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教学有三维目标之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三维目标如何落实于文本之中,这里略为言说。先说知识与能力。语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章读写知识及文学文化知识等。一般地说,知识的运用就是能力。但语文知识有其特殊性,即不是纯知识,不同于数理化。  相似文献   

2.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0,(3):152-152
语文的课程要素包括知识与能力及修养等层面。这些层面体现于教学中,会有不同的侧重,但要能够利谐起来。从横向比较来看,各基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系统,语文也不例外。但语文知识有其特殊性,即不是纯知识,此种知识的掌握不见得会现成地迁移为能力。那种直接讲解知识,  相似文献   

3.
对北部湾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言语知识和语言知识比文学知识更有作用;成语、汉字、形式逻辑、语文教育史等也有较高的诉求;语文教学能力远比系统的语文知识重要。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是小教专业综合文科学科课程内容建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有不同的关注点,促进语文知识系统完整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群文阅读、点线链接、读写结合,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展开知识的构建与引导,让学生深入文本细读环节,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和内化,使学生自然形成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从单元知识体系统整、分项领域知识序列统整、学科知识内化统整等角度展开具体探索,期望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多启迪,提升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的探究式学习与其它学科的探究式学习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它指的是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在自主进行问题设计、规划学习操作、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知理解文本语言及形象,体验感悟文本情感及思想,运用和拓展文本语言,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方式。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就是这座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的桥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课堂练习就是学生语文实践的一种方式。在练习中,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将所学到的语文在实践中运用。更能够向老师快速反馈他们掌握语文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不少教师注重讲解.层层追问。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少感悟、体验文本语言的实践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忽略了课堂练习的设计,没有以此为载体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试问,这样的语文课堂,其教学有效性从何谈起?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所以,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4,(8):119-120
语文有过许多观念之争,表明各有言说。但对中小学教育来说,语文应当是一门基础课程,或者说应当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来建构。传统教育中,最为可贵的是重文本,这个传统无疑是值得发扬的。因文本作为有条理的语言,比起人为设计的语言碎片来更便于学习。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一切都押在文本上,也有可能过于笼统。文本在程度上虽有难易之分,但仅有这样的区分是不够的。难度大的文本,很可能被忽略了;而难度易的文本,又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借助于文本,还得有学科的建构,否则语文学习的情形就不可能明朗。现代以来,有了一个语文的学科设置,但在文本与学科之间,一直不曾理顺关系。着眼于学科建构才有以文本为例子的做法。但有可能趋于另一极端,就是将所有的例子视同一律,这就漠视了文本自身的价值。其实文本不仅有自身的价值,对于中小学语文学习来说,还得注意兴趣及实际程度等。选择什么样的文本来让学生学习,是值得探究的。  相似文献   

8.
谢燮 《现代语文》2008,(1):10-11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学习语文知识,建构语文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方法论的形成和语文思想的培养。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为依托,用机械性的重复和反复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而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思想的课堂,是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的产生根源来看,语言是离不开实践的。思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惟一正确的解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语文教学可以将文本作为情境来对待,在深厚独到的文本解读前提下,深入浅出地巧妙设计学生生命在场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课堂学习即时情景联通文本情境、细节品读生成情境、想象联想还原情境、问题统整建构情境的方式,促进知识建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徐旨民 《中小学电教》2011,(10):114-115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各科课程、获取交流信息能力的重要课程。听一场讲座和读一本书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与他人交流和写一些文章就是传递信息。一个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能力程度,将会决定学生能否准确,及时地获取语文知识,能否正确地传递有效的信息.也会决定学生能否向其他学科领域深入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的建构需要紧扣语言运用这一核心,充分吸收并积极重组语文知识。习作教学的关键在于使适宜的语文知识伴随写作的整个过程,成为学生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的支架。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借助范例、创设语境、拓展视角、对比情境、转化重构等途径,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淀,释放语文知识的读写活力,丰富语文知识的价值内涵,发挥语文知识的活用价值。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必须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习得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每一篇都有可供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找准读写训练的切入点,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使学生逐步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80):39-40
"语文"这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都是语言文化,是由"听""说""读""写""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教学中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不具系统化的情况,无法将读写合理结合教学,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遇到一些阻碍。文章就小学语文中读与写的教学方面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系统而充分的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知识就是关于语言及其运用的知识,包括五个层次:一是关于语言基本规律的知识,即汉语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二是关于言语作品规律的知识,即文章学、文艺学;三是关于言语活动规律的知识,即口语学、阅读学、写作学;四是关于语言思维规律的知识,即语文思维学;五是关于语文学习规律的知识,即语文学习学.语文教师教育要重建课程内容体系,语文教师自身要积极完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单靠课堂上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在今天显得尤其重要。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能力去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  相似文献   

17.
林小花 《教师》2020,(12):55-56
语文教学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文本,筛选出更多语用训练点,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语用训练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语用能力。文章从"整合文本语言""与生活认知接轨""激活想象思维""创新读写训练"四个维度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掘训练点,调动学生参与语用训练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顾黄初教授说:"教语文当然要教文章,文章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因此,当然也要教文学。只是教文章,主要不是教文章学知识。教文学也主要不是教文学常识。归根结底,还是要分析研究语言运用的范例,借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来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是文本研习还是问题探讨,甚至以活动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都必须以阅读为基础,都必须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而语言是文本的细胞,是文本的基本生命。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习得与文化的传承。文化是核心,语  相似文献   

19.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能力所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建构阅读、写作、学习活动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经典文本,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和任务,挖掘文本背后的深意。以李密的《陈情表》为例,从文本探究、情境创设、任务设计三个角度,探讨建构和运用语言,实现经典文本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涵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如何读、如何写(也包含如何听,如何说)的知识,我称之为读写知识。与此相对应,文本所涉及的知识有地理知识、自然知识、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