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市长的宣言就贴在大象屁股上 游人逛大连动物园。逛到大象那儿,动物园讲解员特自豪地说:我们市长的宣言就贴在这象屁股上。 讲解员这样戏说市长,都怪一本叫《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的书。去年9月,大连国际服装节巡游表演队伍里,有一些动物也人模人样地走着。我看见一头小象的屁股上贴着一方纸,纸上庄重地写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这是大连市长的施政纲领。我这本书的第一章从大连服装节、从但求最佳写起。用个什么标题?对,就叫《贴在大象屁股上的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2.
打招呼     
新闻科的李科长,几乎是踩着早上8点的钟声,走进了刘局长的办公室。年纪40有余,精明强悍的刘局长满脸堆笑地说:“欢迎科长来指导工作,请坐,请坐。”说着,把椅子朝李科长身边推去。李科长笑着,从提兜里掏出一张报纸,递上去说:“刘局长,我写您的通讯发出来了。”刘局长双手捧着报纸,一目三行地看着,一叠连声地说:“谢谢,谢谢,真是大手笔,出手不凡,出手不凡……”李科长坐下来,小声说:“刘局长,我有一事想求您。”“说!咱这是老关系了,凡能办的事儿,就是让捎来三指宽的纸条都行,还用劳您的大驾。”李科长笑笑,点点头,说:“听说您这儿要招收10名天车工,我在乡下的侄儿高中毕业,想拜托您门下。”刘局长脸一沉,一拍李科长的肩膀头,“我说老李呀,这事儿咋不早打个招呼,  相似文献   

3.
时下盛传“好处”之说:摇摇笔杆儿,有“好处”;(口努)(口努)嘴儿,要“好处”;跑跑腿儿,捞“好处”;“不给好处不办事,得了好处就办事”。每闻此说,我心头甜酸苦辣一古脑儿冒出来,真不是个滋味。比如说吧,余本无官无职,小小一名编辑匠而已,每发人家一稿,就有人问:“你小子得了他什么好处?”业余时间,帮人家写点家信、指点怎么写文章之类,也有人追问:“你得了什么好处?”好处、好处,开口闭口就是好处。果真是人人都在为“好处”而活着吗?我当这为人作嫁衣的编辑几十余年矣,照“好处论”者之说,早就该腰缠万贯了。何至今日仍如此穷酸,连一身像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女人微笑着说:“怎么样?”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女人带着几分戏谑说。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驰,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相似文献   

5.
李城外来查找"五七"干校档案资料。他递上名片。名片白底,蓝字,若干头衔: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委员会委员、咸宁市作协执行主席、咸宁学院兼职教授。名片另一面: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李城外会长,“李城外”三个字是手书的。“五七”干校档案在文革档案之中。开始,大家有几...  相似文献   

6.
时下盛传“好处”之说:摇摇笔杆儿,有“好处”;(口努)(口努)嘴儿,要“好处”;跑跑腿儿,捞“好处”;“不给好处不办事,得了好处就办事”。每闻此说,我心头甜酸苦辣一古脑儿冒出来,真不是个滋味。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崩溃前夕,王芸生终日坐卧不宁。李纯青多次到王家做工作。有一次,王喟然长叹:“没有出路了!”李纯青劝慰道:“天无绝人之路,想想办法嘛。”又一次,王对李说:“国民党完了!”李说:“为什么不找共产党呢?”王惊奇地瞅了李一眼。再有一次,王自悲自叹地说:“共产党不会要我这样的人。”李  相似文献   

8.
李队长,真是中, 生产技术门门通。社员爱听他讲话, 句句话儿近人情。河南鲁山县辛集公社辛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尹惠敏同志,不断用这个顺口溜来称赞“李队长”。“李队长”,并非真有其人,乃是我们鲁山县报创造的典型人物,用他来开辟一个“李队长讲技术”的栏目。这个栏目从今年六月二日开始,在二版出现。它担负着通俗地讲解各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的任务。半年多来,“李队长”就夏播技术、秋田管理技术、炕烟技术、水稻丰产技术、红薯管理技术、麦播技术等六个专题,讲了二十三讲。由于他用的是农民的语言,通俗近人,改变了“技术讲话干燥”的状况,从而为社员群众所喜爱。有不少人还打听“李队长”是那个社的,叫什么名字。张良公社党委会的几个同志,曾讨论过三、四次,争论“李队长是否真有其人”。特别是闻名全国的扫盲模范马小翠同志,曾经专门到报社询问李队长的情况,她说:“李队长  相似文献   

9.
走资派     
高俊平  高巍 《档案天地》2012,(3):11-13,36
“走资派”,是指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对一部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领导干部的简称.文革当中毛泽东也曾讲过:简单说。就是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派人。  相似文献   

