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教师常常创设多姿多彩的情境,可是,有些教师极易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创设情境,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一、情境勿让学生想当然在一次作文教研活动中,一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景物。在感悟了夸张的名句及表达效果后,教师引导道:"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可是很少有游客去玩。今天我拍了一组家乡的照片,请你帮我一个忙,用上‘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写一写我的家乡,看谁写的美景能吸引到游客。"  相似文献   

2.
<正>许多次执教《给家乡孩子的信》,都只留于匆匆而过,巴老的文字并未在学生心中留下什么痕迹。《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喜爱。这封信,语言朴实,没有说教,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朴朴实实的情感。在这篇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再结合《一课一练》中资料卡以及课文后面  相似文献   

3.
乔能俊 《师道》2013,(5):9-11
故事一:我不会写放寒假回到老家过年,亲戚朋友一见面,和我聊的最多的还是"教育"。教师这个角色,真有点"羊"的属性,走到哪里都有割舍不掉的"膻气"。我堂姐的小孩读六年级,是个很乖巧的小女生,于是我就顺理成章地当起了她的"家庭教师"。《寒假作业本》上有道写景的作文题,她是怎么写的呢?题目叫"家乡的小路",大致的意思是:家乡有条长长的小路,路边长着草和野花。这条路曾是一条泥巴路,现在铺成了水泥路。家乡的变化真大,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看到这类"感谢党感谢政府"的习作,我就起鸡皮疙瘩。我问她为什么要写家乡的小路,她说别的写不出来,只有写小路。  相似文献   

4.
水塘风情     
《水塘风情》是我在上“观察与写作”的作文课时为学生写的一篇示范作文。我们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也全是农村孩子,我要求学生调动平时的观察和记忆,将家乡的美生动地描绘出来,并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在我带头下水作文后,我发现学生们的作文比以前写得要生动多了,我觉得有时教师的示范比枯燥的课堂讲授要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5.
高伟 《江苏教育》2014,(13):60-61
<正>《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上第六单元的一篇书信体课文。内容是巴金先生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内容真实具体,语言从容舒缓,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仁者的风范,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和殷切的期待,抒发了要让自己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启迪。(一)初次试教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尝试挖掘这篇文章的独特文本价值,紧扣"书信"这一特殊体裁,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哪一点引发了你的感想?如果你就是那个班的孩子,如何给巴金爷爷写回信?"由此,与文本内容形成观照,一问一答,一呼一应,营造情感共生的磁  相似文献   

6.
教完《天山景物记》后,我让学生以《家乡景物记》为题搞了一次仿写,结果全班38名学生竟有34名这样开头和结尾:“朋友,你到过我家乡吗”?“朋友,如果你没有到过我家乡,我可以当你的向导”。单就这两句而言,实属学舌,全班竟如出一辙,而且所写内容大同小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完全是一次失败的仿写!由于审题指导时,我只着重讲了“应该这么写”,而忽略了“不应该那么写”,以至造成此种令人忍俊不禁的雷同。细想起来,这次仿写失败,至少  相似文献   

7.
陈丽 《小学生》2013,(1):14-14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上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信心。因此,我在一年级就逐渐地让学生"写话",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现就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降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写话"并不难,兴趣是关键。让孩子对写作感兴趣是重要的前提。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呢?尊重他们——让孩子有说话的权利。这句话看似简单,要做到其实不易。在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需要经常复习巩固,而作业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小学生不写作业,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势必得不到巩固,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可在班上总有少部分孩子不爱写作业,偶尔写来的作业也是一塌糊涂。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该怎样缩短孩子们从"我不写"到"我要写"的距离呢?现针对本班孩子的两个特殊案  相似文献   

9.
正留在家乡的"牵挂"我们出发,去看望班里的第62名同学。其实,我们班只有61个孩子,这个第62名是我们班捐助的一个失学儿童,我们称他为62号。班级家委会主任为我们联系了几位热心的家长。我、学生和家长一行十几人,分乘四辆车往62号的家乡赶。几个小时后,车子进入了深山之中的一个小村落。而我,却被一直尾随我们的一群孩子所吸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乡在黄海之滨,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如果说读书是我的最爱,那是因为父母谆谆教诲,读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而且那所谓的读书并不是很多文人雅士所指——博览群书的那种,而是为升学而努力攻读课本。所以提笔写闲情时,  相似文献   

