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谱牒是人类对其自身繁衍谱系的理性认知,谱牒的编撰形成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以《世本》为代表的先秦谱牒,为正史编纂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谱牒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堪称家族历史的全面记录,其缺欠是女性资料较少登载。谱牒修纂的流弊是在追溯远祖世系时多攀附名贵,但亦存在不援古、不攀附、重考证、重事实、断自可见之世的成熟之作,这是中国古代谱牒史上的主要流派。对各种谱牒须加以分辨,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至今存留于世数量巨大的各类谱牒,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三大文献体系之一,谱牒保存了其他任何文献都没有记载的珍贵史料,堪称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谱牒类专著在古典目录中大部分时间归属于史部,虽其归属于史部,但是其所包含的内容、其名称却一直在变化着。到了清代谱录类被划归于子部,其本身却不具有谱牒的基本内涵,真正的谱牒类专著反归于子部类书类。谱牒类专著本身的发展过程与我国历史上士族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其本身的分类和类下所含书目的变化对研究士族在历史上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佳美 《文教资料》2014,(36):55-56
谱牒就是记载某一宗族主要成员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它以一定的形式记载了该宗族历史,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旨要。谱牒的最直接作用是据以寻根问祖。本文对中国谱牒的发展演变作了细致的梳理,并对谱牒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以东盟国家华人华侨谱牒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在地化理论基本分析框架“特殊性空间”、“寻找基本教义”、“存心怀旧”和“在地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盟国家华人华侨通过谱牒这一重要载体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将谱牒文化嵌入到东盟当地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传统中,对谱牒文化进行文化再生产,中国的谱牒文化与东盟国家实现和合共生。中国-东盟谱牒文化的建设与推广、延续与传承,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谱牒文化有明晰血缘、政治统治、道德教化、精神凝聚等功能,谱牒这四大功能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作用各有不同,社会对其认可程度也各有差异。按照社会发展脉络对谱牒文化功能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其变迁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谱牒学概述     
谱牒是记录以家族或宗族的世系为中心内容的表册书籍,其体例大体仿效史书。它最初渊源于氏族社会按姓氏计算世系之中,正式产生则与宗法制度有关,在封建社会得到了发展,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谱牒在今天有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对历史、社会、民族等学科的研究有一定作用。应用谱牒时要谨防假冒,注意修纂年代,运用版本学、校勘学等方面的知识鉴别真伪,考订谬误。  相似文献   

7.
谱牒之学在我国由来已久,与汉籍存世谱牒形成互补的是彝族谱牒,其内容极为丰富。时至今日在彝文古籍和口碑文献中仍保留着数量不等的氏族系谱、宗族族谱和名人家传,尤其是氏族系谱正可弥补中国谱牒之缺憾。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具有史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进而有待我们去珍视、去发掘、去研究。  相似文献   

