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扶植政策,儿童艺术教育前景很不乐观。一场名为"我的孩子能行"的展览希望借展出24位当代著名艺术家儿时的作品来强调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家不是一出生就具有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但他们大多数在儿童时期就已显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好奇心、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审美个性。儿时的艺术经历为他们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展览承办者"艺术计划"组织一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的悉尼,是多元文化艺术汇聚的城市,众多澳洲艺术家纷纷以悉尼为创作基地,悉尼市的公共部门与民间艺术组织,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使悉尼具备了国际艺术大城市的面貌。悉尼的公共艺术是观察这座城市的重要指标。尽管澳大利亚的历史仅200多年,  相似文献   

3.
恰值新世纪第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机,在中国美术馆,一个规模不大但影响颇佳的名为“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展览开幕了。在这个有15个国家的女性艺术家参加的国际艺术展览上,记即兴地采访了一些外国艺术家,有趣地是,这些艺术家另外的一重身份是她们都是各自国家驻华大使的夫人。  相似文献   

4.
<正>这次的展览以“万物生辉”为题,11位中澳女艺术家运用多种媒材深入诠释女性艺术家的生活态度和对当下社会的理解,展示了新时代女性艺术家的角色意识与精神追求。“万物生辉——中澳女艺术家对话展”于5月26日晚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圆满闭幕。这是继成功举办“讲·述”和“自然·爱”艺术展之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第三次成功策划并举办“中澳女艺术家对话展”。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兼中国驻悉尼旅游办事处主任肖夏勇、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大匠之园——白庚延作品展",这是天津美术学院近年来为有突出贡献的学校老艺术家举办的大型系列专题个人作品展之一。该展览比较全面地展现了白庚延先生从艺数十年来的艺术面貌。大凡来观看画展的人莫不为其作品所展示出的气势、境界、功力所震撼和折服。我更是在其画作前几度徘徊,流连忘返,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化年鉴》2011,(1):249-278
美术综述 2010年是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年。在这一年里,上海美术活动主要围绕世博会展开,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世博前、世博会举办中、世博后3个阶段。在世博会举办前,美术活动主要集中于迎世博的创作和展览。为了让世界各国领导和友人在中国馆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美的中国艺术作品,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组织来自全国的艺术家为中国馆贵宾厅创作作品,最终出色完成了中国画、油画、水彩画、雕塑、书法、漆画、陶艺、琉璃、刺绣等艺术作品共75件,为中国馆增添了艺术含量。  相似文献   

7.
恰值5.12中国汶川大地震半年之际,获文化部专项资金支持的《震·撼~面对自然的力量》专题学术邀请展成功举办。面对大自然的天灾地难,中国艺术家在半年的沉淀反思后,奉献出了这个艺术展览。  相似文献   

8.
最近,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女画家刘秀鸣为出席“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开幕式专程来到北京。这是她继1998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世纪·女性”艺术大展之后,新世纪的第一年回到自己的祖国参加艺术展览。刘秀鸣非常看重这一类在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展览,因为参观展览的人中有自己的师长和亲朋好友。她特别愿意听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说三道四;希望他们为自己在艺术上的进步指点迷津。而她因此所获得的则是一个“以画会友”的宝贵机会。“会友”在她来看,也许比展览本身更重要。作为一名海外游子,最渴望的莫过于能够与国人、亲人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全日本水墨画家联盟联合举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友好水墨画作品交流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这一旨在增进中日两国艺术家之间友好交流的展览,充分展现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新风貌、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尼日利亚拉各斯著名的国家大剧院主楼内,由尼日利亚政府拨款建造的一座颇具规模的“黑人和非洲人文化艺术中心”(THECENThRFORBLACKANDAFRCANARTSANDCIVlllZATION),是迄今世界上对黑人和非洲人文化艺术保存最丰富、设备最齐全的一座闻名于世的专门艺术馆,它在非洲和国际文艺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十分重视它的作用和影响。第一届世界黑人和非洲人文化艺术节于1966年在塞内加尔举办。之后,经过充分的筹备,尼日利亚联邦政府于四刀年回月15日至2月22日主办了第二届世界黑人和非洲人文化艺术节。其…  相似文献   

