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升本院校的学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本院校往往由两所或多所专科学校组合而成,需要在两个维度上,即原有专科办学层次和各自原有学风基础上重新整合、提升,孕育新的学习氛围,形成新的学习风气。升本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的外显学习行为和内部学习动因偏向于积极方面,但有相当的比例偏向于消极方面。升本院校成立的初期处于学风形成的孕育、整合和提升阶段。遵循学风形成规律,发扬学校优良传统,综合治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学风,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是内部动因与外部动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仅需要内部条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对完成某项任务将要产生的结果的预期,心理学称之为诱因,行为科学称之为目标。目标是激发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之一。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可以分为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教的目标指教师根据一定教学要求制定的、在课堂上实现的教学目标,学的目标是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体现了学生个体行为的动力特点。本文探讨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连续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面临严峻的挑战,录取标准也随之降低,这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考试作弊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考试作弊不仅污染了校风、学风,也严重危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一、考试作弊的心理透视就违纪而言,违纪动机的产生,必然是由于人的某种需要在一种不良的心理作用下产生的。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违纪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而社会、学校、学生群体等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则是违纪动机产生的外部条件。考试作弊虽然是外部诱因和内部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学生心…  相似文献   

4.
从反馈干预理论解读高中物理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反馈干预理论 1.反馈干预的定义。在教育教学中,反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Avraham N.Kluger和Angelo DeNisi(1996)认为,反馈干预特指由外部动因(agent)有意识有目的地提供的关于个体任务操作或过去行为的活动,以期诱发个体的内部动因,从而影响个体的绩效,它是一种旨在提高和改善个体绩效水平的外部干预手段,是反馈的一种。这一定义类似于知道绩效或外部反馈的定义,但它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是由外部动因引发的,反馈从其来源来看可以分为内部反馈与外部反馈,个体自身产生的反馈不属于反馈干预的范围,反馈干预特指外部反馈。第二,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过程。外部动因(如教师)会根据个体的绩效表现,对反馈的内容和方列加以选择和控制;而那些无目的外部反馈也不属于反馈干预的范围。第三,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反馈干预从其本质来看是一种关于个体绩效表现或行为的信息表征,需要个体的内部动因而产生作用。不同个体的内部动因是有差异的,因而在反馈干预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反馈信息和传递方式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5.
浅析学风形成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风是在社会的庞大系统及教育内部系统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因素,长期地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因之我们不能就学风论学风,必须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分析研究。本文就学风与教风、学风与社会风气,以及形成良好学风的内外因素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掌握其形成机制,有效地培养良好学风,充分发挥学风的育人功能。学风既是管理目标又是教育手段学风是受个体支配的群体的学习风尚,是学校、班集体所特有的学习心理、学习风气和学习气氛。学风是在集体的经常的学习生活中自发和自觉形成的。学风虽然是一种风气,它却隐含着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它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行为的约束。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直接动因主要来自外部引领和行政驱动,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原动力匮乏和主体意识弱化。需要改变社会压力传导机制,形成开放、竞争的人才培养环境,变外部引领、行政驱动为内部激发、市场驱动,以增强特色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扭转单纯项目申报、立项至上的功利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总是通过其行为的后果来进行学习的。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所谓强化,是指得到鼓励或符合理想结果的行为将会重新出现。表扬、批评、惩罚、暗示,以及环境的影响都可以作为强化物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强化。强化可以分为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或自我强化)。外部强化是指靠外  相似文献   

8.
试析影响学风建设的几个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建设高水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建设一个良好的学风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共同不懈的努力.所谓学风就是一种氛围,或者说是一种环境.具体地说学风是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学风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建设良好的学风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就学风而言,它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纪律、方法和效果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是受某些因素影响的,如:受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风气、学校的管理、教风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等.要想搞好学风建设就必须重视这些因素的作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对症下药,提高学风建设的质量.现将这几个重要因素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谈成人高校学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良好的育人环境除了必要的学习、生活设施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有良好的学风.一所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特色的学风,但其共同点则都是师生员工长期共同努力的成果积累,是一项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属于学校,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0.
推动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力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内部动因包括攻防对抗基本矛盾、技战术的相互促进、竞赛规则的修改增订;外部动因包括良好的政治环境、研究方法和技术进步等,它们共同作用,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职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行为习惯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校“混”的现象,给职高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职高生的学习动机不清晰或不正确。下面笔者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及措施。(一)学习动机及其与学习的关系心理学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或力量,是人类行为动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对人们的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按动力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班级的学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铸造班级精神”是学风建设的内核,班主任通过日常管理在班级内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建设班级文化”是学风建设的外化,班主任带领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小组”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一、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发挥集体教育功能班级舆论关系着班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所高等学校来说,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的核心和关键.优良的学风对于提高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勤奋、严谨、求实、进取和科学的学风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和思想影响,能给学生一种无形而又强大的精神力量,催其奋进,促其成长.它会造成一种良好的“小气候”,使育人环境得以优化,如同阳光雨露一样,潜移默化地滋润、感染和陶冶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净化他们的心灵,促进青年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良好学风的形成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受到历史的,现实的,内部的,外部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校内外教育环境对学校集体及其学生个体长期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学校全体成员在认识和目标一致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各个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学风建设,把它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4.
学风是班级的生命线,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因为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它是看不见的规范,能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优良学风的熏陶,能使学生产生崇高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形成凝聚的集体,总之,对于整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那么,学风建设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进一步开展呢?树立一个目标:我们要做最好的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成功由“想”开始,要形成优良学风,首先应该有一个班级全体成员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我把这一目标确立和强化作为新班级、新学年开始的一件重要工作来抓。我向学生灌…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或力量,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对人们的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按动力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引起的,来源于认知的需要,即求知欲。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反映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群体行为还是个体行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是,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促使一个人热爱工作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直接推动积极工作的心理动力。而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人的需要又由人所处的社会客观生活条件决定的,需要是人的各种积极性的实质。研究如何运用这一规律,有利于激发和满足合理的需要,控制产生合理的环境和条件,激发正确的积极思想动机,产生理想的积极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17.
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列强横行、军阀割据的情况下,国共两党以国民革命为旗帜,为实现国家独立、统一,建立民主共和国,并出于各自的需要而结成的革命联盟。然而,基于此种动因而形成的联盟本身具有较大的脆性,当其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发生异变时,便很快走向破裂。下面我们从联盟形成的根本动因、直接动因和破裂原因来具体分析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概念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是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的过程,这种内化行为是无人能替代的,只能依靠学习者自身。然而优良的学习信息环境有助于这种认知结构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19.
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解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外部刺激是积极因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外部条件只是学习发生的环境,学习者自身是积极因素;建构主义与情境认知则将学习置于情境之中,把关注点放在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外部情境,揭示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向外的视角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向内的视角相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三)人的品德行为是怎样产生的上面我们提到,人的一般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物也是这样。比如它想吃就抬脚。“想吃”,这种食欲就是需要,就是它的活动动机。它听到“脚”的声音也就抬脚,那么,“脚”的声音就是一种外部的动因,或者叫“诿因”。这种外部的动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内部的动机。人的道德行为都是由道德观念的动机引起的,这种道德观念的动机控制着人的低级的生理需要。调节着人的行为。比如儿童从小在家里接受各种各样的道德影响,他们或者看到某种行为的榜样,或者听到某种道德的议论和要求。于是他就照着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