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国伟 《武当》2013,(7):27-28
我所学的是河北武术名家耿继善先生传下来的耿式形意拳,我的老师冯子中先生是耿德福先生(耿继善先生之孙)的弟子,现就本人所了解的耿式形意拳传统练功方法和特点作一个介绍,以供广大武术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龚建新 《中华武术》2004,(10):36-38
和刘俊峰先生相识是在六年前的河北深州。那一年的秋天,全国形意拳理论研讨会在形意拳的故乡河北深州举行,刘俊峰先生作为嘉宾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刘俊峰的发言和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演练的形意拳,步伐迅疾,爆发力强,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与会的形意拳行家说,他表演的是尚氏形意拳。  相似文献   

3.
剑波 《精武》2006,(10):55-55
弟子小薛拿来《精武》2006年第7期所载李瑞林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二)》一文让我看,文中讲李老能的八大弟子,涉及到刘晓兰、刘维山、郭云深、刘轮山、杨扶山、刘奇兰等几位形意门中的名家,其师承关系和学拳过程先后次序多有舛误。我想把我掌握的有关情况粗略地谈一下,与李瑞林先生商榷,也算是给形意拳史以及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充实一点内容,如果有什么错处,请先生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我酷好形意拳,潜修二十余春秋。之前我利用礼拜天拜访一河之隔的西安市郭派形意拳传人单吉刚先生。听其拳史拳理,观其拳法练法。不知不觉就过去四个多小时,令我受益匪浅。现以问答形式整理,愿形意拳同道有所借鉴,从而对习拳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刘敬尧 《精武》2010,(4):79-79
我生于1933年3月,受家父喜武的影响,童年我就开始习武。1942年家父盟兄李鲍武先生教我鸳鸯拳。第二年我念书时,学校的校役刘玉美先生教我陈香出洞拳,1944年家父又请孙禄堂先生的弟子于振洲先生教我形意拳。上世纪50年代初,家师领我到师伯张董僧门下学形意拳和八卦掌(张董僧先生系赵展元先生亲传徒孙,八卦掌名家刘凤春先生弟子)。因我要到北京读书,二位恩师在我临行前嘱咐我,到北京一定要拜访一下"神拳"王芗斋先生。  相似文献   

6.
宋宝贵 《精武》2009,(10):15-17
在中华武林,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早已闻名遐迩,而作为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的得意弟子宋世荣先生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盘根冲空”与车毅斋先生的“游鼍化险”、刘奇兰先生的“腾龙搜骨”、郭云深先生的“连珠快崩”并称为形意拳四大绝技,因此四人被称作形意拳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7.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8.
马原年 《武当》2007,(11):27-27
看了《武当》06年12期徐培良先生《怎样练好形意拳》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后,我觉得文章整体上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引用形意拳谱时,出现了一些错误和欠缺。在这里我提几点补充意见,供李先生和形意拳爱好者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崩拳新解     
丁宁 《精武》2004,(10):14-15
崩拳是形意拳的看家拳,发力迅猛刚实,尤其是在"硬打硬进无遮拦"方面更具特色,因此颇受形意拳爱好者的喜爱。形意拳先辈在崩拳上造诣最深的是郭云深先生,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其崩拳练得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后来郭云深前辈将其绝技传给尚云祥先生,经过尚云祥先生的深研苦练,又将崩拳绝技推进一步。崩拳往事真令人羡慕不已,今虽亦有不少刻苦磨砺者,但始终未能达到前辈的水平。原因有四:1.没有得到明师的指点;2.练拳不得要领;3.没有用"心"去练拳;4.没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眼随尚派形意拳名师张世杰先生学了几年形意拳。虽是初入门,但我喜欢边练拳边思考,渐渐觉得形意拳不仅入门很快,而且博大精深,所以撰写此文引导初学者,使其早日踏入形意之门,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0.
张金涛 《武当》2023,(1):27-28
<正>形意拳是中国的四大名拳之一,和少林拳、八卦掌、太极拳在武术界并驾齐驱。近代形意拳技击高手人才辈出,如“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深先生、“单刀”李存义先生、“铁脚佛”尚云祥先生等。尚云祥先生从学于李存义先生,得郭云深先生衣钵,继承了郭先生的“半步崩拳”“大杆子”“丹田气打”三绝技,在河北派形意拳基础上悟而有化,其教授的形意拳源于河北派形意拳,而又不同于河北派和山西派的练法,被武术界尊称为“尚派形意拳”。民国初年,李存义先生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曾设下百天擂台,邀请天下英雄豪杰参加打擂,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1996年第9期刊登了山西农大王文清先生的《形意拳与心意拳的渊源》一文,此文的观点与程素仁先生主编的《形意拳术大全》的第一节《历史源流》的观点完全一致。对心意拳的创始者为姬际可一说我基本赞同,但对其  相似文献   

