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小学阶段后,孩子们头脑中会聚增对事物的逆向思维,进一步深究为什么的问题,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我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  相似文献   

2.
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抓住或者失去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有时甚至取决于导语的最初几个字。因此,我们在导语写作时必须认真揣摩读者接触新闻时可能会有的各种心理反映,苦心琢磨,反复推敲,充分展示新闻导语的魅力。 一、对新鲜事物、新鲜知识的追求,是人们一种共同的心理特点,导语要写得引人入胜,诱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新奇心理是读者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好奇心理,心理学中也称作“直接兴趣”,即用不着再加启发、说明,  相似文献   

3.
赵淑芬 《河北教育》2002,(12):42-42
一、淡化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视阅读为负担,而会主动地阅读,并乐此不疲。然而,学生的兴趣倾向是一种心理品质,由于个体的实践活动及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种事物和活动都感兴趣。课外阅读也同样,学生不可能对各门类各方面的书都喜欢看。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注意并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倾向。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在“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写作水平”上,把课外阅读“神圣化”、“庄严化”,惟恐学生在娱乐性读书中影响学习成绩。这种极为偏颇的认识,直…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有的学生勤奋好学.有的则对学习稀松敷衍.能混就混。对于后者,要仔细分析他们的心理,利用学生的成长特点,“因病与药”,提高教学效率。一、想方设法提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汤小平 《小学生》2012,(10):86-86
<正>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一、选择书籍下功夫1.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  相似文献   

6.
课外阅读,顾名思义,指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各种独立、自由的阅读方式.它是语文课外学习中普遍的、不可或缺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外,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须从“兴趣”入手.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其畅游于知识的海洋.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读书的积极性,激活读书的欲望呢?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先导,是培养中学生智慧和成才的前提,它在发展中小学生智力和能力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中小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根据中小学生阅读年龄层次和阅读心理的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来激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概括起来,具体做法是: 一、借助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能力 中小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为了引起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图书馆为阵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看寓言、成语、童话,讲故事比赛。如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一、在选择书籍下工夫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9.
一、以新鲜感吸引学生.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好奇驱力”.这种“好奇驱力”使人对新的事物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求异心切,渴望涉胜猎奇.另一方面对旧事物的厌倦.这种“喜新厌旧”心态,无疑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高难度的要求,因为即使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过多地重复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动力可分为:直接学习动机和间接学习动机。前者即学习需要;后者即学习愿望。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直接的近景动机逐步转化为间接远景性动机,应利用学生的“四好”(即好奇、好动、好胜、好学)心理特征,同时,根据职业中学专业教学特点,设计教学内容。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青少年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最为明显。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被新奇新鲜的现象事物所吸引,并产生对它们了解的强烈愿望。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好奇心理,在课前布置好场地、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自觉性,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增加阅读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作为语言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而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那么深入探讨课外阅读培养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全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全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首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的浓厚程度和均衡程度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和教师的指导策略起到重要影响。1.提高高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时候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兴趣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心理取向,要在尊重他们爱好的同时,将他们一向不喜欢的优质阅读材料引领。例如高中生普遍比较喜欢情感类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课外阅读是人生成功的风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邀游。本文就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精选积极向上书籍,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最大限度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满足小学生的阅读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黄敏 《学周刊C版》2020,(14):93-94
加强课外阅读是人类发展的需要,课外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要让学生快乐地享受课外阅读。想要学生爱上阅读,必须要让课外阅读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要全力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采取亲子阅读,循序渐进;推荐读物,师生共读;开展活动,生成成就感;影视前导,转移兴趣等措施,引导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吕叔淑先生也曾说过:“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许多作家、名家也说类似的话.可见,课外阅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续,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检验的良好途径.然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从而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在这方面,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新好奇,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为了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导入新课时  相似文献   

18.
魏仕华 《文教资料》2014,(12):45-46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本文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入手,找准阅读文本的“切入点”,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提高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的学生正处在体力和智力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易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好学、好动、好胜,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奇,总想弄个水落石出。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得益于课外。”中高年级的聋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和需求。这时候的课外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内容的选择,对聋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别林斯基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