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答余杰先生     
余杰先生:您好!我还在“千禧之旅”途中。回国后接到的电话多数都提到大作《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今天又有一位记者远道送来了复印件,拜读了。大作的标题是第二人称的问句,我理应作个回答,也感谢您给了我一个机会。细读大作,您要我忏悔的其实就是两点,一是“石一歌”,二是《胡适传》,然后归结到整体表现。略作说明如下:一、把“石一歌”说成是我,搞错了。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把余秋雨作为一个思想者的身份来约访时,余秋雨愿意回答我们关于文化方面的一些问题。他最终选择回信的方式。在他看来,面对面,也许记者会误解他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4.
邵益文 《出版科学》2010,18(4):21-22
判断编辑活动的起源有三条标准,根据这三条标准,作者赞成编辑活动起源于春秋,并认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编辑家。  相似文献   

5.
6.
<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衲史>)是自成体系的"全史"版本,它以传世宋元明旧刻为底本,采取影印的办法,而又校改了其中较明显的讹误,吸收了他本,包括武英殿本的长处,从而在克服文字错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7.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本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90年代初"在中国则比较鲜为人知,更没有在档案界引起必要的重视"①,直到近几年在我国档案学界的影响才有所增大,应当说何嘉荪先生是有很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8.
三论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兼答游园惊梦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和价值观的定义出发,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是指图书馆员职业中最能反映职业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和作用的价值。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则是指图书馆拥有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的信念。从根本上廓清了两个概念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9.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阅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时尚。《出版参考》紧紧围绕阅读话题,开设了“特别关注”栏目。一年来,栏目分别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杨志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国学大师冯其庸等进行了高端采访,引起业界较大反响。近期,我们采访了著名演讲家、教育艺术家李燕杰。他读书万卷,对阅读有着独到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阅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时尚。《出版参考》紧紧围绕阅读话题,开设了"特别关注"栏目。一年来,栏目分别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杨志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国学大师冯其庸等进行了高端采访,引起业界较大反响。近期,我们采访了著名演讲家、教育艺术家李燕杰。他读书万卷,对阅读有着独到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章欣先生对《第四代人》的争鸣文章《错漏百出的“代论”,“自我”膨胀的赞歌》,(见《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2期)想法颇多,说出来请读者指教。兼与章欣先生商榷。一、“代际分析方法”能否成论? “代际分析方法”可以成论。因为代际关系是一个客观存在。既是  相似文献   

12.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出版参考》锁定阅读,开设了“特别关注”栏目,栏目定位高端、深度,先后采访了十余位大家名家畅谈阅读,引起业界较大反响。在栏目设立一周年之际,《出版参考》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著名红学家、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请他讲述精彩的读书生活。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在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冯老您作为学界泰斗,请对出版界的读者谈一谈您的读书生活 冯其庸:我的生活就是读书.读书是自我造就、成才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说,他是在做学问做得感到单调窘迫沉重之后,在困惑中迟迟疑疑地站起身来,离开案头,换上一身运行的装束,开始他的“文化苦旅”的。 单单看目录,我们也许会把它看作我们常常见到的那种一般的又是正宗的游记,你看:《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三峡》、《庐山》……这不是游记又是什么呢?是的,《文化苦旅》是游记,是作者某年某月某日到某地的文字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说,他相信无论传播技术如何进步,媒体形态如何改变,只要传统媒体人放下身段,以己所长,真诚入世,从普通人生活中的细微处触摸活的中国,寻找中国前行的动力和内在精神,不放弃,终能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四期发表了周来祥和陈炎先生的文章:《当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张力》,对拙著《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中的分类及其提出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作为周先生的后学,我怀着敬仰而又审慎的心情读了再三,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但对其所得出的结论又不能完全苟同。周、陈二先生不同意拙著将当代西方美学分为人本主义和符号学两大思潮,其主要理由是“任何审美和艺术活动都是个人活动,都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任何美学研究都不可能完全离开人的能力、人的感受而进行。所以,如果将与人相关的美学研究通称之为‘人本主义美  相似文献   

17.
置身于令人透不过气来的浮躁人生金钱人生红尘滚滚爱浪滔滔文化包装文学广告氛围之中,常常期盼从至情至性的散文中寻找一点抚慰、寄托、解脱。遗憾的是,当代这样的散文已属凤毛麟角。正是如此,《文化苦旅》使我十分欣喜,我从中获得了心灵感悟的宁静,精神被葱笼的诗意所温暖。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我似乎从书中找到了自己曾经苦苦思索过的“文化”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忏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朋友,感谢大家今天冒着寒冷来到上海图书馆听我的讲座。我原本以为自己是了解托尔斯泰,了解《复活》的,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题目。可是当我开始准备时,才发现自己选了一个多么难的题目,因为托尔斯泰太伟大、太庞杂、太丰富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条理清晰而又有一定深度地向大家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他的《复活》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我越读,越看、越找资料,就越是觉得这事太难。所以这几天我几乎一直在这种诚惶诚恐的心情下度过的,今天下午来到这里,我就觉得现在是关键时刻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就这样了,我准备到什么程度就讲到…  相似文献   

19.
谭榷 《新闻记者》2000,(10):30-31
本刊第 9期发表了刘朝先生的文章《记者,你为何事先不报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读者纷纷来稿参加讨论。本期择发两篇不同观点的文章,并欢迎读者继续来稿,踊跃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刘朝报道:批评比创作热闹,这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坛有目共睹的事。继去年9月编辑《余秋雨现象批判》之后,湖南文学评论家余开伟(愚士)近日又编辑出版了一本《余秋雨现象再批判》。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推出,洋洋30余万言,从篇幅上看,《再批判》比《批判》更具有声势,更受人关注。在《批判》一书里,大到体裁、语言,小到构思、用典,甚至对“余秋雨其人”,批评家们都曾丝毫不留情面。但较《再批判》而言,这似乎还是算比较“温和”的。从收录的文章内容来看,《再批判》显得更加丰富和具有震撼力。该书开篇就以《余秋雨散文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