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苏萍 《考试周刊》2014,(66):187-187
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师德修养何尝不是如此?师以德为本,师德作为教师工作的精髓,强调的是教师的道德水准对于幼儿思想行为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在幼教工作过程态度、情绪、言行举止和点滴小事中,是"发于内而形于外,起于思而见于行"的。作者以"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凸显幼儿教育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事无巨细及对人一生发展奠定的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系统地广泛地讨论修辞问题,既总结了前人的有关经验与论述,又有作者自己的不少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体大论宏,堪称我国第一部伟大的修辞理论著作,是我国修辞学领域的一份宝贵遗产,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借鉴,以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使修辞学的研究进一步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自古崇尚师道尊严。从上古伊始,历经以"巫"为师、以"士"为师、以"吏"为师,到训后为师、以能为师,师道尊严思想源流清晰,一脉不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新时代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振高校师道尊严,需要涵养师魂、弘扬师道、重拾师尊。  相似文献   

4.
"读文心谭"课是最近两年在我县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课型。从目前来看,大家对"读文心谭"课教学还处于一种比较模糊的状态,我就在"读文心谭"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修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修辞解析需要打破修辞本身的思维束缚,要通过关联文本内容、作者情感、表达主题,体现修辞的应用价值。联系语境、联系情感、联系主旨,体现修辞应用的关联性,从而建立"大修辞"的理念,帮助学生掌握修辞的更多运用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师爱收获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魂".师爱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和力量的手段;既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本文通过班主任工作中的真人真事,证明了转化后进生中的师爱效应.  相似文献   

7.
池昌海教授的<先秦儒家修辞思想要论>是一本具有开拓性、系统性的修辞学专著.作者对先秦儒家修辞思想、修辞行为现有语料采取的"穷尽搜罗"方法,有助于探索的创新.该书之所以能新意迭出,还与作者颇深的功力、见识的卓越以及执着勤奋、锲而不舍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师德师魂缺失、弱化,甚至在个别高校出现了师德师魂沦丧的现象,显然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高调提出强化师德和师魂教育是非常紧迫而又非常必要的;那么师德师魂出现滑坡和沦丧的根源所在是什么;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加强个人师德修养,树立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甘当人梯的师魂精神,是本文探讨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句群与修辞     
修辞学领域中应不应该包括句群的修辞,目前还很少见到肯定或否定的文章。陈望道先生在其《修辞学发几》中曾指出篇章结构应该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篇章结构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吴士文、冯凭两先生的《修辞语法学》,对篇章修辞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徐炳昌先生曾著《论篇章的修辞》一文,从理论上,从实践上说明修辞学应有篇章修辞的一席之地。这些先生的文中,都或多或少联系到了句群的修辞。将句群列入修辞学研究的范围。研究句群的修辞效果、句群的修辞方法,无论是从修辞理论角度去考虑,还是从修辞实践出发都是可以成立的。刘勰在《文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柏拉图的一部小作品,《欧蒂德谟》内涵丰富,蕴含着理解作者的关键。柏拉图在对话中记叙了苏格拉底与克力同的谈话,在这场谈话中,苏格拉底为克力同转述了他与欧蒂德谟兄弟及两位少年的对话。本文尝试解读《欧蒂德谟》275d-276e部分,展示昨日对话中欧蒂德谟兄弟对智术师修辞的运用。在智术师修辞的强大威力面前,克莱尼阿斯无可回避,难以抵挡,对话中唯有苏格拉底能够与之抗衡。智术师修辞让哲人的登场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名著之一,关于其中《定势》篇中势的理论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势"的理论有着广泛而长久的文化史基础,只有通过考察《文心雕龙》与书法艺术理论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3.
宋玉被誉为"赋家之祖",他所开创的赋体文学对后世影响颇深,尤其是夸饰铺陈的描写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言"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1:333],可见宋玉对中国赋体文学采用夸饰的写法有首创之功。究其原因,夸饰铺陈的描写手法与宋玉作为宫廷侍从的身份有密切的关系,更与以娱君为目的、讲究铺排夸饰的优语有着极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尽管学界一致公认,最早对校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者为日本的铃木虎雄,其后才有赵万里的校记,但事实上,早在铃木文章发表前三年(1923),傅增湘即据董康自大英博物馆摄回的照片作过校勘;1925年前后,黄建中、黄文弼、容庚又先后对校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赵万里校记所据即得自容庚校本并黄建中所摄照片,且完稿时间实早于铃木氏。澄清这段史实并梳理相关问题,于《文心雕龙》研究史或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15.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中国史评之先河 ,其史学思想影响深远 ,刘知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著《史通》专书以论史。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分明显 ,在关于史学功用论、直笔论、采撰论、撰史原则、史学体裁体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雷恩海先生认为韩愈的思维方式与《文心雕龙》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认同并借鉴了《文心雕龙》笼圈条贯、原始要终、唯务折衷、执正驭奇的思维方式。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韩愈精熟并深受《文心雕龙》的影响。实际上,《文心雕龙》的思维方式显然是学习继承了《易经》的思维传统,韩愈也十分喜爱《易经》并深受其影响。与《文心雕龙》一样,韩愈的思维方式显然是渊源于《易经》。  相似文献   

17.
"自然"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的文学观,系统体现在魏晋六朝《文心雕龙》、《诗品》两部鸿篇巨制中。刘勰以"自然之道"为基础,以"自然"为核心探讨了文学发生、文学创作以及文学风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建立了相当系统化的"文道自然"观。钟嵘《诗品》则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并对后世文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的“史记论”,多赞同班氏父子对《史记》的批评意见,瑕瑜互见,有得有失。笔者不论其“得”,而只言其“失”,并对其比较概括而笼统的措辞,进行具体阐释,以期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文中多参考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和可永雪师《史记文学成就论说》中的有关精辟见解而有所异同和补充,如对“崇势利”、“羞贫贱”的看法等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中日两国学者关于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在文学观上是否存在对立的一场论争的批评,旨在渴望这种争论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