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是政府在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时依法向受让人收取的一项资金,是国家强化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存在着征收不到位,程序不规范等弊端,导致国有土地出让金流失严重,土地资产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为切实加强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从建章立制人手,规范管理,确保土地出让金的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现行有关房地产法律法规的分析,借鉴香港及国外的有关法律制度,从物权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对到期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续期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存在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土壤污染民事责任方面的法律空缺。在民法绿色化背景下,国有土地所有权人承担土壤污染民事责任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借助"双阶理论"和"国家法人说"理论区分国有土地所有权人的权利基础,当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利用市场以"招拍挂"等方式获得土地收益时,则该行为可以运用民事法律规则予以调整;当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在实施该行为过程中对土壤污染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时,可将其纳入土壤污染民事责任主体,要求其承担生态修复等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弊端.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城镇国有土地资源,建立公平的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有必要对现行制度进行改革,真正做到地尽其利,地利共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我国国企改革实践中 ,土地租赁制对推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国企改革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人们对此仍存在分歧 ,笔者就此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辨析 :一是土地年租制与土地租赁制的关系 ;二是国有土地租赁期限的确定 ;三是关于土地租金的确定与调整 ;四是关于租赁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转租和抵押  相似文献   

6.
魏南北朝时期由于国有土地增加、政权更频繁,使其国有土地制度也呈现不同的形式,并在不同时期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对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界分以地域为标准,特别是将城市土地绝对地规定为国家所有。这种界分标准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也是由于立法者受时代的限制而未能对土地界分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城市"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以"城市"作为土地的界分标准势必会导致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边界的模糊。从权利发生的视角考虑,我们可以规定某一时点的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并用权利证书的方式固定下来,使其成为权利变动的基础,但是我国土地总登记并不登记国有土地。从权利变动的视角考虑,这种界分标准在没有足够且正当充分理由的情况下给予国有土地所有权特别的保护,破坏了物权变动规则。其结果是加剧了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不平等,地方政府借现行界分标准肆意征收集体土地,严重侵害农民权益,引发社会矛盾。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彻底打破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各种制度设计都是不现实的。鉴于修改《宪法》、《物权法》之难于操作,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以土地总登记为基础,完善土地征收、司法救济等制度,弱化现行界分标准的负面效应,从而达到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有土地的征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些征收是正当合理的,而有一些国有土地征收则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侵害了公民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引发了很多矛盾,这显然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界定公共利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我国法律界认识不一。就理论界而言,民法学者认为其属于民事合同,行政法学者认为其属于行政合同。在审判实践中,以前法院通常将其作为民事案件来受理,而现在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1月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现在法院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处理,反推其为行政合同。笔者认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典型的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交易行为,历经法律演变后,其出让方式日趋合乎法律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现场监督公证应注意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特殊性,依法保证土地出让行为公开、公正、公平进行,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的第一步,反映了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商品经济关系。目前,我国法律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没有明确规定,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审判实践中也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性质存在着行政合同说和民事合同说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分别从立法和法律适用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司法文件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纠纷解决机制,得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属于民事合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国有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琼海市国有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背景,介绍了基于Clinet/Server,Brows-er/Server模式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就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及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县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量化鲁山县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并对其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科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该研究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部分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鲁山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一些措施,为研究县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正确认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不仅需要从立法(技术)、司法、执法(可操作性)等法律层面分析,更要结合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经济大背景。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国有土地政策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将国有逐渐转为私有,其中第一步即是改变经营方式:由原来的国家直接经营转为租佃经营.之所以改变经营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国家直接经营入不敷出;其二,大量国有土地被豪家侵占.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及其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之一。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小城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界定基础上,综述了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国外、国内研究动态与重要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分形思想对右江河谷城镇带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实例分析之后,可以得知研究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呈现粗放的趋势,土地集约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采用异速生长模型对研究区各区域10年来的城镇土地集约能力进行进一步研究,比较区域间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研究区各区域一段时期内的城镇土地集约程度的优劣排序,以此研究结论为依据建议政府在进行土地的宏观调控时要树立正确城镇发展思想,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优化城镇用地结构,统筹安排用地布局。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后备资源,却受到肆意侵占、生态景观被破坏、耕地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精明增长"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探讨方向.文章从"精明增长"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泉州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原因,通过借鉴"精明增长"理念及其城市增长边界、TOD发展模式、多方参与决策等观点,来提高泉州市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同时为增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因制度安排欠妥导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缺乏事前参与、事中合理审查、事后监督等运行机制,无法有效规制征收行为。为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需扩大公众事前参与途径和深度,在旧城区改建中引入司法审查裁决机制,通过法律赋予原房屋所有权人回购权,以有效制衡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国有土地经历着一场产权巨变,也就是由国有向私有方向转化,这也使土地管理体系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唐五代国家对国有土地的管理由前期的兵部、诸军更多的参与,转变为户部、州县更多的管理;到宋代随着土地私有化的发展,土地诉讼明显增多,致使宋代的提点司和提点刑狱更多地参与了管理.这是土地产权频繁转移和产权关系混乱的结果.土地管理的变化有可能推动产权关系进一步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