11.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较多叠词以及秩序整齐的长短句,营构了一幅朴实无华却又真挚活泼的"槐乡图".这幅画围绕"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家乡孩子的季节"而展开,画中有人有花,有景有情,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人花和美.文本既写了槐花的多、香,又写了槐乡孩子的乐、闹.不论是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被这种美与乐所吸引.沉浸的同时,我们不免要想一想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水塘风情     
《水塘风情》是我在上“观察与写作”的作课时为学生写的一篇示范作。我们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也全是农村孩子,我要求学生调动平时的观察和记忆,将家乡的美生动地描绘出来,并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在我带头下水作后,我发现学生们的作比以前写得要生动多了,我觉得有时教师的示范比枯燥的课堂讲授要有效得多。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巢湖     
提起"谁不说俺家乡好"这样一句歌词,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来看看几篇写家乡的作文,再看看老师的修改建议,相信你能从中找到"写家乡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每次放假回家的时候,爸妈总会跟我说又有哪位叔叔阿姨想让我去开导开导他家的孩子某某。"都快要高考了,这孩子也不知道着急,一点都不用功。"因为学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所以经常会碰到学习方面的心理咨询,而"高考那些事儿"也是问得最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快成我们家乡的"明星"了。孩子不用功,按照心理学术语来说,这叫"学习动力不足",这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玉红 《山东教育》2012,(Z4):57-58
写话,一直是教师和学生最头痛的问题。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在班上,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表现出对写话感兴趣,能做到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仍有大部分同学存在应付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身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存在差异,二是学生阅读量太小。我认为还有重要的第三方面,学生对写话心存顾忌。我们一直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教师的威严仍令他们不敢跨越雷池吐露心声。记得一次一位家长对我说,孩子问日记写什么,妈妈提示说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可孩子却说:"我才不写呢,让老师知道我看电视会批评我的。"家长的话令我无语。一方面,我并没有严令禁止学生不许看电视另一方面我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日,网络传初中学生含泪写血书"我不想做作业!"的微博,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一位初一学生写作业时流鼻血,孩子含泪蘸血写下了这样的话。天气炎热干燥,流鼻血也不算稀奇,但在这样的场景下,含泪蘸血写下的这句话,除了让我们心疼,更多的是给我们思考。六一节快到了,为让孩子记住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我让学生以"我的梦想"为主题进行了梦想征集活动,让学生以不署名的形式,畅所欲言,大胆写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最佳办法就是让学生爱上写作。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真正爱上写作呢?一、让每个孩子真正熟知"我为什么要写作"每次接手一个班,我都会先对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写作"的调查,大概三分之一的学生回答要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写所以不得不写;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中有的是因为要完成作业,有的是因为父母逼着写,极少的学  相似文献   

18.
初冬的周末,与朋友相约橘子洲的一个小店。朋友的孩子是我的学生,聊天自然少不了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是我和小可最艰难的日子,学拼音,所有的字母都写反,写数字也是,院子里同班的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半个小时,他却要花三个小时……""这些当时怎么都不跟我说呀?那时我竟然没发现他与别的孩子哪里不同!"我有些自责。"哎,我以为是他的智力问题,说又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给孩子一点空间,还学生一个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孩子大胆说一说,勇敢写一写。这就是我认为的一年级写话教学。一年级写话是学生走入中高年级的"一根拐棍",教师要重视一年级的写话训练,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写话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虽然艰辛,却能结出胜利的果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和孩子们一起去描绘五彩的童年。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更直观、有效地交流写话作业,一年来,我坚持收集、整理学生写话中的佳作,以佳作为载体,把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学生的读、写能力渐渐得到了提高。一、在日常的写话训练中,加强指导与训练1.老师"下水文"引路。有一些看图写话,我会在课堂上示范写一篇完整的写话。老师写"下水文"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写话的框架,让学生学习老师是如何仔细观察图画,再具体、细致地写下来,从而模仿老师的表达方法。2.给予"写话提示"。学习了《月亮湾》一课,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家乡的一处美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