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的关注,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一个作家的情与理交织的产物,是同情与批判的交融.作家们在写作这类作品时,已走出了乡村的世界.漂泊孤寂的生活让他们对故乡的一切愈来愈思念、愈来愈眷顾,但此时的他们已是置身于都市的一员,所以当他们伫立于都市的"街头"回思故土时,都开始用一种带有"现代文明"(都市意识)的目光来衡量乡里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所写就的作品既来源于乡村生活,又高于乡村生活.当他们用这种都市意识的目光去打量乡间生活时,每个作家都会在情与理中痛苦地抉择,在爱与恨的乡情中无奈地抉择,在眷恋与逃离的彷徨中挟择.他们想改变这个世界却又无能为力,只好用手中的笔来抒发他们的愿望与不满,用犀利的笔锋猛烈地抨击那古老而落后的生活方式与荒诞的传统陋习,同时又不由自主地把家乡的一些古老纯朴的乡风、乡俗、乡情浪漫化,从而使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带上了一些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二十年代乡土小说曾被鲁迅定义为"侨寓文学",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带有走出农村的知识分子反视乡土文化的普遍倾向,因此对"国民性的批判"与"对故土乡情的眷恋"就形成了乡土小说中最为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朝文学作品的梳理,会发现在战乱频繁的南朝社会里,文人们除了以文学来关注社会、关注自我外,由于血缘关系,他们还常常以文学来关注自我家族,表现出强烈的家族意识和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3.
当代工笔人物画遵循“尚意”的造形原则,即创造有意味,有美感的“形”,而不是机械描摹物象。造形意识的培养是工笔人物画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造形意识的培养必须与传统的“尚意”重新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引入创造意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造意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路遥的作品把西北黄土高原自然风光的雄浑、瑰奇同劳动人民的人性美、人情美密切交融,使作品具有一种浓郁的令人动情的乡土特色,同时显示出鲜明的乡土情结。本文拟对路遥创作的乡土情结作一番论析。  相似文献   

5.
“文学”,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乡土”,一个不变而永恒的皈依。将“乡土”寓于文学之中,沈从文虽不是独创,却是全新的,其独特的乡土情结,值得后人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笔人物画遵循“尚意”的造形原则 ,即创造有意味、有美感的“形” ,而不是机械描摹物象。造形意识的培养是工笔人物画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造形意识的培养必须与传统的“尚意”重新结合。在教学中 ,教师要恰当地引入创造意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造意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乡土意识是作家创作时以桑梓地域环境风物来描写和塑造人物的一种潜显共融的意识。萧红的乡土意识贯穿着她的大部分作品,也是她的美学追求和审美取向。萧红以《生死场》成名,并以三十年代东北著名女作家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8.
挥之不去而又无法释怀的"乡土情结"是萧红创作的显性特征之一。萧红的乡土情结源于她对乡土的爱恨交织的童年记忆,也是时代思潮影响、自身窘境挤压的结果。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形成了萧红创作乡土情结的独特魅力,而对鲁迅先生启蒙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实践,又使萧红的乡土情结完成了对同时代作家的理性超越。探究萧红乡土情结产生的深刻社会、历史、文化根源,是全面了解萧红及其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品中所显现的那种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故乡、对中国农民深深的爱。鲁迅的乡土小说是对中国农民深厚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称鲁迅这种情感的流露为"农民情结"。从其小说农民形象的画廊中可以看到有以精神胜利法著名的阿Q,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背负生活重担、满怀忧郁的闰土等,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农民生活的情景,同时也不难发现鲁迅对造成他们灵魂灾难的社会根源的深层次的探求。  相似文献   

10.
乡土情结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人物画起源最早。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画也由兴而衰。直到近代,透视,色彩,光学结构,素描写生等造型手段融入中国画,特别是建国后中国人物画家走向,加之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开明,经济繁荣,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2.
多年以来,乡土人物题材成为中国油画的主要创作元素,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和温馨的家园意识凝聚了中国油画诸多的博爱思想和情感依附,并构成唯一一个以题材冠名的油画类别-乡土主义油画。在当代油画创作中,乡土人物题材已经成为不同油画风格的表现主题,诸多画家采用不同的创作观念、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从自我的艺术个性出发践履着这一题材在中国油画中的多元风格构成。本质上说,题材并不属于油画的本体范畴,但是从题材入手来研究中国油画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对于当代油画而言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浅谈工笔人物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笔人物画教学是一个从学习传统到为我所用再到个人语言与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创作意味在写生中的融入,使写生课与创作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提出为高等院校工笔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对提升国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支撑性。结合创作实践而进行的工笔画技法研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笔者认为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采取以灵动的线条、主观的色彩以及重视墨色作用等技法措施,达到人物画通透、空灵之意境,才是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同一绘画体系下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其艺术理念与技法材料都应当是在同步发展的。可是工笔画发展到宋代这一文学艺术全盛之时,人物、花鸟、山水在表现手法上出现了不同,山水画因其表现对象特殊性导致与人物花鸟不同的技法与风格,但是同为勾线染色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却在造型法则上发展不平衡。花鸟画呈现出精致人微的高度写实的造型法则,而人物画是一种相对概括与提炼的装饰性的写实法则。二者同样生在“皇家”出自“院体”却出现了“同体不同法”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是因为二者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传统、各自的绘画理论、封建礼教的影响、题材的功能有所侧重、以及尺幅大小的几个方面原由使然。  相似文献   

16.
古代吴地人物画在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并由此蕴育了明代绘画的辉煌。其独具的吴文化特色的人物画传统,影响了数百年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高经管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因其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就业和创业前景等方面的特点,需要提高和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文章从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入手,分析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的现状及原因,提出提高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写意人物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种类,其传承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地域、风土人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作品的创作必然蕴涵着地域性文化特征、艺术风格特征和群体特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赖辉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81-183
与西方绘画不同,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构图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灵活多变的空白、散点透视法以及画面时间的呈现,体现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独特魅力。以上特征对于我们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从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等方面论述工笔人物画在中国当今画坛的地位和发展意义,阐述了作者对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