11.
8月下旬,一个名为《印象·北京》的女性画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这个展览是由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展出了104位女性艺术家的国画、油画、水彩、素描、雕塑等180余件作品。该展的主旨是要唤醒人们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展示参展女性艺术家对首都、对民族的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景仰。该展除艺术表现的层面之外,更多了一份文化责任的意识。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长王迎春、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杨力舟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基金…  相似文献   

12.
日前,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全日本水墨画家联盟联合举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承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友好水墨画作品交流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这一旨在增进中日两国艺术家之间友好交流的展览,充分展现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新风貌、新水平。该画展中展出的中日两国艺术家共200多幅水墨画作品,是众多作品中的精选之作,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均显示出画家的深厚功力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这次展览规模宏大、佳作荟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日两国当代水墨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国…  相似文献   

13.
<正>1968年,Keith Sonnier(1941—)首次在作品中加入了霓虹灯元素。他将弯曲的灯管中加入有色气体,挂在钉有薄纱和绸缎的墙上,显得散乱脆弱。这幅被命名为"织物与霓虹"的作品曾在新奥尔良艺术博物馆中展出。当时有人甚至担心馆中的通风系统会将它吹散。纽约的帕里什艺术博物馆曾经在Sonnier的家乡路易斯安那州就利用霓虹灯来表现艺术家对形式、空间和交流的探索带来的反响进行过调研。相较于近期其他艺术家更加大众化的霓虹灯作品,那次展览题为"直至今日",意在重新审视和评估这位被忽视的先锋艺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提到日前举办于铸造美术馆的《向生活伸出艺术的触角》展,孙大为就是一个字——“玩”。所以,在这个展览中你会看到大约80件的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有绘画,有装置,有行为艺术。在孙大为的脑海里,艺术是“玩”出来的。这个漂洋过海的中国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由文化部港澳台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的“中华瑰宝·申报世界遗产艺术作品展”于2003年11月份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首次在北京举办的大型艺术展览。为配合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动,普及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邀请澳门艺术家前往新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8个地点:澳门历史建筑群、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安阳殷墟、北京明十三陵、南京明孝陵、红河梯田及三江并流,进行以表达中华文化和自…  相似文献   

16.
玛丽亚·布兰查德(1881-1932)是20世纪初西班牙前卫主义大师之一,她与毕加索、加加罗、里维拉、格里斯、里普希茨和洛特等艺术家生活在同一时代,并与其中几位大师有过合作、但是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布兰查德没有获得与其艺术成就相称的平等认同。在她逝世80周年之际,为纪念其卓越成就并唤醒后人重视,西班牙马德里苏菲亚王后国立艺术中心和Botin基金会于2012年10月16日至2013年2月25日共同举办了“玛丽亚·布兰查德回顾展”。  相似文献   

17.
黑色的力量     
<正>美国著名非裔艺术家Kerry James Marshall大型个人回顾展于2016年11月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Marshall震撼人心的作品用西方艺术史讲述着美国黑人的经历,揭露美国艺术和历史领域的不公正现象,同时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彰显黑色的力量与美,挖掘黑人所蕴含的乐观、活力与创造力。在跨度35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创作风格逐渐由抽象主义的都市田园风景画和文艺复兴风格的肖像画,向浪漫主义色彩的家庭室内画转变。然而,无论何种风格、主题或布局,他的作品都蕴含着一种不变的元素,即黑色皮肤。  相似文献   

18.
继3年前巴黎凯布朗利博物馆举办的见证西非强盛王朝的王室艺术的《贝宁王朝5世纪》展后,去年底至今年初,该馆又推出《阿波美王朝艺术家》展览,不失为带给观众的又一次视觉震撼。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夏天,漫步纽约街头随处可见巨型的广告牌,可以嗅出一股清新的女性主义艺术之风吹进了这座商业化的城市。一场由非营利组织"拯救艺术空间"承办的名为"未来属于女性"街头艺术展于6月底拉开了帷幕。常见的广告牌或涂鸦墙成为艺术家即兴创作的画板。策划者试图将纽约街头装扮为城市画廊,以此激发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10,(5):96-96
4月15~5月16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玻璃工厂一新金融时代的中国艺术》艺术展览,其主题源自欧阳江河的一首诗歌。该诗从“看见”开始,揭示视觉穿透物质、物质被触摸到之前的抽象、精神化的本质。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一个发自艺术家内心的展览,选择类似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式完成和展示作品.“玻璃”强调观看,其透明性也许使人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