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借助干电池、音乐芯片、回形针、输液管和手机测声软件,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进行了改进.通过测量音乐芯片发出声音大小的分贝值来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起到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常说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学生进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时,有的学生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有的学生却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而后才逐渐褪色。  相似文献   

3.
王锦化  付艳  史晶晶 《化学教与学》2012,(1):83+61-83,61
为解决新课程电解质导电性实验试剂用量大、废液排放量多的难题,文中展开了超微量化电解质导电性实验研究,成功地将试剂用量降低至常规实验的万分之一,即达到了微升级,且实验现象鲜明生动、仪器制作简易、操作方法简单,为基础化学实验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绿色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册第12页图8—14,Cu与AgNO3溶液反应.从图中可以看到:浸在溶液中下部分的固体,呈银白色,而上部分固体表面呈黑色.笔者曾做过多次试验,均出现此现象.众所周知,银的颜色呈银白色,若置换出来的是纯银,应该始终观察到的是银白色的附着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黑银”现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针对现行教科书中"溶液的导电实验"存在仪器组装耗时长、电极清洗繁琐、学生易混淆溶液的导电性等问题,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信号灯、语音播放器、数显电流表、电磁继电器等设计了一套视听一体化溶液导电实验装置,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趣味性强.该装置还可用于其他溶液导电性的判断实验.  相似文献   

7.
创新性地应用智能手机的传感器,主要包括光学传感器和声音传感器,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并构建了可运用在课堂中的实验改进装置。该装置实现了低成本、易操作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使抽象的导电性变化“具象化”“可视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溶液导电性实验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1个演示实验。实验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个简易检测设备(2个石墨电极,1个小灯泡,2根导线,加上1个支架)来检测溶液的导电性。该实验操作简单:依次将装有溶液的烧杯放到支架上,插入石墨电极。闭合电源,看小灯泡是否发光,以此来判断溶液的导电性。在实际教学中,该实验确实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实验效果,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学生也感兴趣。但从学生学习和教学的效果来看,该实验显得有些简单.在涉及溶液导电性的深度与广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笔者就该实验进行全新的创新设计.开发出溶液导电测试仪,方便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9.
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电解质的导电性实验教材和教参中的实验方案不适合课堂教学,若按教材、教参进行实验,很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笔者经过反复实验,找出最佳试剂浓度,最佳实验装置。在保证最佳实验效果的前提下,使药品消耗大大降低了。  相似文献   

10.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以镁、铝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是初学原电池原理后经常遇到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铝是负极,例如以下一些习题:(1)将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Na OH溶液的烧杯中组成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为负极,并被氧化B.铝为负极,并被氧化C.镁为正极,并被氧化D.铝为正极,并被还原(2)用镁片和铝片做电极,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NaOH溶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探究实验方案二](第93页)中,提出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希望学生观察到"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的现象同时,还能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用滴加NaOH的银氨溶液在常温下能完成银镜实验的事实,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讨银氨溶液滴加过量NaOH时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缘由,分析配制银氨溶液在氨水过量情况下不易产生银镜的原因与机理,同时也论证了酮类等物质也能与特制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因,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介绍了利用该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史上许多发现都起源于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索,可以说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探索孕育着创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宝贵资源.因此,对实验异常现象不能轻易放过,要深入钻研,科学探究.下面介绍几个对高中化学异常实验现象探究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在评析相关文献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分步反应的原理,探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过程中模拟的pH、 CO2浓度变化的双纵坐标曲线应具有的特征。为获得接近该模拟曲线的实验数据,采用蠕动泵、真空循环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均为0.01 mol/L、滴定速度约为5 mL/min、空气循环流速度为第三档的条件下,较准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之间的量比关系,改善了CO2浓度测定数据滞后等问题,获得的pH、 CO2浓度变化的双纵坐标曲线与模拟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马力  赵雯  吕春辉 《化学教学》2022,(2):71-73,77
借助氯离子数字化传感器,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洗涤2~3次操作的实际效果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第一次洗涤并转移能够将绝大部分溶液残留转移,洗涤2次并转移则能够基本将溶液残留完全转移,定量且直观地验证了教材中"需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的实验要求,证据性强,易于学生理解.此外,通过对使用不同容积...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版本教材中稀硫酸和Fe2O3反应的实验设计进行比较,针对部分版本教材存在表述不够严密、实验设计不够严谨等问题,对实验进行改进探索.通过对照试验发现,生锈铁钉与稀硫酸反应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实验效果很不理想,若使用新买或自制的氧化铁粉末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能产生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必修)第32页上以FeCl_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并说明许多反应是可逆反应。但是中学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提出该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学生容易提出质疑,教师若不能有效地解答,将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此,本人通过实验对此反应进行探究,找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希望能为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探究实验1 不少资料认为,向铁盐(Fe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镁片,反应完成后变为无色的MgCl2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