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萧淑芳艺术基金联合主办的《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在北京展出。该展以"自我画像"为核心,对20世纪中国女性美术加以梳理展示。所谓"自我画像",狭义指画家以自我为摹写对象  相似文献   

2.
正Florine Stettheimer(1871—1944)是美国纽约爵士乐时代造诣颇深的画家兼诗人,其作品独具匠心,人物丰富,还带有一丝俏皮和嘲讽,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她在纽约上层社会的波西米亚生活方式进行宣扬和自嘲。纽约犹太博物馆举办了"Florine Stettheimer:画中诗"系列作品展。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0,(1):95-95
伦敦泰特美术馆近日展出了著名当代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的巨型画作《水边树林》。该作品是霍克尼创作过的幅面最大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于2007年在他成长的地方——英国约克郡创作完成的。与《水边树林》同时展出的还有该作品的两幅摄影作品版本。  相似文献   

4.
在巴比肯馆举行的英国画家斯坦利·斯潘塞(1891—1959)画展于4月1日闭幕。此次大型画展将俗人和圣人,生者和死者,肉体和灵魂的世界以出人意料的、特殊的、动人心弦的方式融会一体。举办人将4月1日(愚人节)作为画展的截止日期也是下意识安排的。因为斯潘塞确实被认为是英国美术界的一个非凡的愚人。画展是为纪念斯潘塞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展出作品乃画家生前梦寐以求但并未如愿以偿的理想之部分实现。画展的副标题为:爱情之神化。斯潘塞的灵感来自两方面:他对爱情的看法以及被他称之为“大教堂”的未完成的绘画工程。1934年一本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2010,(10):25-28
徐建国先生的《申城新瑞图》长卷(设色)在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展出时受到观众的欢迎。近期由美国大使馆协办的"当代艺术的超越--美籍华裔画家徐建国四十年的艺术求索"展览将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本刊特刊登其《申城新瑞图》水墨长卷以臻读者。  相似文献   

6.
正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英国著名诗人兼画家,他一生饥寒交迫,贫病交加,不断受到以雷诺兹为首的学院派画家的打压。但他巧妙地将诗歌、版画和水彩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诗画一体"的艺术形式,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圣经》元素融入其中,歌唱光明,驱逐黑暗,追求纯美的意境,以其天才的想象、不屈的灵魂和人神合一的精神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大门,成为伟大的诗画两  相似文献   

7.
张了 《大理文化》2011,(8):100-103
杨天禄(公元1882年—公元1948年),字石渠,号农人,别号南溟巨海,红火道人等,大理鹤庆甸南杨李登村人,白族。杨天禄是民国时期国内有名的画家,也是鹤庆妇孺皆知的白族大画家,当地人称之为"画痴"、  相似文献   

8.
钱伟 《世界文化》2022,(1):36-38
<正>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Juan González de Mendoza,1545—1618)是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传教士和学者。他一生从未踏足中国土地,亦不懂中文,却写出了一部影响深远的旷世巨著——《中华大帝国史》,令人称奇。该书对16世纪的中国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成为当时欧洲最权威的"中国学"著作,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秀敏编译 《世界文化》2014,(2):28-28,I0001-I0004,29
<正>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与我的父亲皮埃尔·阿吉利特(1900—2001)相交、合作长达五十年之久,此间创作出大量被艺术史家称为"画家好的艺术作品"。我带着双重目的踏上旅程:办个人展馆和展示父亲的藏品。我应邀对展品进行评价。就我理解,采访者在向我寻求个清晰的解释,可是,作为达利和阿吉利特之间协作的唯见证者,对于那种场合、那种感受、那种责任,我能够说得清楚吗?我是这样回答的:"‘达利作品:阿吉利特收藏’是敬献给我父亲这个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热爱者和出版者的,是  相似文献   

10.
风靡一时、浮华纤巧的罗可可式传统代表人物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也许是十八世纪最伟大的装饰艺术家和尽善尽美的画家。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画坛产生了印象主义画派,它使古典主义的室内主观色彩走向自然界去描述真实的光和色。早在威尼斯画派,也比松画派时期,就开始探索,形成了后来的印象主义这一飞跃,是一批青年画家反对西方学院派陈旧束缚而求革新的创举。1877年法国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莫奈为代表的《日出·印象》轰动了整个法国画坛,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雷诺阿(1841-1919)就是印象主义画派其中的一员。他的创作以人物为主,是一位善画妇女儿童和表现女性美的画家。他以细腻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青春活力和形态的优美,如:《罗拉柯小姐像》(1864)、《浴女…  相似文献   

