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古代墨西哥真正出现艺术性陶器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奥尔美加宗教文化兴起以后。在墨西哥市内特拉提尔科等地发现的大量陶器,其卓越的造型能力和独创的装饰技术,充分显示了以陶土为素材的造型艺术在这个时代已经发展到高峰。其中式样与表现手法繁复的陶偶,在农民的宗教生活中似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前后,墨西哥进入神殿都市的繁荣时期。当年墨西哥城北50公里处的狄奥提瓦康神殿都市遗址,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征。在这个大神殿都市,不论陶工或石工,都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地区生活;他们以狄奥提瓦康德的宗教思想为主题,大量制作陶器、面具或陶偶等祭祀器具。连距此地1000公里之遥的玛雅地区也曾发现该都市的制品。  相似文献   

3.
圣凯 《中国文化》2013,(2):91-97
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信仰与生活,是在吸收印度、西域等地的佛教信仰方式基础上,逐渐采取适应了中国人的信仰心理与信仰方式,从而进行吸收与改造,最终成为中国佛教徒自己的信仰方式。忏悔作为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随着佛经忏悔思想的传译,忏悔仪式逐渐被纳入中国佛教徒的信仰生活中。但是,忏法之所以具有中国佛教的特色,其原因在於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道教的思想。佛教忏法的形成,是中国佛教高僧在印度、西域忏悔仪式原有仪式基础上,在魏晋南北朝的三教论争中,逐渐采取了适应中国"礼"文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圣布兰登并不是与世隔绝、隐匿于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中的庙宇寺院,也不是加那利群岛中一块欢乐的飞地。圣布兰登只不过是镶嵌在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屿,离毛里求斯只有270英里。圣布兰登有其漫长曲折的盛衰史,岛上的居民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圣布兰登是一群原来统称为卡洛斯·吉各斯的60个岛屿之一。古代商船的水手早在4世纪就知道这些岛屿的存在,而且在过去  相似文献   

5.
傩公傩母从由人装扮到作为神偶加以供祀,且成为西南各地区、各民族中普遍的神灵信仰,其文化表现形态的跃迁,体现了一个不断层累的文化结果。其内在的文化演进逻辑,可分为"圣化"与"普化"两个发展层次。其中,"圣化"层次,通过"东山圣公"、"南山圣母"的文化复加义而实现;"普化"层次,通过"伏羲女娲"的文化复加义而实现。端公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最为核心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圣” ,古陶文作 ,从土 ,从右 ,古代方言用字 ,音k懕。《说文》 :“圣 ,汝颍之间谓致力于地曰圣。”若当时淮河上游汝颍一带有“圣人”一词 ,则应是指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 ,淮河流域一些地方称下田干活挣工分为“k摮工分” ,现在则称外出打工挣钱为“k摮钱” ,笔者推测这里的k摮可能是“圣”一声之转 ,是“圣”的引申义———用力而有所获。当“苦”字造出来以后 ,又承担起“圣”的进一步引申义———致力于地虽有所获 ,但收入很少且十分辛苦 ,乃至陷于贫困。如《商君书·外内》云 :“效农之用力最苦 ,而赢利最少…  相似文献   

7.
定光古佛又称定光佛,俗姓郑,名自严,同安人,生前是北宋时期的一名高僧,死后成为闽西客家地区最受崇拜的佛教俗神。对定光古佛的信仰,在闽西客家社会中长期延续。对定光古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闽西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闽西客家社会。  相似文献   

8.
箴言     
箴言生活就是这样:有的人在成功中退却,有的人却在失败中奋起,也有的人渐渐在习惯中麻木。──生活并不完全是一首抒情诗。箴言...  相似文献   

9.
面具与神像     
<正>人类凭借睿智将想象中神的意象刻画成具体的形象或面具,它或许是"泛灵信仰"中的草、木、虫、鱼,或许是部族的图腾偶像,或许是附身于面具的精灵,抑或是凭空想象的祖先形象。以此来实现人与神、俗与圣、有形者与无形者的"接触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流浪是人的一种命运,漂泊是最高形式的人生.生命始终在赶路,精神总是被自我或外部世界放逐,人的精神总是以"生活在别处"作为基本存在状态,家园意识成了作家们永远走不出的精神乐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作家们苦心追求或营造的精神家园千差万别,五花八门: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作者生活过的某个环境、有的是一种文化、有的是某种情结、有的是作者永远无法到达的梦幻世界,也有的是作者始终流淌在心底的一种情绪……不管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只要作家认定它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就会全力以赴地苦苦追求,哪怕是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也要皓首穷经、终生守望.  相似文献   

