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新中国的诞生。红军将士们创造出了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天上随时有飞机投弹扫射.地上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脚下是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还有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他们以平均日行军70余华里的速度完成了人类军事历史上史无前列的伟大创举——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代优秀中华儿女也用生命和热血铸成了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本刊由此期开始连续推出有关纪念章以飧读。[编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境内行程一万五千里,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途经近70个县。四川是长征所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四川各族人民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四川省档案(局)馆特别制作了“红军长征在四川”档案网上展览。  相似文献   

3.
王树森  宋军 《天津档案》2006,(10):51-51
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彭焕生,住在天津警备区某干休所内。我们在一所干净整洁,家具简单,但擦拭得非常明亮的普通公寓里见到了个头不高,身材瘦小,但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的彭老。说明了来意后。彭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讲述了他痛苦的童年.回忆起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  相似文献   

4.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10余万册资料里,有三部最早出版发行的、记述红军长征的珍贵史料.第一部:<红军长征记>(上、下册).第二部:<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三部:<二万五千里长征记>.  相似文献   

5.
朱健 《浙江档案》2006,(9):23-26
70年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们党在中华民族史上和世界战争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是我们党85年历史最惊心动魄、最生动感人的篇章之一。红军长征燃起的熊熊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而是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在参加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十几万将士中,有不少我们浙江籍的勇士。本篇选登了其中六位长征将士的光辉事迹,他们是:金维映(舟山)、冯雪峰(金华)、钱之光(绍兴)、张琴秋(嘉兴)、钱希均(绍兴)、钱壮飞(湖州)。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伟大的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胜利。红军在长征途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红军的性质、目的、任务,瓦解了敌军的斗志,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使沿途的人民群众了解共产党、拥护共产党,了解红军、支援红军,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对敌宣传,动瓦解敌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敌军的宣传工作,把它作为动瓦解敌军,战胜敌人,增强革命力量的重要武器。正是由于红军在长征途中对敌军进行了各种有力的宣传措施,才收到了打击敌军、瓦解敌军士气、争取敌军官…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历尽坎坷,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数次围追阻截。艰难辗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终于到达陕北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示伟大的长征精神。市档案馆于近期在全市开展了征集老红军战士长征档案资料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我们就认识了这两个字:“长征”,或者说知道了七个字“二万五千里长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一代人读到了数量可观的有关长征的文学作品,知道了红军怎样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应该说,我们是读着这些作品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10.
89岁的红军老战士仲世发住在天津警备区某干休所的一所普通的公寓中。在这所干净、整洁的公寓病榻前,我们见到了年迈体弱的仲世发。仲老见到我们很是激动,当听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后。回想起当年红军长征。仲老的眼里禁不住流出眼泪。嘴里不停地说“红军长征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提它干什么?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战士太多了,不讲它了,不讲它了……。仲老边说边擦眼泪。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面对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老战士。让人不禁联想起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勇猛杀敌的场景。我们安慰着仲老,工作人员递上水杯。仲老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沉思~会儿的仲老,给我们讲起了红军,说起了长征,忆起了过雪山和走草地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杨俭 《四川档案》2006,(5):56-57
在七十年前那场史无前例,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是夫妻,史弟,叔侄一起踏上那遥远路途的。而陕西省宁强县是烈金坝却有那么一家人,全家上下除六十多岁的老母外,竟然有10口人追随着红四方面军辗转南弱,这在整个长征的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这就是烈士陈锦章一家。  相似文献   

12.
序言     
《四川档案》2006,(5):1-1
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区最广、时间最长、最艰苦卓绝、最可歌可泣的省份。四川又是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是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分别于1935年5月和1936年5月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经阿坝直接北上,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实现了两次成功的会师(甘孜,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懋功,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  相似文献   

13.
因为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肯定是有原因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长征初始,其实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突围,或曰:战略性转移。后人一听起《十送红军》,悲哀中有酸楚,惆怅中有无奈,较之以后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来,格调压抑低沉.“十送红军”到何方?无尽的远方。这首歌是万里长征的最初的旋律,至今听来,仍让人万般悲怆。  相似文献   

14.
刘连军 《河北广播》2006,(1):I0012-I0012
2005年12月18日,河北电台原副台长王喜民作品集第五卷《千山万水》首发式在省会石家庄图书大厦举行。为记述昔日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反映今天长征路上的变化,王喜民只身穿越十省区,沿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跋涉,历经两个多月写下长篇大型连续报道《重走长征路》。表现了河北电台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精神风貌。稿件播出后在全省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15.
江沂 《中国档案》2006,(10):26-28
《红军长征记》是记载红军长征史实的最早文献之一,是长征亲历者的群体口述史,1942年出版,如今已存世不多。有人曾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里看到朱德签名赠给埃德加·斯诺的初版本,其实此书陕西省档案馆早有保存。最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探询了此书的编写过程,竟然意外了解到红军长征结束后,开展第一次征集活动的诸多细节,以及长征示人的最早记录。而《长征画集》则是长征过程中黄镇同志亲持画笔留下的记录,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彭博 《河北广播》2006,(6):30-3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二伟大史实,追记红军故事,宣传长征精神,从今年8月开始,河北电台新闻频道陆续派出十名记者,兵分五路,历时两个月,累计行程上万里,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从红都瑞金到古城遵义,从湘江两岸到赤水河畔.从泸定铁索桥到茫茫大草地。从甘肃会宁到陕北吴起……记者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不畏路途艰险,跋山涉水,冒暴雨、躲塌方、战酷暑、斗蚊虫,并克服水土不服、饮食不惯等等困难。以长征精神采访长征,满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采访了当年的老红军、红军长征的见证人;采访了时长征深有研究的军史专家、党史专家,于今年10月11日开始,在每天早八点的《燕赵论坛》节目中。推出了十集系列专题节目《辉煌的历程》,以历史的笔触、丰富的表现手法、翔实的史料,真实再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长征故事。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什么是长征精神。节目播出以后,受到了听评专家和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在采访长征、报道长征的同时,各位记者的心灵一次次地被震撼,他们感动的泪水和艰辛地汗水,一同洒在了英雄鲜血染红的热土上。采访归来,意犹未尽。他们又纷纷拿起笔,把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以表迭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谌许业  杨彦辉 《档案时空》2006,(9):F0004-F000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跟随电视记录片《伟大长征》摄制组参加了红军长征通道的采访拍摄,为通道转兵与红军精神所感动。深深领悟到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以及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独立自强;爱民护民,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江小惠 《新闻知识》2006,(11):10-1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长征中的报刊宣传,也创造了报刊史上的奇迹。在红军转战的万水千山,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党和红军各部队,办了一批油印的报刊。这些报刊及时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报道红军的作战行动和胜利,指导部队建设和群众工作,简洁明了,快捷高效,生动活泼,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我们的报刊宣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正确鲜明的宣传导向红军长征中,党中央、中革军委十分注意报刊宣传工作,尽管条件极为艰苦,战斗十分频繁,红军军事领导机关和各部队仍主办了一批油印报刊。主要有: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办的《红…  相似文献   

19.
   《四川档案》2006,(5):41-41
红军长征时期,胡耀邦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曾经沿着雪山草地这条路线进行过艰苦征战。当时他负责直属红三军团救助队工作,人们亲切地称呼他“红小鬼”。1985年9月26日到10月5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故地重游,视察了阿坝州的小金、马尔康、红原、松潘、九寨沟等县,他回顾了当年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对红军长征走过的万里山区发生的历史巨变表示赞许,并对如何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与内地的横向联系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20.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