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德育,才能切实重视素质教育;重视素质教育,必将重新审视德育。转型时期,我国德育目标的实现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和复杂化,成人对自己思想行为的要求与成人对孩子思想行为的要求存在极大的不一致性,道德教育设置的虚拟道德冲突并不能导致被教育主体在真实道德冲突中选择正确的道德需要和行为,忽视德育主阵地——德育学科课堂建设,不同德育课程整合薄弱这四大关键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伦理、文化等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淀,同时也接受着经济基础的巨大作用。道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因此,道德所具有的传统延续性和明显的时代变异性必然导致道德教育在继承和转型的脉搏中合拍跳动,协调发展。一、实现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价值转型长期以来,对于道德教育价值认识始终沿着这么一条哲学思维走向,即以“天理”为基础,以儒学为理论体系,以孔子的“仁义孝悌”为核心内容。道德教育价值圈定于追求外在“格物”,不为追求内在“格人”,即…  相似文献   

3.
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德育实践过程,为教育者提供了教育依据。然而,我国的德育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实效性较低。本文通过分析发现,阻碍我国德育目的实现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德育目的的制定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的参与;德育目的主要是国家本位的,轻视个体品德修养问题;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德育目的被降为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大而划一,缺乏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的中国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转型时期给学校德育的挑战,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德育政策的应对;德育理论研究也形成了大量可喜的成果;在简述了新德育课程的基本结构以后,从德育管理体制、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网络德育、德育审美化、德育评价、民工子弟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德育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作了回顾.论文提出,在德育经验的理论提升、理论的实践影响力、主导价值观教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我国德育发展之现实困境和乐观前景做了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改革把德育摆到了教育的首要位置,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德育必须在观念、内容、方法以及管理诸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6.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德育面临重大转型。要彻底改变德育低效局面,必须从理论转型、目标重构、内涵深化、资源拓展、渠道分化等方面入手,进行整体变革。实现德育转型,关键是要消除道德教育“外在化”,让德育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唤醒个体道德潜能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道德行为和道德修养。一、突破道德伦理危机,拓展生活德育内涵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伦理危机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社群和社会的各个层面。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伦理观念正被各种时尚解构,而随经济发展所自然产生的,以及从西方引入的观念并不足以构建一个积…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社会的变迁,在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主旨的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构成了凝聚和支撑学生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主导性因素。强化道德教育成为实现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新”这一培养目标的前提,也成为实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这一办学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的界定出发,较为缜密地阐明了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的关系。认为德育目标通过其评价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对德育实效起直接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诸多因素的协调运行,其中高校教师的德育素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基础,实现德育目标必须从师德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0.
对人才的重新认识,导致创造教育的开展,德育在创造中起主导作用,创造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载体之一,通过创造教育提高了德育效益;创造发明活动是德育的有效途径,而德育工作的创新,又优化了创造教育的环境;班主任的积极参与,使创造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教育也促进了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1.
规范化德育与主体性德育是不同理念和社会基础上的两种不同的德育范式,从规范化德育向主体性德育转型,是当代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德育自身发展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实现规范化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跨越,在理论上需要澄清德育客体的转化,对主体性德育的客体给予重新定位;在实践上需要把握两个主体性的地位和水平的差异,推动双主体性的协同.  相似文献   

12.
德育目标过高或过低影响德育效力,德育目标的多元化也直接影响德育效力.提高德育效力,要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要有层次,要关注德育目标的现实性和超越性.学校的德育目标要培养爱自己、关心他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界定我国普遍认同的"德育"(实践)入手,对"成文的德育目标"(规范)与"不成文的德育目标"(价值观念)进行分析,进而揭示这种德育(实践)与人们构想的"德育"价值观念以及规定的德育目标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否接受新课程关系课程改革的成败.从非金钱成本效益评估、课程的实用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心事项、学校对教师的支持、校外对教师的支持等5个方面考察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度较高,阻碍教师接受新课程的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5.
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民制度化的维权行为:高维权经济成本是其经济因素,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是其政治文化因素,农村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是其制度因素,农民传统伦理道德的定势思维是其心理因素,权力和金钱的干预是其时代因素。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改革把德育摆到了教育的首要位置,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德育必须在观念、内容、方法以及管理诸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7.
"德育目标"引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把“德育目标”作为考察对象 ,从成文的德育目标与不一定成文的隐性的德育目标之别 ,着眼于德育必要性的德育取向与着眼于德育可能性的德育取向之别和古今德育之别等角度 ,揭示中西德育价值取向的差异和中国长期存在“德育目标过高”现象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观多元化,心理压力大,矛盾心理加剧,学习困难的人数较多,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师生互动的德育模式,整合德育资源,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应对转型期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在德育目标培养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必须要注重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意志、道德行为综合目标的实现并提出一系列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德育出现了十分喜人的局面:教育改革把基础教育中的德育摆上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国家对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改革,颁布了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开发了新教材;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模式、德育评价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德育理沦和实践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德育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了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本文拟从德育创新的角度,就德育观念的创新、德育内容的创新、德育方法的创新和德育管理的创新等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