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留学生》2014,(15):12-14
T型人才是指按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用字母“T”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两者的结合,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属于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上,董仲舒不主张只通一经。他认为只通一经,局限性太大,有些思想难以明白。而且各经有自己的特点,只通一经,就不了解其他四经的特点,同时也不了解这一经的特点。所谓“通一经”也就要打上引号了。是不是越博越好呢?也不是。书太多,学习不过来,负担太重,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贪多嚼不烂,多则惑,没有思考的时问,死背硬记,不能理解。董仲舒主张以六艺为基本教材,所谓“简六艺以赡养之”,再辅以其他参考书,如《公羊传》等。  相似文献   

3.
姜玉峰 《文教资料》2010,(27):206-207
大学教育应该是博雅教育,所谓博就是知识面的广博,即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能只顾埋头学习专业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当成为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思想理论修养,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期望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达到上述目标,高校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大学生对思想理论热点问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翻开今年的高考试卷时,就会惊喜地发现“3 X”的试题给了我们学生多么广阔的发挥空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综观古今,评论时事。高考制度的改革告诉我们: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思维敏捷,有创新能力,知识广博的人才。光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每个教师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在扩展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上做了一些尝试。  尝试一:建立班级小书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有广博的知识就必须多读书,而对于低…  相似文献   

5.
写好记叙文,就要正确运用过渡语言。本文结合课文介绍十种过渡方法。关联词语过渡法记叙文过渡时,恰当地选择一个关联词语用上,上下文会立即神奇地贯通起来。如竺可桢《哥白尼》第一节写了哥白尼在意大利留学九年,学习的内容很广博。紧接下去用了一句话“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天文学”,这就说明哥白尼的学习在广博的基础上有专攻。正是用了这句过渡,第2节  相似文献   

6.
“学生”这个词,几乎天天听、天天说、天天用,那么,“学生”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教师工作有什么要求?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有的人把学生看作天真烂漫的儿童,不同的只是来到了学校;有的人把学生只看作是没有长大的、需要成人悉心呵护的孩子,等等。这些理解虽不能说大错特错,却不准确、不全面。通常,我们并不特别区分“儿童”、“孩子”、“学生”这几个词。谈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常以儿童的年龄特点来替代,如“儿童生性好动、好奇”,“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当表示对学生的亲切态度时,常把学生称作“孩子”,如好多老师会说:“…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报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所接触的东西五花八门,涉及到文、理、工、农、医、经济等各个学科领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在大量的稿件面前,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就会束手无策。有人说:“报纸编辑对知识的需要,就好象生命对营养的需要一样。”如果缺乏知识或知识面很窄,就会患“营养不良症”,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为:来稿照登、删改不力、以讹传讹、漏洞百出,等等。根除这各病症,没有别的“良药”,唯一的办法就是下决心学习,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三味与三昧     
“三味”者 ,原意是“读经味如稻梁 ,读史味如肴馔 ,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也就是说 ,读经典著作 ,有如吃米面主食 ;读文史书籍 ,有如吃荤素菜肴 ;读一般普及知识 ,有如吃酱醋佐料。显然 ,“三味”之书对我们都是重要的 ,偏嗜“一味” ,只会造成知识的残缺。名人的治学经验告诉我们 ,没有“博” ,不可能“专” ,要想“术业有专攻” ,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鲁迅年轻时 ,除规定的功课之外 ,天文地理 ,花鸟虫鱼 ,无一不读 ,连《释草小记》、《释虫小记》之类的杂书 ,也在闲时翻看。鲁迅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 ,是与他博览群书分不开的。事实证…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自觉不自觉地问自己:“这事我能行吗?”如有的同学跑百米达不了标,就说:“我不适合短跑。”有的同学字写得潦草,就说自己是个不适合写字的人。如果学习没搞好,考试失败了,又说自己是个头脑笨的人。这样的心理暗示是很危险  相似文献   

10.
专与博相结合现代信息的大容量决定了你想成为全才是不可能的,必须选择专攻的方向去突破,才会有所建树。但是这种专又不能离开一定的博,现代科学的特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边缘科学层出无穷,如果你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就不能触类旁通,有所创新。因此要专与博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积累与学习相结合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为积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还必须不断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它既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也依赖于一定的内在因素,它的成败是师生双方有机统一的结果。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应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努力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一精教学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必须精于授课艺术,广与专、博与精是教师需要兼备的素质。二严教学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随心所欲。教师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使其持之以恒,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成绩才能…  相似文献   

