲人士大量进入中国,中国文化逐渐受到西方影响;与此同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随着中国事物一起在欧洲传播。向往东方的西方人越来越醉心于中国文化,以至于在十七、十八世纪形成一股以中国趣味为时尚的热潮,历史学家一般称之为“中国式风格”(Chinoiserie)。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这种中国式风格的狂热迅速漫延,在德国,没有哪一个宫院建成时没有中国式风格的房间。”在那个时期,中国的影响当然不仅限于建筑一项,实际上,中国文化在美术、工艺美术、园林建筑乃至文学诸方面都给西方文化以强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形成了他们进行知识服务、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他们既在北美图书馆界提供中文文献资源服务,又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进行学术活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在职业身份、学术追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共同认知,促生了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这一专业组织的出现,标志着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的正式形成。本文立足于海外中国研究和“文化中国”的学术背景,从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角度,对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及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进行了系统考察,希望在呈现北美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共同体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同时,揭示出这一共同体对于中国图书馆服务转型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图3。表6。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6.
范琳琳 《新闻世界》2011,(6):141-142
宝马进入中国16年,在中国市场始终保持着高端形象,凭借本身的品牌号召力对其负面新闻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在这样的品牌战略下,宝马让大众产生"跋扈"的品牌联想,直接导致宝马在中国销量下滑。本文从宝马在中国的形象异化现象入手,探讨豪华型汽车在中国的品牌形象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进入 2 1世纪 ,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是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中国现代化 ,中国广播电视的对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领导人历来重视广播电视的对外传播 ,中国的广播电视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方面也作出了成功的实践。但就全球新闻信息市场而言 ,中国的广播电视在对外传播中的弱势显而易见 ,充分认识中国广播电视与世界链接的距离并寻找增强链接的有效途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冯肖应 《今传媒》2015,(3):108-109
好莱坞电影的热映往往能引发大批观众的围观甚至追捧,如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崛起,好莱坞也将视角转战中国,多部诉诸于中国庞大电影市场的影片相继问世。这些影片不仅在取景上浓添东方色彩、在角色上不断注入华人面孔,还将中国功夫等元素加入其中,让观众在电影放映前更添了一份期待。事实证明,打着中国元素噱头的好莱坞影片在庞大的中国院线总是能让人格外关注。其实,好莱坞如此"迷恋中国",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院线的爆炸性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清宣统朝短命的三年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却在腥风血雨中顽强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经济决速发展的文明古国正向一个高度负责任的国际社会中的大国迈进。道路曲折而漫长。在这艰巨的旅途中,中国新闻界的作为,事关重要。 近年来,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外交上孤立中国的企图,虽然已被我们打破,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是客观真实的形象,一些负面的因素仍然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影响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正常活动,甚至包括诸如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在对外宣传中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世界知道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西方国家(包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中国的形象有不同的认识。首先,政界领导人中大部分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愿与中国发展关系,并特别希望通过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来刺激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国际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交流的角度,阐述中国图书馆学国际化和国际图书馆学中国化的发展变化历程,认为近一百年来中国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国际图书馆标准的中国化、国际信息技术的中国化和国际图书馆理念的中国化三个层面,建议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应该在国际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推广中国图书馆界的创新,共同促进全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8):2-6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却未清晰地反应中国的所作所为,甚至在一些地区,消极的国家形象成为了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阻力。根据国际传播形势,重点选择目前急需的中国故事内容,可以帮助中国建立与实际行为相匹配的国家形象,形成积极的国家软实力与全球交往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简》是谢阁兰初次旅行中国时创作的文本。无论是对中国进行审美观照的强调,还是保持自我个性的追求,谢阁兰都在中国的行旅中,在热爱、清醒的克制中获得了对中国的独特观感,从而在“沉进去”与“走出来”的转换中,在“真正的中国”的基础上塑造了“想象的中国”。同时谢阁兰也获得了思想和创作上的创新。《中国书简》开启了谢阁兰创作中国题材和探索自我精神的大门,作为其“异域情调”理论实践的典型文本,《中国书简》的初创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框架竞合:以中国入世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亚 《新闻大学》2004,(1):21-26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被认为是中国主动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标志着中国“完全融入”到国际社会之中。人们把中国的入世与30年前中国重返联合国相提并论,认为30年前在联合国恢复席位标志着中国重返政治舞台,那么今天中国入世则标志着中国走向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新闻社,2001)。至此,中国在“仪式”上完成了对世界政治、经济两大舞台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广告在中国已经有近20~30年的历史,广告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导向角色。随着中国广告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广告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同时,随着中国广告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的广告市场面临新一轮的重新洗牌,中国本土广告公司遭遇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市场动态     
2000年到2002年的三年时间中国惠普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量已超过了100亿美元,而惠普公司2003年在中国在采购规模将上升163%。在有效促进中国的招商引资带动出口的同时,惠普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图书走向海外情况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图书在海外的读者对象中国图书(为叙述简明起见,本文将“中国图书”的定义局限于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在海外的主要读者对象之一,是旅居海外的华人。这些华人,有的在海外学习、工作或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依然保持着中国国籍,也有的已成了所在国的公民。海外华人由于同根同源,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构成了中国图书在海外的主要消费群体,像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华人总数分别达到了2 5 0万、5 0 0万和810万,占当地人口的77%、32 %和14 % ,是中国图书在海外最集中的销售地区。中国图书在海外的另一个主要读者对象,是进行…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论在其学术架构中将中国文论的议题把握为所谓的中国问题,其实质乃是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镜像。只有通过对这个镜像的探究,中国文论才能更明晰地洞察和把握自身的问题,进而向西方世界明示中国经验与中国文论的特色之所在,以求在世界文论的格局中为中国文论重塑主体性,推动立足于中国问题意识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性正在做什么? 《中国女性在演说》、《中国女性在对话》、《中国女性在行动》、《中国女性在追梦》,这是王红旗主编的"中国女性文化丛书",一套四本。仅从书名看,不管是出自有心编排还是偶得天成,它的确特别能反映出当下中国正在进行时中的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20.
楚公子 《青年记者》2007,(21):39-41
中国在变,中国的媒体在变,中国的记者也在变。中国的记者之变,是群体性的蜕变。这种变,纠缠着身份、角色、功能、职责等诸因素,已经有些年头了,并且还要经历些年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