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所谓国际软新闻或软性国际新闻,是相对于国际时政新闻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世界各国社会和文化的新闻,包括风俗民情、文化艺术、奇人异事、自然奇观等。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向全国各地电视台提供的国际新闻节目中就开设了“软性国际新闻”专栏.成为各地电视台选用率最高的板块。  相似文献   

2.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是现代新闻理论的范畴,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是对新闻素材如何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使其取得最佳效果。策划新闻是指对尚未形成的事件经过媒体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使其成为完整的事实,为媒体报道提供依据。简单的说新闻策划是策划报道形式.策划新闻是策划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敏 《中国编辑》2005,(3):58-59
在当今国际新闻报道业务中,借助编译外语新闻素材发布新闻信息已成为国际新闻源的重要补充渠道,也是提高新闻时效、丰富报道内容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外国媒体,无论是后方编辑部还是驻外记者都无一例外。因此编译新闻素材已成为国际报道业务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新闻编译人员的日常主要lT作。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10,(4):70-70
如果说,新闻学是“事学”,那么它的起步功夫必定是“选学”.即从所处信息社会的海量信息中鉴别出可以另眼相看的新闻信息.并从中选择出能够加工成新闻作品的新闻素材来。初涉新闻写作的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看到发生什么事,就写什么事。殊不知,这些事不一定都是新闻素材.更不一定是媒体需要的内容。如果见啥写啥,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28日,国内首家以报道国际新闻资讯为主的频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诞生。环球资讯广播以国际化的视野,利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信息渠道和语言优势,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报,以最新、最快的资讯和实时、准确的更新,将全球发生的新闻事件传递给广大受众,树立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资讯"的品牌形象。一、频率定位国际化环球资讯广播自创办之初,就确立了"打造中国国际新闻广播第一品牌"的发展目标,力求贯彻新闻立台基本方针,全面开拓国际资讯的新闻源,保障全天新闻资讯的及时  相似文献   

6.
正《心向受众》一书近日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为该书作序。《心向受众》一书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为指导,从受众需求出发,强调以受者为中心,从节目设置到组织生产、从新闻表达到传播抵达,都应贴近受众、顺应受众、服务受众,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阐述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的新的传播理  相似文献   

7.
刘嘉 《记者摇篮》2005,(6):60-61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新闻选材ABC     
究竟什么才是新闻好素材,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新”在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国际在线总编辑马为公建议不要太过人为地去划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势,传统媒体不仅没有失去优势,而且优势依存。普通网站没有新闻发布权,所有通过新媒体手段传播的新闻信息,都是由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因此传统媒体是新媒体重要的新闻信息源,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这是作为记者必须研究的课题。新闻写作要循着事物发展规律所提供的信息,揭示主题;新闻要写得生动、鲜活、精彩,需要从新闻素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下工夫,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记者新闻写作的能力。一、新闻素材角度选择和主题的确定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的形成,总要通过对一定的素材选取、主题的确定以及结构布局来加以表达。素材选择角度是指记者对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以达  相似文献   

11.
通常意义上的国际新闻实际上是“他国”新闻,主要指发生在本国以外的新闻。由于实力和政策的限制,地方媒体一般不具备国际新闻的采制能力.通常只能采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提供的稿件,加之受众获取国际新闻渠道的增多,导致地方传统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内容上缺乏独家性,在时效性上比不过国家级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尽管受众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处于上升状态,但许多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对本地受众的吸引力却呈下滑之势。  相似文献   

12.
庄滨华 《新闻爱好者》2021,(3):F0002-F0002
英语新闻的阅读属于语篇范畴,新闻写作对语言的准确性、灵活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新闻写作中,只有了解语义,调动语殳的元功能,准确表达事实,才能让读者了解新闻内容,确保新闻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新闻英语》(2016年3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的作者刘彦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主持人,著有《扶稳,坐好!电影口语探宝之旅》和《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闻媒体的日益先进,快速、实时已经成为新闻媒体要做的首要大事。然而在这样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新闻素材的选择也是媒体的一大挑战。基于区县级新闻不同于国内国际新闻的特点,我们必须要选择区县级新闻应有的核心,体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新闻素材,以便更加贴近百姓。  相似文献   

14.
韩远 《记者摇篮》2007,(8):72-72
进行新闻采访,获取客观新闻素材是必然的第一步,然后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加工的过程,最后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其中,获取客观新闻素材是能够完成新闻稿件写作的基础,从某一方面来讲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新  相似文献   

15.
一、捕捉阶段:寻找新闻素材 1.做有心人。要做一个“有心人”记,须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素材的良好习惯。新闻多是一时一地的事件,寻找新闻素材却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绝不能平时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而到接受采访任务后才临时抱佛脚。潜在的新闻素材散布于众多的企业、单位和人物之中,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接触它们,还必须在工作之余扩大视野。一则信息、一份件、一次聊天、一件偶然碰到的小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众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只有做一个有心人,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时时处处用心去听、去观察、去接触,抓住一切线索和机会,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避免新闻采访浅尝辄止,写出的新闻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6.
说到怎样占有新闻素材的问题,各种新闻学教科书上无不说“靠采访”,并强调这是“记者和通讯员了解和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这些说法的准确性不容置疑。然而,在新闻报道实践中,仅靠“面对面交谈”的采访占有的新闻素材是有限的.倒是非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往往源源不断。尤其是基层通讯员,一般没有正规采访的机会,要占有新闻素材,应更多依仗采访之外的功夫。那么,这都是一些什么功夫呢?  相似文献   

17.
对新闻敏感传统认识的商榷新闻敏感的重要性在新闻界已多有所论。它被认为是记者(泛指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特征","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和主体的心理素质","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是每个记者需要终生努力以求获得和保持的素质"。但是,我们对新闻敏感的理解和对它的所由发生却研究得比较少,在西方,有些学者喻之为"新闻眼"新闻鼻".青指记者目光繁重锐.反唐敏捷.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挖掘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还有的新闻学者把新闻敏感喻为"第六感官",意指除眼、耳、…  相似文献   

18.
盛晓君 《新闻窗》2014,(3):19-19
一、新闻编辑再创作的涵义 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为前提,并对其进行精心加工与完善,获得一个新闻集成的过程。新闻编辑的创作过程既是对之前记者采访到的新闻素材加以优化、整理的过程,也是一种新闻编辑再创作的精神生产过程。对新闻编辑来说,记者提供的新闻稿件只是一个素材,是半成品,要想把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件完美的成品,必须依据当前宣传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新闻的价值,进行完整的、高质量的新闻组合。  相似文献   

19.
传播的把关人理论在1950年被学者怀特引入新闻研究领域.并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er)模式。怀特主要观点是针对新闻报道的控制力量而青的。这个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播媒介也不能使每一个事件都能够做到及时、准确、详尽的报道,其中有很多的新闻事实.在某些媒体看来是不适合于报道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传媒科技》是由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通讯社通信技术局、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协办,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