12.
莫再走极端     
过去,我们曾多次走极端。有人反“分数挂帅”,就有了张铁生之类的零分英雄,考大学可以凭手上的老茧;黄帅一反“师道尊严”,“老九”一下子臭了好多年。走极端的害处是众所周知的。现在,还有不少人好走极端。比如有人指出标准化试题的不利之处,不少命题者就不敢出标准化试题了;有人指出应该淡化语法、修辞,有的人就不教、不考语法、修辞了;上面号召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的教师没有吃透洋思精神,错误地认为上课不用老师教了,既不指导学习方法,也不提供导学提纲,学生放任自流,过后问问“会不会”就了事;上面提倡…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突出体现在他对“六言六蔽”关系的论述上。孔子指出了人的六种本性与六种性格特征的关系:天性仁爱但不学习就会狭隘愚昧,其蔽病是会受人愚弄;天性机智而不学习就会浅尝辄止,其蔽病是好高骛远而没有基础;天性诚信而不学习就会目光短浅,其蔽病是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天性耿直而不学习就会思路混乱,其蔽病是说话办事没有条理,在混乱中伤害别人;天性勇敢而不学习就会胡作非为,其蔽病是会滋事生乱;天性刚正而不学习就不能控制自己,其蔽病是易狂妄自大。孔子肯定了人的天性的不同,但他坚信天性是可以改变的,性格是可以塑造的,而…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的未来发展,藏在父母的思维方式里!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做“60分”父母,成为会表扬孩子的人,是培养成长型思维,为孩子成长赋能的关键,也是智慧父母一生的修炼!“我讲了这么多遍,你怎么总也不开窍呢?脑筋这么死,看来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爸爸妈妈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我看你这辈子就只会这样,没有什么改变和出息了!”  相似文献   

15.
超越命运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自然成了路。可同样的历程,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不一样的收获。两只小狗同样祈求上天的恩赐,却由于命运不同,一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骨头,一只却只得到空空的破碗。人也一样,同样的付出,却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时,有的人会埋怨命运的不公,就此沉沦,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一蹶不振,在怨天尤人中过着失意的生活;有的人,却不愿听凭命运的安排,奋发努力,向命运挑战,最终获得了成功,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因此,我认为一个人就像一只气球,不能光看他的外表,关键在于他有没有飞上天空的那口气。  相似文献   

16.
信息     
杭苇在1985年第2期《广西教育》上发表《“三个面向”与培育创造性人才》的文章,指出:“少、精、活”的提法,应换成“精、广、活”。因为要培育创造性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知识面要广。第一课堂“精而活”,第二课堂“广而活”,总起来就是“精、广、活”。 (华东师大教育科学资料中心供稿) 美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建议 1.根据教学目的考虑表达方式。 2.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和希望知道的内容。 3.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指出作用,引起疑问,激发好奇心,利用板书,写出提纲,变换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会发生一些使语文教师很不愉快的事情:辛辛苦苦地备好课,学生不买你的账。上课时有的看课外书,有的做数学习题。有的学生甚至无所适从,他们感到语文课没意思。原因何在?有的老师会气愤地说:“学习目的不明确”,“重理轻文”。应当承认有这种因素,但是,仅仅用这一原因就能解释清楚吗?我们的教学方法呆板,学生没有新鲜感,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卢梭也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人皆寻乐,谁肯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使他们在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知识天地     
正常人的脊柱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像射箭的弓—样。中小学生的脊椎骨长得还很柔软,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有的人写字歪着身子、趴在桌上;有的人坐着时,总把背弯起来,塌肩凹胸;有的人站着时,不爱站直。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脊椎的某些部分就会变形,当弯曲超过—定程度时,就会成为“驼脊”。 怎样才能预防“驼背”呢?中小学生每日要坚持做广播操,例如,扩胸和伸展运动,同时,桌椅的高低也要适当。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坐如钟、站如松、睡如弓”,如能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一种能力的形成,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从任性幼稚的孩子到意志坚强的青年,从无知淘气的顽童到学识渊博的学者,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其中动摇、起伏、失败、徘徊贯穿始终。但有的家长却不允许孩子的学习出现起伏,要求孩子只能进不能退,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的考试分数不能在90分以下,向上升可以,往下降不行,可“起”不可“降”。有的家长以满分为准绳,考99分,就打一个手板心,考95分就得打5个,考80分则打20个,以此类推,以为这样“步步为营”迫使孩子没有退路,就会拼命向前一路领先,这种教育策略是目光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