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个与凸透镜成像规律似乎相悖的几何光学现象,并用小孔成象原理解释了该现象。同时深入讨论了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1989,(6)
本刊上期《小孔相当于凸透镜——答上期张勇同学问》一文,标题和文中“小孔相当于凸透镜”的提法,非作者原稿所有,而是由编者所加的。小孔成象的放大原理比较复杂,涉及到一些高等和中等的光学专业知识与词汇,作者在原稿中曾对此作了一些介绍,尽管是粗略的,但仍然不是小学生读者所能理解的。所以编者删去了原稿中这方面的内容,而保留了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二册P257有用平面镜补助法测定凸透镜焦距的实验,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三角形小孔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成象于平面镜上,则平面镜反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成象于原物上(即三角形小孔上)。实验步骤于下: 1、如课本P257图8-36装置,要求光源箱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大于估计或粗测焦距的四倍。 2、保持光源箱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使凸透镜从靠近光源箱的位置开始逐渐向平面镜方向移动,直到平面镜反射成象正好跟原来的三角形小孔相重合为止。记下凸透镜的位置。 3、继续将凸透镜向平面镜方向移动,当在光源箱开孔壁上形成的象第二次正好跟三角形孔相重合时,停止移动  相似文献   

4.
一、一个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2f倒立缩小实像介彩<2f f万uf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实像;当“叨寸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虚像。2.2倍焦距位置是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即当u>刀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缩小的实像;当厂袱u<卿寸,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物体与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物体与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当物体…  相似文献   

5.
“像的大小”是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然教材十二册第四课“凸透镜”改编而成的一课。“凸透镜”是适合探究教学的经典课,我们对本课进行了一些删减,主要区别是:在探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凸透镜”一课是寻求像“放大”(与蜡烛火焰比)和“缩小”(与蜡烛火焰比)时的成像规律;本课只寻求什么时候像“大”和什  相似文献   

6.
例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烛焰放在离凸透镜28cm处时,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当把烛焰放在离凸透镜40cm处时,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当把烛焰放在离凸透镜16cm处时,得到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可推算出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9面“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的题目是这样的: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相似文献   

8.
一、应用记忆法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幻灯片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弄清了这些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学习《光学》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凸透镜成像规律难以掌握.例如,不能准确地判断物距在什么范围所成像是放大的,又在什么范围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的倒立或正立决定于什么因素?像的虚、实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同学们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通过作图、列夫及有关统习,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及其成像规律作阐述.一、凸进销的光学性质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一来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它将会聚于一点.如图1所示,该点。。I焦点.用字母F表示.测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用字…  相似文献   

10.
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它有一个实焦点,可以成放大、倒立,缩小、倒立的实像,也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些都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十1/v=1/f,m=|v|/u,如果利用这些规律,结合透镜的使用条件不同,凸透镜成像就有多种变化,利用这些变化去训练学生,对学生掌握凸透镜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的益处.1 凸透镜浸在折射率大于1的介质中的成像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1.实验中学的张戎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2.如图1,一个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薄凸透镜的上表面主光轴上,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若球做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2cm/s,小球经______s后,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3.物体经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条件是______;能得到放大的实像的条件是______.4.放…  相似文献   

1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部分在中考命题中出现概率达90%,多以填空、选择、实验、作图等形式出现. 例1 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 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解析: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 :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又可以成放大的虚像 .本文用图象法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供同行参考 .一、以 u为横轴 ,以 v为纵轴 ,画 v- u图象令 u=x,v=y,公式 1u 1v=1f变为1x 1y=1f,整理得 y=f2x- f f.上式图象如图 1所示 .可以看出 ,在第一象限内 ,物距 u>f,像距 v>f,凸透镜成实像 ,图 1v随 u的增大 (减小 )而减小(增大 ) ,且当 u趋近于 f 时 ,v趋近于无穷大 ,当 u趋近于无穷大时 ,v趋近于 f.当 u=2 f时 ,v=2 f,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 ;当 f2 f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当 u>2 f时 ,f相似文献   

14.
如图1所示,凸透镜L成实象时,如果紧贴透镜处有一半被黑纸遮住,仍能形成物体完整的象。因为物体AB上各点发出的光线均有一半进入凸透镜,只是成象的亮度变暗些。但如图2所示,在凸透镜前相距为d的地方,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一部份,从图2不难看出,物体上A点发出的光,完全不能进入透镜,无法成象。而物体上A_1点发出的成象光束中,有一部份仍能进入透镜,成实象点A_1,故成象范围仅为A_1B_1,越靠近  相似文献   

15.
凸透镜成像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成像的条件和特点复杂繁多,识记和运用起来很麻烦。现在我介绍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同学们不妨试试。首先,我们把凸透镜所有的成像条件和成像特点用一个示意图集中表示图来,下面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物体与其对应的像的相应位置。在这个图示中,凸透镜成像情况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线,uf成实像;二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线,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放大的实像;虚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且正立,放大:而实像与物体…  相似文献   

16.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距v、焦距f满足公式1/u=1/v=1/f.对于确定的凸透镜,焦距f是一定的.因此,物距u和像距v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物距u确定,像距v就唯一确定,一物一像.可是,在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实验中却发现一物三像:镜前倒立缩小或放大的像,镜中正立缩小的像和镜后光屏上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像,如图所示.那么一物三像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不论是面镜还是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对于实像,观察时存在,不观察时也存在.用光屏可以观察到,直接用眼睛也可以观察到.对于虚像,观察时存在,不观察时便发现不了.不能用光屏观察,要用眼睛通过镜面或透镜观察.因此,一  相似文献   

17.
一、选择题1.科技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4块透镜分别进行实验。他们把蜡烛均放在离透镜20cm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用透镜甲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等大的像。那么,焦距小于20cm的凸透镜不可能是( )。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执教“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我有幸参与了她的两次试教.事后,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生会了怎么办?课堂真不容易出彩吗? 实录: 教法(一) 师:你知道“放大”和“缩小”这两个词吗?根据你的理解,请你说说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生1:把图形变大或变小. 生2:按一定的比把一个长方形放大或缩小. 师:作业纸上有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放大或缩小这个长方形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师巡视,辨析错误,发现全班只有两个学生画错了,导致下面的教学因学生会了而背离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师有点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在物理统考时,我曾出了这样的一道光学题: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放大一倍的物体的象。把透镜向屏移36厘米,象就缩小了1/2倍,求透镜的焦距。结果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焦距为24厘米,少数学生答案是54厘米,显然焦距为54厘米的答案是正确的,而焦距为24厘米的结果是错误的。可是多数学生为什么得出错误结论?仔细看看学生的答卷,发现凡得出焦距为24厘米的学生,放大率都是按照2计算的。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放大一倍这个术语的理解不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透镜”一节的教学,通常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得出凸透镜的成象规。但由于有一部分学生看不见光屏上所成的象、更看不到光具座上刻度尺的刻度而搞不清物距、象距,再接触不等式的应用又是学生比较生疏的,因此凸透镜成象规律成了教学上的难点。为此我采用了边教边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理解概念,认清所成象的特点,掌握成象的规律。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