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从当新华日报记者到改当扬子晚报记者,我经历了一段摸索的阶段。在边干、边看、边学、边总结的过程中,我感到,晚报讲究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吸引读者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抓群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讲群众要讲的真话,也就是说,在晚报上要看到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和听到他们所想讲的话。  相似文献   

2.
新闻作品中的“我”就是记者,几乎所有的编辑、记者、通讯员都确以为然,甚至以此为新闻与文学的标志性区别之一。笔者以为,除广播电视主持人现场直播外,“我”并不是记者本人。这一问题并非不起眼的花俏枝节,而是与新闻真实性、可读性和写作方法密切牵联。  相似文献   

3.
一起发生在岳阳的“记者热心救助白血病男童反遭敲诈勒索”事件,近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岳阳市无业人员张某因7岁儿子患自血病,求助于长江信息报记者韩章。韩章采写的爱心报道得到好心人的响应,为张某募得27万元捐款,但孩子还是不幸病亡。感觉人财两空的张某怀疑医院及介绍人有诈,便迁怒于韩章,纠集社会闲散人员非法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并向他敲诈勒索1万元。  相似文献   

4.
万力 《记者摇篮》2010,(3):51-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就是专业报的迅速崛起。笔者在辽宁老年报这份专业报从事了23年的编采工作,深感作为一名专业报的记者应该是在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方面要既专又博;在采访作风和报道方式上要既专又深;在选择新闻的角度时要既专又新;  相似文献   

5.
6.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7.
我当“快速反应记者”卢学义本刊《地市县报园地》专栏,从末期开始推出《地市县报人》(包括领导、编辑、记者、检查、校对人员等)小栏目,反映他们在办报实践中的某一独到之处。这个小栏目的文章,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写别人,但要写出某一特点,切忌面面俱到。欢迎大家...  相似文献   

8.
其实不太好意思称自己是记者,别看我在电视台工作了十几年.   写过无数的稿子,但没有一篇是新闻稿;做过无数的节目,但没有一条是新闻;换过许多的岗位,就是没有去过新闻部.记者证随身携带,似乎也只是坐火车才用得上.……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打工6个年头,已当了 3年新民晚报的特约通讯员,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慢慢品尝。晚报原总编辑丁法章同志在特约通讯员聘任大会上的讲话时时激励着我──外来民工成为晚报的特约通讯员,是我们新民晚报的新景象,它体现了我们海纳百川的精神……兴奋之余,我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当好上海300万外来民工的“旗手”。 斗胆与晚报交朋友 以前读书时便喜欢写写画画,到上海后仍乐此不疲。但只是向我所在区的宝山报、宝山电台等区内媒体投稿,对新民晚报这样名誉海内外的“重量级”媒体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理。机会出现在1996年…  相似文献   

10.
11.
《人民日报》4月8日刊登一篇新闻:一名电视记者扛着摄像机到湖南常德市直属单位支农工作会上采访,被主持会议的市长程林义“撵”了出去。程市长对记者说:“新闻报道要改革,要从会议中走出来,多报道事件,少报道会议;多报道群众,少宣传领导。”我为这位市长“撵”记者的行动唱赞歌!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记者就象水中的皮球,整天浮在上面,接不完的请帖,赴不完  相似文献   

12.
其实不太好意思称自己是记者.别看我在电视台工作了十几年。 写过无数的稿子,但没有一篇是新闻稿;做过无数的节目,但没有一条是新闻;换过许多的岗位,就是没有去过新闻部。记者证随身携带,似乎也只是坐火车才用得上。  相似文献   

13.
这个标题是缘于一位乡党委书记的一段议论。那位乡党委书记是这样说的: 那一年,你们县报的一位记者到我们乡的某  相似文献   

14.
咸阳报社从7月份起,开展“记者打工”活动,编辑部的所有采编人员轮流到第一线,扎扎实实地当一天打工仔、打工妹,然后写出体会文章,在开辟的“记者打工扎记”专栏中刊登。该报社开展此项活动,旨在培养记者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使记者们能亲身体会到社会上三百六十行从业人员的酸甜苦辣,加深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为新闻工作者走出“深闺”,走向成熟提供可贵的尝试。同时,也力图通过记者的笔,把新闻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15.
她二年跟踪报道,唤醒无数爱心,救回一个花季少年的生命;她三年带头呐喊,喊出了湛江醒狮的品牌,使一支来自农村的泥腿子队伍摘下代表国内民间艺术最高水平的“山花奖”,并代表中国走上法国、澳大利亚等世界舞台,一个县成为“醒狮之乡”,一个市涌现上千支醒狮队,成千上万的农民舞动了醒狮文化……  相似文献   

16.
我成了“探险记者”强荧作者简介:强荧,1957年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记者生涯。现为新民晚报特稿采编室负责人。10年寒窗,先后完成机械、中文、新闻等学业,现研修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班。已发表数百万字新闻作品,屡获上海市和全国好新闻奖。已出版4本...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鼓楼外大街上,有一座漂亮的新闻中心,但和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不同,这里虽然号称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飘舞着奥运会的旗帜,贴着奥运会的标志,享有同MPC一样规格的安保和接待,却是一个与奥运比赛无缘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数都是没有正式采访证的非注册记者,他们无法观看比赛、接触运动员,每天辛苦地蹲守机场、排队买票进场、漫无目的地“打街”搜索新闻,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的话:近期,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11月8日,《人民日报》刊出题为《习近平眼里的“好记者”和“坏记者”》的文章,在习总书记看来,“好记者”应该善于创新、懂互联网思维、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引导世界客观认识中国等。  相似文献   

19.
管咪虹 《视听纵横》2002,(6):103-103
“我是值班记小管”,打过我们健康援助热线85559107的听众对这句话应该不会陌生,24小时开通的这路援助热线也陪伴了我整整一年。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笔者在上海铁路公安局金山卫东站派出所工作。在这个地处偏僻的基层派出所,笔者每年约有200余篇新闻稿件被中央和地方、全国铁路路内外新闻单位采用。 90年代初期,笔者调入上海铁路局党委宣传部从事专职新闻报道工作。近10年来,先后有4000多篇消息、通讯、大特写、系列报道、电视新闻(专题)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民晚报、人民铁道报等数10家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100多篇作品在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铁道部、新闻出版署等单位的好新闻评比中获奖。笔者也因此连年被评为全国铁路路外报道先进个人,工人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