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积极促成体验胜学习,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表现出明显的教学特征之一,即体验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体验”及同义语“感受”、“感悟”等词语的理解、品味,我在教学中结合自己多给学生体验的时机和快乐的实践,总结出体验性阅读教学四法:  相似文献   

3.
“体验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方式,为语文新课标所倡导.已有许多学者和教师予以关注并研究。从“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内涵、理论意义、特点和“体验性”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究,并比较其与其他阅读教学方式的异同,尝试对“体验性”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作以补充。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阅读是学生感悟语言,体验情感,丰富积累,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课标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有层次地提出了要求,低年段侧重激发兴趣,打好基础,中年段侧重把握大意,感悟语言,高年段则侧重创造性阅读,读出个性化的理解。这三者是互相影响、螺旋上升的关系。然而有过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会发现三年级是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积极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体验性阅读,即在精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置身文本,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在读中体验作品语言表达的智慧,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体验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细嚼慢咽”,在文字间感受“春江水暖”。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总结了以下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莉娟 《文教资料》2011,(31):66-68
语文教学必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的重要性、必要性、趣味性,从而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才是有效率的教学。体验性阅读教学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语文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及体验性教学中的注意点两方面来探索体验性学习对于语文教学的裨益。  相似文献   

9.
体验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力求对学习产生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体验知识、发展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中个性的飞扬。 1、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 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学生口诵文字,心人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脱脱地表达出来。他们在阅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内容,阅读品质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建构初中语文的体验性阅读教学对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有十分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如何有效组织、引导学生体验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无非是促进学生对语文工具的掌握和人文素养的养成。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听说读写工具的掌握,还是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都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的接受过程所能奏效的。  相似文献   

12.
体验,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体验性学习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若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倾向,造成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更不能忽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山东教育》2006,(7):71-72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纸张、电子等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结论的时候,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的时候,当质疑问难在只唯书只唯上只唯“家”面前而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任何丝毫浪漫想象的时候,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语素养的策略之一。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非时时能产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搭桥铺路。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习新课标的一些思考,笔以为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阅读有以下多种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习逐步感受、体验并形成个性化阅读的意识和能力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促进,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教师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深浅适度的问题,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预设引导学生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像,表达丰富而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17.
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语文修养,其关键在于如何顺着文本内部的情感体验线索,教发学生相应的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教学达到和谐共振的境地,在课始、课中、课后,挖掘情感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相应的体验,使课堂涌动灵性,让学生的语言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自己很少主动参与实践,教师的阅读感悟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感悟。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对话式的教学所取代。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却无视学生个性阅读的存在,而是事先准备好标准答案,提出问题后便步步引导学生,实际上是设好陷阱,引诱学生往里跳,直至最后学生说出标准答案(如果学生实在说不出,教师就自己公布),表面看起来似乎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则是换汤不换药。  相似文献   

19.
张小兰 《现代语文》2013,(11):129-129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1l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个性化的阅读,能够使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是富有创造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适应时代的要求,易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体验、情感,发表其独特的个人观点,深入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呢?现笔者谈谈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它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对话——生成”的教学观,强凋学生的自主构建、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突出学生的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