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析字趣谈     
《三国演义》中写到董卓把持朝政、凶狠残暴,引起朝廷内外怨声鼎沸。一天夜晚,他听到了有数十个儿童在唱歌,悲切的歌声传入帐中,令他不安。歌中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这里的“千里草”指的是“董”字, “十日上”指的是“卓”字。这首歌谣诅咒天怒人怨的董卓快点死,隐蔽而又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切齿痛恨董卓的心情。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释迦牟尼和孔夫子坐在一起论道。在休息的时候,佛祖写了一个“射”字要孔子辨认。孔子回答说:“这是射箭的‘射’字。”佛祖摇着头说:“错了,错了!身子仅有寸长,此矮人的‘矮’字;而‘矮’字,才是射箭的本字。你看:‘矢’者,箭也;‘委’者,放也——将箭放出去,不是‘射’字吗?”孔夫子听了,若有所悟,沉思片刻之后,写成一个“重”字,问:“大师可认得这个字?”佛祖答:“此乃轻重的‘轻’字,有何难哉!”孔子摇头晃脑地说:“非也,非也!此字乃‘千里’二字组成,乃是出门的‘出’字,意为出行千里也;而出字是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自然就‘重’…  相似文献   

3.
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就一字之形体而离析整合,以收雅俗共赏、妙趣横生之效,这种辞格就是析字(或称:废语、隐语、拆字、字谜)。如汉末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射董卓不得善终。晋元康三年童谣:“江桥头,阙下市,成都北门十八子”(《晋诗》卷九),十八子,于文为“李”,指华阳国主李势。又如言午为许,非衣为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字多奇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以为乐。如有一种文字游戏叫"拆字",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正史中对"拆字"这种游戏有记载,如《后汉书》载:"献帝初,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条隐语中,"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暗示董卓专权一事。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量的"拆字"趣闻,现选出其中的十大经典趣闻,与各位看官共赏之。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据。《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篇》曾记载着这样一个事例:“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方。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别看这首四字歌中的后两个字是并  相似文献   

6.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习《识字7》。按照我的设计,学生学习记忆生字“情”。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与‘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浮光掠影     
《新作文》2002,(14)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选自《纸上听说书》…  相似文献   

9.
“7月28日晚,全省民间唱法的决赛在省电视台演播厅正紧张进行着,当黔东南州选送的《春蝉歌》节目刚一结束,在场评委便打出了99.419的最高分,成为本场决赛的第一名。这个由小黄十姐妹演出的侗家歌声,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评委和所有观众。他们称赞说,‘歌声就像是大森林中淌出来的清泉,飘出来的仙乐’”。这是2005年7月29日的《贵州日报》以《小黄十姐妹歌惊四座》为题而作的新闻报道。小黄十姐妹在全省唱响侗族大歌,拿下第一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金黔奖,一时间,便成了世人皆知的新闻人物,也是从江长期坚持“特色教育进课堂”所结出的丰硕之…  相似文献   

10.
申溪 《儿童音乐》2023,(4):78-79+85
<正>初夏,天上飘落着濛濛细雨,默默滋润着大地,使万物茁壮成长。国家大剧院正举办着“古风‘谷’韵·赓续鼎新——谷建芬新学堂歌‘学校美育’成果汇报专场演出”。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创作作品近千首,其中《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那就是我》《歌声与微笑》等歌曲唱响乐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1.
“園”字弄人清代袁枚曾养过一只羊,一天,羊跑到邻居园子里吃菜,邻家老人前来告状。袁开玩笑说:“您知道‘園’字吗?园子四周需用围墙围起来才行啊。”邻家老人反唇相讥:“先生知道‘園’里面是什么字吗?筑围墙只能防围墙之外,可防不住围墙之内啊!”“園”字里面乃是一“袁”字。袁枚无言以对,为之绝倒。  相似文献   

12.
《青春之歌》在它问世迄令将近二十年的过程里,被“四人邦”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禁锢的岁月就长达十年之久;随着党的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伟大胜利,它又再版了。这就表明,“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同样地,人民历来就是作品好坏优劣、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唯一判断者。《青春之歌》经受了长时间的考验,堪称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正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14.
游艺转盘     
笑一笑举一反三“爸爸,月饼的‘饼’字怎么写?”“就是糖酥饼的‘饼’字。”“糖酥饼的‘饼’字怎么写?”“就是煎饼的‘饼’字呗!”“煎饼的‘饼’字怎么写?”“烦透了!我举一反三地教你,你都不会!”  相似文献   

15.
利用汉字字形的特点,或拼或拆,或离或合,用以撰联制谜、写诗作文,或者用以表达不愿说、不便说的意思,使话说得婉转,增强趣味性,这就是析字的修辞手法。这种析字修辞手法运用得当,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以至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6.
杂文,既富于理性,又充满情趣,因此,在杂文中运用的修辞艺术必须突出一个“活”字,使语言“激浊扬清”。 比如用“析字”的手法,可以望文而巧释其义,借题发挥,切中时弊。如:“会字是‘人’字底下加个‘云’,就是说一些人凑在一起说话。然而‘会夕(繁写为‘舍’)字由繁而简,会议却由简而繁了,岂非怪事?”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汉字字形的特点,或拼或拆,或离或合,用以撰联制谜、写诗作文,或者用以表达不愿说、不便说的意思,使话说得婉转,增强趣味性,这就是析字的修辞手法。这种析字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以至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汉字字形的特点,或拼或拆,或离或合,用以撰联制谜、写诗作文,或者用以表达不愿说、不便说的意思,使话说得婉转,增强趣味性,这就是析字的修辞手法。这种析字修辞手法运用得当,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以至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9.
“0”的身份     
语文老师问学生:“同学们,汉字里笔画最少的是哪个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一!”老师说:“错,是‘0’。‘0’没有笔画。”‘0’是阿拉伯数字……”有同学小声质疑。  相似文献   

20.
《南方周末》报2004年3月18日B10版所载记者南香红写的《产权,绕不开的门槛》中有一段话:“门楼上依稀可见‘修厥德’三个木雕大字,住在院子里的史铭经告诉记者,‘厥’与‘齐’同,表明这里的原主人是一个很崇尚儒家思想的人。”有“修厥德”三个字的门楼是山西平遥县古城仓巷37号大院里的二进院的二道门门楼,说“‘厥’与‘齐’同”的史铭经是这所院子的原主人的后代,年纪7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