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生自主,独立预习 1.目标的预习 目标预习过程是学生对预习过程的一个有价值的指导。在推行“自助式”教学的最初阶段,老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预习目标,弄懂目标中“了解”、“知道”、“理解”、“掌握”、“会”等不同要求的意义。实践证明目标预习过程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预习节约了一定的时间,有效地避免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增加了预习的有效程度,同时也有助于帮助老师驾驭以后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教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古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把“预习”编入课文,目的是通过“预习”提示学生,使之学到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预习”提示为导向,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自读、自求、自得。预习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预习”所提示的知...  相似文献   

5.
预习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一、确定合理的预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预习的形式多样化,就必须要找准学生的能力点,瞄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实使学生在预习时“动”起来、“活”起来.其中“读”(细读教材内容)、“想”(思考教师针对预习内容提出的问题)、“试”(仿练、试做)、“问”(提出疑惑或新见解)是小学数学预习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很多高年级的“预习”还停留在低年级的重视“识字写字”阶段。笔者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必须将着力点由“识字写字”转变到“阅读”上来,这样的预习才真正符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才能真正实现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指导“预习”,用好“练习”桂林市榕湖小学黄钟虹新编“九义”教材课文前安排“预习”,课后针对预习要求及课文重点安排相应的“思考·练习”。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用好“思考·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近年来我作了一些探索。一、“预习”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怎样通过“提倡课外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指导预习过程,培养预习能力”、“围绕预习重点、精心设计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丰碑》一课的末尾以“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 ,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 ,逐步展开 ,把读贯穿阅读分析的始末 ,引导学生领悟教法 ,运用学法 ,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一、预习导评 ,感知课文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按先整体预习再部分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整体预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思考“预习提示”及“思考·练习”的题目 ,提出疑难问题。部分预习即教师给予预习内容。如 :1分段 ,写段意 ;2说说“丰碑”的意思 ,理解“丰碑”在课文中指什么 ,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 ;3画出全文中心句 …  相似文献   

10.
一、在预习中培养自学习惯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为“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四个环节。自学往往开始于预习。预习是自学的前奏 ,它包含着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在认识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区别。学生通过新课的预习 ,能提高听课效率、增强知识的同化与迁移能力。坚持长期的预习实践能提高学生阅读速度 ,优化认知结构 ,容易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但多数学生的课前预习始于教师的“启动” ,引导、督促与激励是形成自学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对学生的预习提出要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浅谈预习     
一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措施。“大纲”指出:“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要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培养成自学习惯,并从中摸索到预习的方法。预习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方法学到了,才能形成自学能力。预习,能为学生学好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  相似文献   

12.
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益,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曾对所在学校五年级2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8%的学生认为预习很重要,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他们认为通过预习,课堂学习中更听得懂,跟得上。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地预习。在笔者的调查中,仍有52%的学生选择“老师布置才会预习”的选项,28%的学生“不喜欢预习”。没有学生的全员积极参与,预习就谈不上有效性。如何引导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预习呢?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实行分层引导。  相似文献   

13.
九义小语教材从四年级起,将“预习”编入课文,使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编写特点,灵活运用“预习”,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的特点是课文前先有“预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预习”的提示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学生经过认真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再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  相似文献   

15.
新编教材将“预习”编入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中,使“预习”成为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良好行为,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又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并且达到一定的优化程度,这就要学生必须在足够量的预习活动实践中经教师指导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广泛,文章就如何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到小班化教学的“预习导航”中来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利用信息技术这样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预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预习导航”,学生可以接触到新内容,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共享预习成果,有助于提高预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预习导航情况进行评价整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贯串于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而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是个重要环节。早在本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把预习规定为“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当今部分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前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实际是贯彻叶先生的“预习”思想的。 预习,从课文即将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准备;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角度看,又是一种“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总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导致学生成了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化学教学从老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不揣浅见,以就教于同行。 1 把预习纳入课堂 过去我们常常是将预习布置于课堂之前,让学生自行预习,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把预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即使预习也仅是流于形式,甚至有部分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课前根本就不进行预习。对此,我们设想将预习纳入了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课题后,让学生用8~10分钟时间进行预习,老师提出预习的内容、范围和要求,或让学生预习一节教材,或预习部分段落。因为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再次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角”,经过预习,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熟悉,理解更深入。有效的预习使我们的“课堂生成”也将会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把训练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进行“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导读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一、充分发挥“课例”凭借作用,落实训练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预习”功能,增强整体感知的综合效益。首先,加强预习指导,明确预习的内容,提示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独立思考培养自学的良好习惯。例如,对《莫泊桑拜师》的预习提出了莫泊桑为什么拜师?莫泊桑拜谁为师?请教了几次?使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