11.
几百年来,罗马人一直以观看斗技场上的流血拼杀为乐。他们让人与人格斗、兽与兽厮杀,甚至将人与兽放在一起角斗,直到拼个你死我活。即便在罗马信奉基督教之后,这种格斗仍然继续进行,以后终于被一位来自东方的无名香客制止了。此文便是讲述这位勇士的事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元价值的冲击,道德问题和道德信仰已经引起社会和学界的热议。传统道德信仰受到"文革"后期对神圣化的解构和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对物的崇拜的遮蔽的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却是后知后觉、缺乏正确的应对。其原因在于理论上未能给予人们形而上的回应,没有对人的终极关怀予以足够的重视:人为什么要过道德的生活?人为什么要信仰道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当下道德信仰建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张金金 《寻根》2020,(2):108-115
客家人迁移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寻求发展,与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有限,人们生活在内陆闭塞贫瘠的山地,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应运而生。伴随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客家农业信仰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方面是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呈现普遍性衰退;另一方面则是客家农业信仰在某种契机下呈现愈演愈盛之态。这两种状态背后的作用机制如何影响客家农业信仰的发展?客家农业信仰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合与矛盾中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渊源,每一个渊源都来自一种信仰. 这种文化会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它们有的时候就像被沙土掩埋住的青铜器,但只要你触碰到它们,就会听到声响. 晋小二祭祖 在一个很普通的6月里的一天,我们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碰到一场中国人的民间活动.的确,它就像我们在沙滩上面行走的时候,无意间踢到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15.
闽王信仰也就是对以王审知为主的固始籍入闽群体的信仰,是流行于福建、台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民间信仰。学界已有的相关成果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对王审知等人的入闽、开闽史实的复原性研究;二是将闽王信仰作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宗教信仰性评析。以闽王信仰为直接研究对象的论文主要有:郑剑顺、冯志华的《闽王王审知的民间崇拜》,杨浩存的《略议闽王信仰的现实意义》,周建昌的《试论王审知的神化》,吴诗池、李秀治的《从“南陈北薛”悬案谈起——兼谈薛岭龙源宫祀王审知之谜》(均载何乃川主编,厦门薛岭龙源宫管理委员会、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编:《厦门龙源宫开闽王信仰研究文集》,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在视角上,没有过多地探讨闽王信仰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内涵和意义。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闽王信仰进行阐述,以探求其在豫闽台三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巧云 《寻根》2009,(6):22-26
刘哗原、郑惠坚在《中国古代的祭祀》(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一书中指出:“所谓祭祀,简约地说,就是用礼物向神灵祈祷、致敬,以取得它们的护佑,消灾获福。”祭祀活动反映了群体社会的民间信仰。在留存至今的50万件(册)徽州文书中,有关祭祀活动的文书达数千件(册)之多。这些祭祀文书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上特别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的精神生活和信仰世界,对徽州社会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毛东红 《寻根》2002,(5):12-14
穿过笼罩在孔子头顶的种种光环,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历史学家,一个历史的虔诚信仰,一个顽固的化遗民。尼采有云:历史学家总是向后看,因而也向后信仰。其实,何止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信仰和迷恋从来都隐藏在人心的底层,甚至已经蜕变为一种潜意识,左右着人的行动和思想。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恰是父亲的隐喻,因而对历史的依恋就成为孤独的个人在无助的尘世生活中对父亲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何巧云 《寻根》2008,(6):22-26
刘晔原、郑惠坚在《中国古代的祭祀》(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一书中指出:“所谓祭祀,简约地说,就是用礼物向神灵祈祷、致敬,以取得它们的护佑,消灾获福。”祭祀活动反映了群体社会的民间信仰。在留存至今的50万件(册)徽州文书中,有关祭祀活动的文书达数千件(册)之多。这些祭祀文书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上特别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的精神生活和信仰世界,对徽州社会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远古先民的许多生活景象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时连古代文献中也难觅其踪迹。然而通过对凝结了先民文化观念的古文字的寻根问源,我们常会发现或许已被历史遗忘的先民的生活瞬间。本文拟从“冕”字入手,考察汉民族先民兽角崇拜及其发展特点。冕——兽角崇拜的物化凝...  相似文献   

20.
正印第安人是美洲最早的居民,在漫长的岁月里,北美印第安人形成了动物图腾崇拜,在他们的神话传说里,各种动物的灵魂就是他们的祖先。印第安人制造器物,把这些图腾崇拜运用到祭祀典礼、生活生产劳动中,形成了独特的造型艺术。从中我们可以管窥印第安人的生活、信仰,还可以鉴赏到有震撼力的原始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