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雅 《出版科学》2010,18(1):105-108
朴社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创办的一家较为成功的出版机构。作为朴社的领导者,顾颉刚做出了一系列成果:他参与创办上海朴社,之后以一人之力重组北京朴社,巩固事业基础 编写出版了《古史辨》和《辨伪丛刊》等学术书籍,积极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 挖掘和培养青年作者,扩大学术研究队伍和出版队伍。朴社的经营管理对后来知识分子参与出版业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朴社是顾颉刚、郑振铎等一批文人学者在20世纪20年代集资创办的出版发行机构,旨在通过出书赚钱,打出一个专心治学的境界,维持近15年之久。它的出版物,如《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影响深远。顾颉刚是朴社的灵魂人物。本文首次对这一出版史上颇具个性的出版社作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与编辑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霞 《出版史料》2004,(2):58-62
顾颉刚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他不仅是“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顾颉刚生平有一突出特点,即喜欢办刊物,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顾颉刚每到一个学术岗位,毫无例外要创办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4.
刘国华 《历史档案》2007,(2):133-136,F0003
顾颉刚(1893-1980年),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他对古代史料的大胆怀疑,使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由他发起的疑古辨伪运动,使对古史资料的批判利用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史学》2002,(4):3-12
档案架四川大学(华西区)档案馆藏顾颉刚致郑德坤信函计22封,约1万2千字,时间约在1933年至1945年间。其中,未署年代7封,残件2封。内容涉及:一,历史地理图编纂。二,禹贡学会、禹贡半月刊、引得校印所、技术观摩社和通俗读物编刊社的工作。三,研究经费的筹措。四, 对学人学风的评价。五,交游。六, 家庭生活。七,对郑的褒勉与建议。郑德坤,福建厦门人(一说思明人)。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历任:北平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学侣。燕京大学史地系代理主任。厦门大学副教授兼文化陈列室主任。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授。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副校长。曾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讲学和任教。郑德坤1933年到厦大任教,1936年6月赴华大,两年后去哈佛大学留学,回国后仍执教华大。主要著述有:《厦大校址考》、《中国考古和艺术导论课程纲要》、《中国考古学大系》、《中华民族文化史论》、《水经注引得》、《四川古代文化史》、《中国历史地理论文集》等。顾郑之交非同一般,据《顾颉刚先生学术纪年》记载,1932年,顾就曾在《火把》与《北晨学园》上发表“论国难书——与郑德坤信”。又据《学术纪年》记载,顾颉刚1934年3月至“七七事变  相似文献   

6.
张慧 《云南档案》2010,(5):32-33
顾颉刚先生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他不仅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他开创了"古史辨"派,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在对档案史料的搜集、考证、辨伪及应用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独到和宝贵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8.
顾颉刚难题     
顾颉刚读书笔记顾颉刚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顾颉刚"不能以一部分之真证全部皆真"的重要命题,推论其寓意当是针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而起。此一命题以全部复原上古文字与文献为前提,近80年来学者对于中国古史的重  相似文献   

9.
着重介绍了顾颉刚先生的生平,并通过其学术作品,阐述他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一生读书治学,主张有计划地读书.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所选读的书籍类型也有所不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顾颉刚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期间所选读的书籍,除重视经史典籍的研习外,多关注记载有关中国历史地理、民间文化、边疆历史等内容的史书.在注重读书与时代互动,注重读书治学的同时,以民众教育和边疆工作践行读书不忘救国的至理名言,唤醒中国民众抗日救亡的民族意识.抗战时期顾颉刚史学阅读类型的选择与抗战大环境下顾颉刚的史学研究主题密切相关,此又与抗日救亡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经学走向终结。此时经史之学的紧密联系依然存在,对古史辨派尤为突出。古史辨派在学术思想上受晚清今文经学疑古精神的影响,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也汲取着今文经学的营养,二者之关系体现了近代转型时期中国学术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抗战烽火唤醒了本以求真为目的的大学者顾颉刚胸中爱国救民的热情,在"到民间去"的时代氛围下,他走出象牙塔,面向民间,开展了卓有成绩的民众读物运动。他的民众读物运动具有寻找代理人进入民间、正视民众的学习方式以及尊重民众原有文化等特点。这就在梁簌溟、晏阳初等领导的民众教育运动之外,探索出了知识分子走向民间的另外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文着重介绍了顾颉刚先生的生平,并通过其学术作品,阐述了他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顾颉刚一直关注图书馆事业,形成了丰富的图书馆学思想。他倡导"各科分立"布局馆藏,主张教授、学生共同参与图书馆建设;广泛收集四库以外其他类型的文献,主张五种目录配合为用,从不同侧面揭示馆藏;强调工具书的学术意义,致力于前人疑古文献和经史要籍的整理,给后人留下大量可资信据的图书资料。  相似文献   

15.
1920-1940年代,顾颉刚先后创办十余种刊物,积累了丰富的期刊编辑思想及出版经验.他崇尚自主办刊,倡导学术救国,并始终以读者和作者的需求为中心,着力协调刊物的学术性与通俗性,他善于培育刊物稿源,尤其重视奖掖青年作者.他的期刊编辑思想,对当今期刊编辑工作仍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颉刚毕生致力于对《尚书》的研究,这是他疑古思想产生的起源,是他古史层累理论提出的基础,更是他整体学术的核心所在.顾颉刚为教学之需,编有四部《尚书研究讲义》,撰有《尧典著作时代考》.他所著《尚书大诰译证》,为后来者提供了整理和研究《尚书》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关于顾颉刚在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任所长时的情况,我查阅能找到的几本关于介绍顾先生的图书,感到许多介绍顾先生这段经历的图书,不是忽略不计,就是十分简略。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梳理如下史料,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张慧 《湖北档案》2010,(4):14-15
顾颉刚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他大胆质疑古代史料,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即用历史的演进的方法去辨伪、考证古代史料。  相似文献   

19.
朱洪涛 《文化遗产》2016,(6):103-110
顾颉刚的妙峰山考察有其特有思路,这体现在顾颉刚用同情正面的眼光观察民众,使得《妙峰山的香会》这一文本材料尽管丰富多样,然而作者的民众观则显得颇为浪漫。本文将顾颉刚的这一文本与奉宽、金禅雨、金勋、孙伏园等同类文本进行对读,揭示顾颉刚之所以不对民众痛下批评,反而大力赞扬民众的新鲜活力,并不是他没有看到民间藏垢纳污的一面,主要是囿于民众的知识水平还不便对之进行否定,免得民众对知识心生恶感,后续的启蒙无法进展。也反映顾颉刚眼光向下的心态、建立民众文化的目标。顾颉刚这种思路同时也是当时"到民间去"的社会思潮在学术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赖晨 《湖北档案》2012,(10):42-43
1912年,钱穆从南京钟英中学高中肄业后,先在小学任教10年,后在中学任教8年。1927至1930年,钱穆在苏州中学教国文,其学术上也突飞猛进。他为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写《墨子》、《王守仁》,可谓奋笔疾书,一周写一本书,内容充实,颇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气概。而他写《先后秦诸子系年考》一书,体系宏大,下笔凝重,穷数年之力,数易其稿。功夫不负有心人,书稿颇得史学界同仁的好评,有的专家称此书犹如顾炎武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