10.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11.
三月三十一日上午,新华社社长穆青一行,乘车来到宁陵县石桥乡万庄村。一九六五年冬,穆青同志来豫东采访,原想报道植树老人,人称“老坚决”的潘从正的事迹,后因“文革”中断了,直到一九七九年三月,穆青才写成介绍潘从正事迹的通讯《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穆青这次来到万庄村,一脚跨进潘从正的家门,急切地喊了几声:“潘老!潘老!”八十五岁的潘从正和他八十八岁的老伴象见了久别的亲人,慌忙迎了上去,紧紧握住穆青的手,眼角闪着泪花,激动地说:“没想到您还  相似文献   

12.
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某县,一专职新闻干事写了篇针对本县弊端的批评报道,见诸报端,不想竟引起县委书记勃然大怒:“胡闹!我们拿钱养着你们这些新闻干事,难道是让你们戳屁股的吗?”  相似文献   

13.
李“将军”者,后两个字之所以需要打上引号,是因为他并不是真的解放军的将领,而是沪上新闻界的一名老记者。在认识其人之前,就听说过有关他的一些趣闻,1960年解放、新闻两报合并后,我有幸跟他在解放日报共事。他为人厚道、诚实,富于幽默感,身材如同他的性格一样的厚实,眼珠儿左顾右盼,确有将军的气概。编辑部的同志都乐于叫他“李将军”而不呼其名——李仲实,他也乐呵呵地点头承受,不时发出“嗯嗯”“哦哦”的声音。有一次我开玩笑说:“搜集你的故事,足够编一本李将军传奇。”他高兴而认真地说:“那就有劳阁下了。”转眼间二三十年过去,李将军已于几年前因癌症而过早地谢世。随着岁月的流逝,悼念之情也逐渐淡薄,但朋友们闲谈中还时常提起他的轶事,可见他的形象还留在人间没有泯灭。如今该是履行亡友嘱托的时候了,可是提起笔来却四顾茫然——写些什么为好呢?  相似文献   

14.
收骨头     
年前公司大变动,同事纷纷失踪。也不知是心情太坏无心失误,还是赌气使性有意为之,失踪的同事总要留下点“后遗症”,而且肯定是留在事后才爆发出来。有几个问题颇为严重,几乎到了如果是现职的人员干出来立马就要被开掉的地步:但这些大爷小姐们就是走得那么帅,走得那么恰如其时,一个个乌龟脱壳成功,把壳儿扔给留守的同事掮了。  相似文献   

15.
李秀珍(以下简称“李”):海迪,很久没有和你联系了,确切地说,是和你联系不上,电话总也找不到你。一些外省的媒体希望通过我们联系采访你,也没找到。后来才知道你在写长篇小说《绝顶》。张海迪(以下简称“海迪”):这几年我很少和外界联系,也很少接受采访,我希望内心安静地把这部长篇写好,毕竟长篇小说是作家的精神大厦,要打好地基,然后一块砖一片瓦地盖起来,这需要时间。李:曾听你说过,每当你没有声音的时候,就是你在艰苦工作的时候,你果然是在沉寂中攀登新的高峰。能谈谈你写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年,刚满二十岁。当县广播电台一纸报到书传到手中时,我几乎彻夜未眠,因为,记者这个具有耀眼光环的名词使我兴奋不已。见习一个多月之后,电台领导决定把一组二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交给我,这组节目除星期天以外每天播发,我非常清楚,这样的信任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尽管接受它就意味着精心编织的记者梦又离我远了一点。当时,编辑部一位领导意味颇深地对我说:“小张,做几年编辑对你有好处,说不定能长不少见识呢!”说实在话,当时父母眼中仍是个“毛张飞”的我,对这“好处”并没有多深的理解。那时,虚荣心颇重的我自然觉得当记者比编辑更“带味。”  相似文献   

17.
◆“恋”母型:万事孝字当头,凡事母亲为对。◆怕妻型:娶了媳妇忘了娘,坚决地拥护媳妇的立场,听从媳妇的指示。◆中庸型:典型的和事佬,谁也不偏袒,可就是苦了耳根子,怕是终日难有清静。◆大爷型:老婆和老妈都宠着,让着,畏着,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要研究宣传效果问题,离不开对宣传过程的分析。一切宣传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宣传员、宣传的内容、宣传的媒介和宣传的对象。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宣传就是谁对谁通过什么途径说了些什么,这里的两个“谁”、两个“什么”都与宣传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分别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的时候,每当自己惹了“祸”,当爹的总是不问前因后果就先揍一顿屁股;过后当娘的又疼心疼肝地给揉那屁股。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揉屁股”的新闻报道是会经常出现的,不过往往是“爹”“娘”身份合一。譬如,今天甲地因严重私挖乱采,造成重大污染而被新闻媒体曝光;几天后,新闻媒体又报道说,甲地如何吸取教训,全力以赴抓整改,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先说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某县,一专职新闻干事写了篇针对本县弊端的批评报道,见诸报端,不想竟引起县委书记勃然大怒:“胡闹!我们拿钱养着你们这些新闻干事,难道是让你们戳屁股的吗?”言者,“理直”气壮,闻者哭笑不得。然而甭管是哭是笑,我倒觉得这位县委书记的“道理”是从另一角度(且不说“从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