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从越南留学生的语用偏误入手,对汉越人称代词进行对比,越南语的人称代词在汉语中虽有对应项目,但在感情色彩义和语用功能的分布上有差异,越南语因第二人称代词缺乏如汉语"您"、"你"、"你们"这样的礼貌式而不得不借用亲属称谓词、职务名词等用于交际场合,第二人称代词空项给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
日语的第二人称代词非常特殊,它在日语实际语用中与中文的第二人称代词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本文分析了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特殊性、日语第二人称的使用情况、日语第二人称的隐含用法,从语用的角度来阐述了教学中对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教授方法。  相似文献   

3.
<茶馆>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很有特色,从特定的言语环境看第二人称代词"你"与"您"的使用,发现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您"的使用受特定的言语环境的影响;从社交语境的角度看第二人称代词"你"与"您"的使用及其语用意义,可以看出<茶馆>中第二人称代词"你"与"您"存在语用指称区别、领域指称变异和语用变异.  相似文献   

4.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第二人称代词是其中的一种。用第二人称代词表达对称符合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荼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第二人称代词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发现:第二人称代词在对称表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文化传承“优胜劣汰”及语言内部发展等原因,从古到今,用来表达对称的第二人称代词数目呈递减趋势,最后定位于第二人称代词“你”。  相似文献   

5.
今文《周书》的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我、予、朕、(印)”4个,第二人称代词“尔、汝、乃、而”4个,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3个,同时还有“某、自、己、人”4个特殊指人代词,人称代词种类齐全、指称功能完备且出现分工互补之势.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总体特点是周代的时代色彩鲜明,人称代词和名词共现构成同位语的现象常见,人称代词在使用中已显示出谦恭礼让的文化色彩.这些特点为从语言角度验证今文《周书》的语料时代问题及真实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同时也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语料,发现今文《周书》一些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与过去学界认为的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及语用功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为重新认识上古汉语这些人称代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数量多,但并不像汉语第二人称代词那样男女老少、何时何地皆可使用,而是在使用的场合和范围上都受到种种限制。这不仅与它的形成历史有关,也与日本的社会文化有关。从人称代词的形成来看,历史较短且变换频繁,致使它难以把握;从社会文化来看,由于各个方面存在的上下等级观念,使得日本人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来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以准确地把握与他人的距离,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更好地把握、理解日语第二人称的使用特点及其内涵,本文以与汉语第二人称进行比较的视角,从日语第二人称的使用特征、历史演变和形成、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英汉第二人称代词作为语言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也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可以显示言语交际双方的身份差距和亲疏有别。运用权势和同等关系原则,对英汉第二人称代词进行研究,发现同等关系对英语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权势原则对汉语影响较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同等关系对汉语的影响力逐步加大。该研究能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早期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比普通名词宾语前置现象频繁,这是因为代词的可别度高于普通名词,高可别度的代词倾向于前置是语言的共性表现,并非句法结构和语用强调所致。关于代词可别度还有两条规律:一是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前置现象多于肯定句,这是因为疑问句、否定句可以提高代词原先的可别度,且疑问句的作用强于否定句;二是人称代词可别度随第二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顺序逐渐减弱,因而前置的倾向也随该顺序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人称代词是语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英人称代词具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独特的特点。本文以"你"和"you"为例,对现代汉语和英语的第二人称代词进行比较,对比二者的异同,在对比中明确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各自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的西周汉语的语料中,有“我、余(予)、朕、卬、吾”五个第一人称代词。上述第一人称代词有其语音和语源问题;西周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在语音上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中的代词系统是典型的指示语,人称指示语以人称代词为主要表现形式,标记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参与主体和话语本身的关系,并反映语用和文化特点。从第三人称指示语变异情况这一语言事实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具体表现出发,探讨其确指、代指、转指和泛指等用法及其语用特点,分析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第三人称指示语的变异以及语用功能,对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Public speaking, as one kind of speech act, the speaker uses some pragmatic strategies, for example,the use of personal pronoun, in order to achie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peakers use the first personal pro-noun we and the second personal pronoun you conventionally, also there are some deviations in the use of person-al pronouns. However, theses kinds of uses have to be explained and understood in such a specific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离石方言人称代词由三身代词和其他代词构成,有单复数之分,且表现形式多样。离石方言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与语用功能,与普通话的人称代词相比,展现了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有的句式,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哈萨克语里没有与"是"对应的特定词,"是"字本身在哈萨克语的对应形式因不同的情况而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是"字句在哈萨克语中的对应表达做一分析,以期对汉哈互译及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代词是汉维语中一种独特的实词。和其他实词不同,它不命名事物、特征、行为、性质等,而只指代它们。因此,代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只有在上下文和言语环境中,其意义才能具体化、确切化。代词丰富多彩的修辞作用正是由于这一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本文将从汉维语对比的角度,初步探讨汉维语代词修辞性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语+人称代词”结构已成为现代汉语里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言现象,汉语学界对它的态度也从否定或保留到肯定。该结构在汉语的生根并定型,必定有其特殊的语用价值。文章从语言的表达形态和话语分析两方面对该结构进行思考,认为该结构是语言形态运转的最好的例证,修饰和陈述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定语不一定是提高定指性或指别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语义陈述。该结构是发话人的一种信息编排策略,无论处于话题位置还是宾语位置,都具有信息强调的功能。该结构是上下文逻辑关系、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些学者相信汉语里明确存在限定词,本文通过对所谓限定词共现现象的考察,论述了句法解释的困难,进一步指出有两个明显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人称代词总是居于另外的限定成分之前;二是人称代词总是负载着某种语用意义。从这个发现可以得出一个一致的解释,就是该人称代词表示了说话人移情的方向——说话人把自己认同于该人称代词所代表的那个人的说话/认识立场。与此同时,人称代词后面的指示性成分、无定性成分也常常以体现主观性意义为主要功能。本文的结论是,汉语里类似于限定词的语法成分,往往是为语用目的而使用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采用SCL-90量表对新疆4所高等师范院校851名维,哈、汉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师学生九因子得分均极其显地高于全国水平;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某些因子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本、专科学生在偏执,强迫,恐怖等因子上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在恐惧,焦虑三因子上,新疆高师男、女学生存在极其显的差异;理科学生九因子得分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作为我国仅有的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哈萨克族是该县最主要的少数民族。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法,对木垒县哈萨克族居民的语言使用现状分别从个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家庭语言使用情况、社交语言使用情况来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目前哈萨克族在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方面存在的特点,为当地双语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