12.
为增加群众活动的项目,使传统武术活动遍地开花,我想试从形意拳的锻炼价值,注意的事项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形意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简单易学、有利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有人认为形意拳只适合青年人演练,其实不然。据说形意拳家李洛能先生的学生李镜斋63岁才拜师学艺,而我在将近20年的教学中,随我初学者最大为69岁,最小为4岁,实践证明:形意拳同样适合年老、年幼、体弱或有慢性病的任何朋友。 形意拳动作简朴,一般都是直来直往,一屈一伸,学练时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室内、室外均可,只要有一块稍平坦、空气清新能够回旋…  相似文献   

13.
《精武》2009,(2):F0002-F0002
山西形意拳、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史宏伟先生简介 史宏伟先生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于1980年拜山西形意拳一代宗师王喜亮先生为师,全面学习了山西形意拳、形意内功、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及武术器械,曾代师向外国友人传授拳艺,并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是我第二次参加中华武术大学堂名家讲堂形意拳班了。上期在杭州的大讲堂,李克仁先生系统教授了形意拳三体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拳国家一段套路等。随后一年中,我遵照习练,逐渐感觉到初窥门径。看到《中华武术》杂志上介绍,今年李克仁老师继续在大讲堂任教,传授形意十二形拳,当即决定报名参训。  相似文献   

15.
李瑞林 《精武》2006,(6):55-55
从本期起,研究整理形意拳史多年的李瑞林先生将在本刊独家刊登形意拳史的整理资料,未经本刊及李瑞林先生允许,不得转载。  相似文献   

16.
马文国 《中华武术》2007,(11):11-13
不久前,和马振邦老师、大鹏一起在回民坊的"贾三包子"吃饭,马老师说月底前要为爱徒大鹏举办一个庆功会,邀请我参加。我很高兴,也十分乐意参加这样一个隆重的聚会。在黄大鹏荣膺"武林大会"形意拳总冠军庆功会上,我看到墙上挂的横幅是"马振邦先生关门弟子黄大鹏勇夺央武林大会形意拳总冠军庆功会",我不知道在座的各  相似文献   

17.
自拜读李瑞林先生载于《精武》2006年第6期《形意拳名家谱——形意拳创始人李老能逸事(一)》一文后,本人感到很迷惑,今与李瑞林先生及心意(形意)拳门的师友们共同探讨。疑问一:谁是心意(形意)拳创始人李瑞林先生在文中谈到,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河北深州李老能先生。本人认  相似文献   

18.
李金龙 《搏击·武术科学》2009,6(1):F0003-F0003
由于职业与专业的缘故,我非常关注武术方面的新书,特别是有关形意拳方面的著作。例如,前两年我关注到的是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的由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整理的《逝去的武林——1934年的求武纪事》一书。最近我发现的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则是曹志清先生编著的由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形意拳理论研究》(上下册),字数多达96万。  相似文献   

19.
潘世春 《武当》2014,(8):30-31
习练形意拳,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形意合一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程度不同,锻炼重点也有所区别。已故形意拳家郭云深先生总结了习练形意拳的三步功夫,并对“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习做了精辟论述,成为近代形意拳习练者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王冬文 《精武》2005,(8):16-16
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根本,形意拳的练和用基本上都是采用三体式的腿劲和步型,故练形意拳的人都以三体式桩功为主要桩功,尚派形意拳亦不例外。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式,而鹰捉则被称为形意拳的母拳。练形意拳的人都非常重视这两项功夫的训练。李文彬先生在其著作《尚式形意拳械抉微》中曾将三体式桩功和鹰捉合称为尚派形意拳的筑基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