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视新闻的严重冲击下,广播、报纸新闻努力使所报道的人或事形象化、立体化,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加深受众的记忆,就显得格外重要。新闻描写,也就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所谓新闻描写,就是指记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所要报道的人物、事件、环境和场面所作的具体描绘。它能把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行、内心世界刻划得栩栩如生:能把环境、场面的气氛描绘得有声有色,使  相似文献   

2.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新信息的要求。我们的广播新闻,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现场同步报道形式,以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让听众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3.
强化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可听,而且要能够引起听众的视觉联想,形成广播新闻的视觉印象,这是对广播新闻可听性的要求。为此,广播要充分运用现场描写、细节刻画、音乐和现场音响的配合、新闻节目板块设置的创新等所有广播能够调动的表现元素,通过可听性的视觉延展,促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原本平面和线性的声音符号立体化、视觉化,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听众,让听众通过听广播新闻也能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4.
把听众带进新闻的第一现场,让广播新闻更加真实、生动、感人,是每一个记者追逐的目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使听众在收听广播时产生“视觉效果”,同时可以充分体现广播特点,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提升新闻作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新闻连线节目是指运用先进的音视频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人员连在一起,就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新闻话题,展开叙述或者讨论的节目。运用这种连线的方式,可以让远隔万里的事件发生地现场或相关人士和直播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受众更多地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广播是以声音为媒介的传播工具,现代通信技术为声音传输带来的便捷更使连线在广播中可以大展拳脚。如今,新闻连线节目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广播的新闻节目中,以其形式新颖、信息量大,可以极大地发挥和调动广播的技术优势而深受听众喜爱。如何更好地做好新闻连线,更好地体现广播特色,下面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6.
广播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新闻作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捍、富有广播特点,能通过广播宣传出去. 一件好的广播现场短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所有现场短新闻所共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或者叫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新闻价值较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二是现场感较强,有对新闻现场绘声绘色的描写,能使听众或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其三是篇幅短小精粹,能在三五分钟内听完。此外,它还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就是新闻事实更加具体、形象,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所记忆;文字语言更通俗,更易懂,更适合“播”的需要和“听”的要求。下面谈几个具体  相似文献   

7.
一些优秀的西方新闻作品,大都具有生动细腻、实感性强的特点,这主要在于记者注意了对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观察与描写,注意了描写有关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细节。他们勿需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便能使文章写得引人入胜。 重视现场描写,成为西方新闻写作的一条重要规律。美国新闻学教授曼切尔说:“记者的第一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陈述。”他认为,平铺直叙的叙述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状况,表现主人公的言语和行动,会使人身历其境。由此,西方记者在写作中很注意在现场气氛的渲染、细节的选择与描写上下功夫。在作人物的现场描写方面,他们运用了  相似文献   

8.
录音报道是带音响的广播新闻体裁。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新闻现场的实况音响,包括当时当地自然界的音响和人的社会活动音响,还有新闻人物谈话的音响;另一部分是记者的述说,包括现场录制的口头背景描述或由播音员播读的文字导语和描述。 广播新闻配以现场声响这一录音报道形式以其时效快、现场感强、具有“以声夺人”的特点,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穿透力、说服力。成为广播节目中最受听众欢迎的形式。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听众已不满足于只知道新闻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中所说的情景描写.不是文学作品中那种采取典型化的虚构的手法来勾勒画面,塑造形象,而是凭借语言文字把所报道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广播新闻写作中,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景描写,有助于更好地突出主题思想,弥补广播一听而过、不可随意重复的不足,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广播本身具有一听即逝,不留痕迹的特点。要使其宣传收到良好效果,仅凭平铺直述和一些高级形容词是难以奏效的。若使其中描绘出一点景,表现出一点情,让你的新闻活起来,听众就会乐意听,接受你的宣传.曾记得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相似文献   

11.
借鉴故事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事实以广播的特有手段展现给听众,能够使广播新闻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学效应。注重人本因素、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等,把新闻事实当作一个故事讲述出来,是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现技巧所在。  相似文献   

12.
高艳芳 《新闻爱好者》2011,(12):117-117
在电视、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信息渠道无处不在的今天,怎样才能让人们继续关注广播,怎样让广播新闻节目吸引更多的听众,这是摆在广播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20多年来,笔者所在的清丰县广播电台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体现民意,让民生新闻在广播节目里唱主角,大大增强了广播节目的吸引力,使广播新闻节目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而广播是听觉艺术.要让广播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而要增强广播新闻的“可税性”.就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重视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功力,应当是能够向读者、听众再现新闻,把读者、听众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广播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现场意识。  相似文献   

15.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多写“视觉新闻”,以吸引听众。怎样才能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呢?笔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些广播新闻作品往往在写作上存在一个通病,就是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枯燥、呆板的套话来叙述新闻事件或人物活动的过程,因而唤不起受众兴趣.缺乏细节描写是这些新闻作品可听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丰富而传神的细节描写,往往能使一篇新闻作品鲜活起来,增强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提升广播新闻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刘旭  杨曼 《记者摇篮》2005,(11):55-56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少陈述、多表现。在作品中应该从主题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听众,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听众久久不能忘怀。而细节描写的则往往会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用细节说话的作品也越来越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和作品,谈谈广播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8.
交叉新闻是广播新闻中最具吸引力和最生动的新闻报道手段之一,即将采访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或典型事件的现场录音穿插于新闻报道中。交叉新闻能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和直接参与的传播效果。现场录音是交叉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占用的时间不长,但能使新闻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为了保证现场录音的质量,记者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选择能突出主题的内容。有时现场录音会显得杂芜,记者就应善于提炼筛选核心特色内容。如在牧区采访一位牧民时,需注意录下草原上牲畜的叫声;在闹市采访一位商人时,需录下商贩们为吸引顾客面发出的哈…  相似文献   

19.
刊林漫步     
定点换景描写法定点换景,又称定点描写法,是描写景物技巧之一。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根据材料的丰厚、典型,确定一个立足点,然后从这个立足点出发,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观察到的不同角度的景物描写下来,就叫定点换景描写法。定点换景与移步换景描写不同之处:前者,描写景物的立足点必须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立足点只有一个,描写的景物限于在这个立足点之内观察到的景物;后者,立足点则是移动的,景物也是转换的,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和李瑞环同志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都强调了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和效果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说:“把报纸、广播、电视办得有吸引力、感染力,使读者、听众、观众爱读、爱听、爱看。”李瑞环同志讲:“如果不下工夫提高宣传艺术,不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这两篇重要讲话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新闻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对新闻宣传效果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对待自己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同人民群众多多奉献精神佳品。新闻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是新闻作品本身作用于受众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说服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