12.
由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博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不息的涅瓦河——俄罗斯当代油画精品展”于2月24日~3月5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俄罗斯当代油画近60幅,除了展出刘海粟美术馆馆藏老一辈“人民艺术家”叶赫特、列萨夫&#183;巴列茨的作品外,还展出了活跃在当今俄罗斯画坛的中坚力量亚历山大&#183;贝斯特洛夫、尤里&#183;戈留塔、丘文、哈米德&#183;萨甫库耶夫等人的作品,同时也展出曾在列宾美术学院进修的顾依达、俄罗斯新一代年轻画家们以及正就读于列宾美院的青年学子们的作品。近年来,俄罗斯油画在与世界艺术潮流的碰撞中发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3,(1):88-96
中莫当代艺术展于北京2012年11月2日晚,《中莫当代艺术展——文化交响曲》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隆重开幕。中莫当代艺术展由中国文化部和莫桑比克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展出中国和莫桑比克两国十几位画家的50幅作品。参与此次联展的中国画家去年曾赴非洲创作交流,所展作品正是该交流活动的成果。飘逸雅致的非洲题材国画,与特色鲜明的莫桑比克画家作品形成强烈对比,呈现出中莫两国画家各自对非洲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14.
1874年,遥远的巴黎。莫奈展出了著名风景画《印象·日出》,印象派从此名声大噪。那时,与法国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海派”——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因其作品的格调清新,而获各界一致好评。 “印象派”波澜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历史性成功后的1887年,一位年轻的日本人到巴黎学习美术,印象派成为其人生选择。印象派的外光写生画法赋予他无限的艺术激情,这个人就是黑田清辉(1866—1924年)。黑田清辉于1893年回国,立即在日本艺坛掀起巨澜。他以倾向于印象派的全新艺术观念,改造西画教学并创立…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今社会,在关中地区通行的方言中,仍有许多古汉语辞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频繁地使用。譬如,一个人性格刚愎,倔强固执,听不进去别人好的意见,一味顺着自己心思做事情,我们会说"这个人駤(读作zhì)得很!""那是个駤人!""駤駤子脾气!"还有,表示一个人不明事理,做事不灵活,思维较愚笨,常会说"这人做事騃(读作ái ,与"挨打"的"挨"同音)得很!""那是个騃人!"或者偶尔将"駤"与"騃"两字组成词语,即"駤騃"、" 騃駤",用来形容一个人品  相似文献   

16.
让·弗朗紫瓦·米莱(1814—1875)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之一;这一派的画家们在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一个乡村巴比松作画。米莱特别擅长于描画农民和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7.
<正>伟大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说:"当我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已经爱上了女人。"对于雷诺阿来说,女性人体体现了和谐与美,这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和永恒主题,他用细腻丰富的笔触刻画女性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胴体,表达自己对女性身体的由衷赞美和对年轻生命的热情讴歌。与此相应的是,他一生曾有很多情人,但只有莉丝·特雷儿、玛格丽特·莱格兰和阿丽娜·莎丽戈才是他人生之路上真正的"女神"。  相似文献   

18.
正昆丁·马西斯(Quentin Massys,约1466—1530)是弗兰德斯艺术家,安德卫普画派的第一位重要画家。他原在故乡卢万学习铁匠技艺,据说是与一位艺术家的女儿开始恋爱后,才转而学画的,因为他所爱的这个女子认为绘画才是一种更为浪漫的职业。1491年,马西斯从家乡去安德卫普,加入画家行会,一直待在安德卫普,直至去世。马西斯一生创作颇丰,早期作品中有两幅描绘圣母和圣子的画,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38-238
由上海书画院和天津画院联袂主办“新视线——上海、天津美术精品展”于9月16~22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展览得到了沪、津两地书画名家的热情支持,共展出57位上海、天津画家的100余幅国画、油画作品。上海参展画家有陈佩秋、乐震文、薛邃、王克文、韩伍、陈家泠、张桂铭、龚继先、杨正新、张渊、  相似文献   

20.
<正>《圣经》作为基督教文明的核心文本,曾经为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创作动力。19世纪之前的欧洲美术史上甚至形成一个传统,即绝大多数画家会涉猎《圣经》内容,并借重圣经画创作跻身于主流画家行列。文艺复兴前后,这种时髦尤为明显。耶稣及其十二位使徒"最后的晚餐",堪称圣经画廊的主题画群。不同画家笔下,餐桌上的戏台,场面和风格纷呈。一、喧宾夺主的场景设计文艺复兴先驱之一乔托(Giotto,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他作的《最后的晚餐》沿袭中世纪静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