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针对青少年公德教育面临的问题,笔者用新观念、新方法阐述了为开创学校德育的新格局、强化社会公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祖国的前途以及民族的命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教育进行了探讨,即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高尚道德垂范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下,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维护秩序.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比较客观地了解上海市规则和公德教育的效果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我们对本市在职的26名小学教师、11名滞留上海3-9个月的外籍人士、17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并对来自市区54所各类小学的856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先后走访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上海市校外联席会议办公室、鲁迅纪念馆、上海纺织博物馆和上海科技馆等单位. 一、访谈、调查结果 在对11位外籍人士的访谈中,让他们觉得不能适应的国人习惯前五位依次为:不排队;乱穿马路;在公共场所大声交谈;在公共场所、走路时抽烟;在地铁上吃东西.有个韩国学生说:初来上海在路上拦出租车,明明停在自己前面,总有人在车没停稳的情况下抢先进入车厢,开始不习惯,后来也"入乡随俗"了.他问,这是不是可以用中国的成语"弱肉强食"来比喻呢?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比较客观地了解上海市规则和公德教育的效果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我们对本市在职的26名小学教师、11名滞留上海3-9个月的外籍人士、17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并对来自市区54所各类小学的856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先后走访了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上海市  相似文献   

6.
谈公德教育     
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一、加强公私观念教育,使青少年能以爱护公共财物为荣我们有的学生公私不分,损公肥私,化公为私,甚至把公共财物作为私有;有的学生对损害公物的行为无动于衷,对“长明灯”、“长流水”视而不见,对别人损害公物的行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听之任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教育者要让学生明白,公共财物是属于作为整体的劳动者所有的财物,是国家和人民的,公共财物除了受到法律保护外,也受到社会主义道德的保护。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每一位公民,作为学校的每一位…  相似文献   

7.
公德的界定,存在内容取向、外推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形式取向的问题。现时代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状况呼唤着公德教育,但是,我国公德教育本身却存在一些有悖于公德教育的实践观念,如公德教育的私利化、功利化以及公德教育的家庭化。公德与私德在境界维度上存在差异,但通过不同路向的境界提升,公德与私德可以最终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8.
如何和陌生人交往交流,如何对待公共资源,这都需要遵循公德的伦理规范。公德含有积极性部分和消极性部分,积极性公德行为表现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主动募捐、从事公益活动等,而消极性公德行为则体现为"不作为"的规范,遵守基本的公共秩序,不破坏公共财物,考虑他人的感受,具有底线层次的遵守。在公共领域或学校公共领域中,很多公德失范行为现象都违背了具有底线层次的公德伦理规范。因此,倡导消极性公德教育对一个人公德德性的提升、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运行,其作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修养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良好的校园公德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注重大学生公德教育福建师范大学潘玉腾(一)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具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有所实行。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了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对他人要诚实守信、彼此尊重等对个人...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公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德观念,但还没有成为其自觉的行为习惯,反映出其公德总体水平偏低。这与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的缺陷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密切相关。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必须从培育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入手,辅之以校园文化的有效管理,健全扬善惩恶的伦理机制,形成社会公德践行的大气候。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对策徐州师范大学朱其训大学生“公德不彰”原因诸多,但如何解决大学生“公德不彰”的问题,的确很值得研究和探讨。1.德育课里加入公德教育内容。苏叔阳同志最近指出“我以为在亟待加强的道德教育中,公德教育应当摆在首位,其次才是修身”。这对大学...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公德养成教育是指,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对学生的公德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反复训练,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公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公德心理结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在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时,教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要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营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的公德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家庭化与私利化倾向.这主要受到我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伦理为本位的道德传统以及我国当前“重私轻公”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为突破私人关系的圈子,实现真正的公德教育,我们需要超越“家”的界限,建立基于公利原则的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缺失社会公德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当前公德教育存在缺陷、我国公民道德法律化程度偏低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使公德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公德教育运动。人群公德匮乏的教育原因主要有:道德教育目标失当;道德教育内容偏狭;知行脱节和道德素质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要提高人群的公德素质就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进行系统改造。  相似文献   

20.
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 ,遵守公德规范的状况 ,直接反映着公民素质 ,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公德建设过程中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系统和隐性教育系统的功能 ,把外部因素的强迫性和个体修炼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美德内容 ,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的合理精华 ,借助各种载体 ,建立良好的约束机制 ,创造优美的外部环境 ,寻求道德舆论向道德实践的现实转化途径 ,对于增强公民公德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形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