8.
谱牒档案是我们这一独特的伦理国家生成、演变的最真实、最长久、最重要的原始记录和历史凭证,谱牒档案文化也是我国档案文化的典型代表。自三代至明清,王家玉牒始终是王权统治合法性的档案凭证;诸侯或官僚家族谱牒同样是中国伦理式官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档案。宋以降开始的谱牒档案的平民化,则是随族权统治强化而形成的宗族档案管理社会实际需求的必然结果;作为家族或宗族的档案库,家谱档案无疑又是各种形态的民间档案的典型代表,以及档案民间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各种思潮的交相涌来,原来销声匿迹的谱牒,也被重新翻起,修谱之举此起彼伏,于是怎样认识谱牒,如何对待修谱,便成为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就有关这方面的思考,归纳为谱牒由来、谱牒体例、谱牒价值、新谱瑕玷等几个部分,陈述如后,仅供参考.一、谱牌由来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这也许是谱碟的最佳定义了。谱牒始于我国古代的周朝.《周礼·春官》载,周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尊系世,辨昭穆."周朝建立了由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制。由天子至士民,层层分封,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5,(4):57-63
家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与少数民族异彩纷呈的家谱文献,构成了我国独具风格的谱牒文化体系。《龙氏迪光录》是龙氏族人自发组织修撰、版本独特、留传后世的文史资料,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谱牒,本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魏晋南北朝时期,全社会十分注重门第,谱牒之学盛行,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牒遂成为世族地主保持其政治、经济特权的工具。唐初继承前制,仍在重视谱牒之学,但这时制定谱牒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唐太宗时问世的《氏族志》,首次触动了以往的门第等级,开始将皇姓列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其余尚基本上按魏晋以来形成的门第而定。然而不过短短的三十年,由武瞾实际主持制定而以高宗名义颁布的《姓氏录》,则已经不论门第如何,重新评定的唯一依据是当朝官品的高低,彻底否定了传统的门阀制度。这其中的奥妙如何?笔者结合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变革的脉络,将《氏族志》与《姓氏录》作一系统的比较研究,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2.
福建的谱牒自唐代开始编修,宋代以后成为全国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福建宗亲活动日益频繁,台湾宗亲回乡寻根谒祖,地方史志的编纂普遍开展,推动当代谱牒文化重新盛行,族谱的编修已经形成风气。当代福建谱牒文化既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有利于促进同宗同族问互帮互助,增进台湾宗亲爱国爱乡的感情,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但它也有消极因素,如为亲者讳、假托始祖、美化先人、牵强附会等不实记载,容易助长对外族的排斥意识,不利于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等。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对编修族谱从思想上积极地引导,政策上加以规范I学术界应主动参与以提高谱牒水平;出版界应严格把关以保证谱牒质量。  相似文献   

13.
马福祥《马氏族谱》,是现存宁夏图书馆藏唯一一部地地道道的宁夏本土谱牒,因该家族三代掌控宁夏地方军权、政权达37年,承袭宁夏政府主席一职,其谱牒内容广泛涉及宁夏清末至民国年间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历史事件,现收录于《回族典藏全书》中,是研究宁夏历史和回族发展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本文分析总结了马福祥家族执政以及家族谱牒的多重地方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谱牒是宗族群体的生活实录。迁自黄河流域的潮州先民,以其鲜明的变动性著称。故此,一部部潮汕旧谱牒,便是一部部生动的,也是原始的宗族迁徙史。本文通过翻阅现仍收藏于潮汕民间的旧存谱牒,试图归纳出其鲜活的地方文化特色,阐明其研究利用价值。同时,也指出谱牒的局限性,以提醒研究者对谱牒“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上的一块丰碑———对东汉《曹全碑》书法与历史之讨论李万禄西安碑林第三室,竖立的汉隶《曹全碑》于1993年12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拓帖出版。看了它的书法自觉美不胜收,碑文的广泛内容,包含着研究西北史地的原始资料,也是研究曹姓民族谱牒的档案依据,...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的兴盛,和当时的经济、政治制度是分不开的.在当时庄园制的经济制度下,政府与地主之间的人口争夺,使谱牒档案的利用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在门阀制度和九品中正制的政治制度下,人的命运和谱牒档案紧密相连,家庭背景决定了个人的前途,这也使谱牒档案成为社会的重要内容,从而使谱牒档案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7.
闽南族谱资料的重要价值:(1)补充正史和地方志之不足;(2)校勘史籍之误差;(3)解决历史之悬案,族谱资料的误差是由以下原因所造成:(1)由于战乱,谱牒散失,造成失误;(2)人们攀附历史人的心态致成差错;(3)地理因素制约造成失误。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华夏族即形成对远古中华历史文化认同观念--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始祖,尧、舜等人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中国谱牒认黄帝、尧、舜等人作"远祖",是对这一认同观念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张姓是我国第三大姓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对于张姓起源的追溯,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记载从而也产生了各种学说.文章根据史料,对张姓起源诸说进行辨析,综合考证认为清河是张姓起源地;同时归纳分析了张氏的郡望、堂号以及家风世训.文章以姓氏学、谱牒学、方志学等多角度对清河张氏溯源进行综合考辨,这对当下姓氏学和地方文化研究具有...  相似文献   

20.
谱牒与修志     
谱牒学是中国文化史上有过显著地位的一种与史志有密切关系的学问。本文略述谱牒学的源流,并着重就它在修撰地方志方面的作用、利弊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