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君子"是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关键词,"君子"含义的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本论文里列举了《诗经》、《周易》、《论语》、《中庸》、《孟子》英译本里"君子"的译法,并就"君子"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如何理解这一特殊文化词加以分析。通过多种译本对"君子"一词的翻译对比,论文指出了"君子"的真正含义以及和"绅士"的本质区别,并就它的一些英译所造成的文化障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粤北山区学校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的较多,学生缺乏监管,班风邪气有压倒正气的趋势。培养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的培养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培育班级正能量,就需要一种文化来替代班级目前这种"文化",而地方文化因为其特性,正可以符合这一要求。利用地方文化中的正能量的元素,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培育班级正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高扬“君子人格”的塑造,对后世儒家的文化人格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效仿的对象。尝试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提出以及其建构的“君子人格”的形态等角度,对《论语》中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君子"一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出现频率较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而对"君子"的英译研究也应该引起翻译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古今对"君子"的不同理解,以及亚瑟·韦利、理雅各、庞德等人对《论语》中"君子"的英译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5.
君子一词的内涵与外延经历了历时性的嬗变,做君子不做小人一直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美学。君子在人群中唤起尊敬以及分享其生命形式的意愿,他的存在体现了公共价值。当代大学生新君子教育应打破君子原初的诠释语境,着力于现实情境的烛照,在知识视域、审美感悟、传播渠道、行动逻辑等各个层面将君子教育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11日,《文汇报》用整整一个版面报道了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取得的成绩,这篇报道的副标题为《上海市崇明中学培育"人文达人"辟蹊径》,以报道的方式解读崇明中学近年来在上海市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竞赛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语文名师黄玉峰曾向我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崇明中学的学生能冲破岛域文化禁锢,在上海语文学科的三大赛事中连拔头筹,成为能言善辩的"人文达人"?我想我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或许可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君子”辨     
关耳 《教育艺术》2000,(4):24-24
“君”,辞典释义,古代多指地位高的人,又含人格高尚之义,所谓正人君子,即此谓也。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塑造了众多的"君子"形象,在这些"君子"身上体现了周人的人格理想,反映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对中华民族人格美范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君子不器”是孔子对君子品质的最高要求,它既符合“仁”对德的要求,又符合中庸对智的要求,是对君子之德及智等诸多美好品质的高度概括,它为封建知识分子进德修业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先秦早期,"君子"一语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相似文献   

11.
君子是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典范。《易经·大象传》共有象辞64条,释64卦之卦义。其中,53条象辞讲到君子,11条象辞讲到先王、后、上、大人,即君子之楷、君子效仿的对象。文章将64条大象辞进行分类,逐条进行解析、阐发,探讨古代君子人格和精英修为之道,即:君子之性、君子之基、君子之修、君子之为、君子之智、君子之才、君子之命、君子之志。  相似文献   

12.
《诗经》小雅大雅反映了西周贵族生活与贵族文化,这一文化形态的内容包括礼乐、祭祀、宴饮等方面,是儒家君子文化的源头。君子文化以“礼”为中心,“礼”规范了君子行为,昭示着人文精神的觉醒。作为君子文化的重要形态,西周祭祀的意义发生了新变,宗教权威坠落,人文精神彰显。此外,在宴饮活动中君子文化也得到了充分表达,产生了自觉的人文精神。君子文化要求君子以“令德”、“令仪”树立典范,替社会担当责任。  相似文献   

13.
王龙 《培训与研究》2008,25(1):79-80
孔子的君子观集中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其"中"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君子人格模式的建构上,而"庸"的思想则主要体现在君子学道修行的方式上。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中追求的理想人格是道德人格,"人格"是指社会对人的一种道德规范或准则约束生活在社会规范、准则中的人。伦理学中追求的道德人格是遵守道德规范、具有良好品性的人。具有道德人格的人具有比较高的道德境界、只有向善的人们才具有道德人格。具有恶品行的人则不具有道德的人格。当今的社会,道德人格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道德人格危机主要表现为无耻、虚伪、冷漠、唯利。道德人格危机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容易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针对社会上出现道德人格的危机,提出社会正能量。通过传递社会正能量,来使道德人格达到完整,使社会主义建设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儒家倡导"君子"人格,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墨家追求"兼士"人格,主张实行"兼爱"原则以实际行动追求"兴利天下"的功利境界。从人生追求目标、素质涵养、处世原则、生活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种分属不同类型的人格,各具特色,存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虽然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因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带来的狭隘性、局限性,但对于建构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思想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具备重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能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完善国民的人格,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君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君子”这个词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词 ,它的本义是指君王的儿子 ,随着君王的儿子的封号不同 ,分别指王位的继承人、诸侯国国君、周王手下的卿大夫 ,又引申指诸侯手下的卿大夫、品德高尚的卿大夫、泛指统治者或官员、指贵族或贵族子弟、女子称丈夫或情人、特指品德高尚的卿大夫、儒家对思想品德和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知识分子的称呼等。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英国政府为振兴科技、复兴经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相对于德、美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英国绅士文化追求古典人文学科价值的传统以及追求教育的教养价值的社会心理是造成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比较滞缓的主要原因,这种影响广泛而深刻。对于我国而言,必须正视根植于民众心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挖掘其积极因素,引导职业教育朝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校育人过程中文化自觉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性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通过自主的适应,取长补短,确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加强文化自觉性培养是育人规律的基本要求,是主体文化人格养成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传承的基本要求,更是使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保证。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就是培养其对于当今时代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文化自觉性培养的路径包括传播全面的知识,突出教育的主体性,加强制度建设和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正能量的传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正能量是一件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在借鉴相关高校和总结近几年的团学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团学工作实际,在组织建设、制度保障、团学活动和思想引领等方面积极探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传递正能量的新举措、新方法,使正能量真正内化于青年之心、外践于青年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