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文建 《学语文》2023,(2):69-72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一篇政论文,全文“铺张渲染,逐层推进,气势磅礴”,堪称“西汉鸿文”。作为一个语文爱好者我斗胆拟教《过秦论》,我把教学主旨概括为五句话: 一、自上而下俯瞰全文,从整到零明晰全文。所谓“自上而下俯瞰全文”,即教者要站得高,要做到这一点,须将作者一生及本文写作背景介绍清楚,突出作者就当时形势提出的政治观点:施行仁政。本文则从反面阐述了这个观点。贾谊的《过秦论》共有  相似文献   

4.
贾谊的《过秦论(下)》多数人认为是批评子婴,但从文章中子婴令人同情的形象与作者“过”始皇“过”二世“过”子婴的不同风格看,作者对子婴“过”的同时又饱含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5.
杨亚民 《学语文》2013,(5):20-21
贾谊《过秦论》的叙事凝练而不失生动,概括又气势雄浑。然而,作为一篇经典的史论,《过秦论》的叙事与史实却不尽相同。这种曲史为文的现象,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影响了对史实的叙述。从《过秦论》中,可以看出贾谊急切的用世之心。一、增强气势,先声夺人作者开篇直接从秦孝公切入,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商鞅变法;一是西河之战。文中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位移贾谊的《过秦论》气势磅礴,讲究铺排渲染,多用骈偶,有赋的特色。通过苏洵《六国论》(苏教版)这篇重点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秦与六国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因此,根据这一单元导读“宜反复诵读,加深理解”的要求,我将《过秦论》的教学内容预设为:以诵读为主,适当点拨文意。因为课前已布置了预习,所以课上诵读数遍后,我开始让学生提问。有学生提出了《过秦论》的论点问题。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简短的导语来概括本单元的要旨。本单元的导语已将《过秦论》的论点指出“:贾谊《过秦论》,是最早论述秦代兴亡的文章。选文着重评论…  相似文献   

7.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以其“雄骏宏肆”“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的显明特点,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一册又选入了这篇文章。据《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二曰政论……”按照惯常的说法,《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汉书》《史记》《文选》《古文辞类纂》等都是把它作为典型的政论,我们常见的一些“教学参考书”沿用此说;可新编教材课后练习一却明白无误地说“这是一篇史论”,那么,《过秦论》到底是政论还是史论呢?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西汉大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运笔迂回陡转,反复铺陈蓄势,行文对比鲜明,跌宕起伏,有效地克服了议论文的呆板枯燥,收到了说理透辟、形象生动、令人折服的艺术效果;而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的写作特点,与《过秦论...  相似文献   

9.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贾谊《过秦论》(上篇)的名言。“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究竟是什么关系,应该怎样翻译呢?  相似文献   

10.
在文言文中,有些表示地理方位的词很容易与现在的一些地名混淆,现简释如下,供读者参考。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②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贾谊《过秦论》)③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兵车行》)上面三句中的“山东”不同于现在的山东省,而指崤山(在今河南省)以东的广大地域。  相似文献   

11.
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今天又列为中学语文教材了,这说明,凡文采俊美、寓理深邃、富有人民性的古典作品,都是经得起检验的。华章存浩气,宏理贯雄文,《过秦论》才情俱卓,文理并茂,流传千古而不泯灭,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2.
李查 《语文知识》2004,(11):10-10
巾 古代平民用以裹头的头巾.秦朝时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如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13.
千年一脉“过秦论”──读杜牧《阿房宫赋》断想高凤娟西汉初年的才于政治家贾谊,写了千古传颂的《过秦论》①,指陈秦王朝的过失,目的是为了给西汉统治者提供借鉴,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无独有偶,相隔千年以后的晚唐诗人杜牧,同样也写了一篇指陈秦王朝灭亡...  相似文献   

14.
贾谊《过秦论(上)》中有不少用以论述的事实与历史记载不合。下面对其中不合者作些简略的考辨。外连衡而斗渚侯“连衡”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主要外交策略,是秦能消灭六国诸侯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将这个外交策略放在秦孝公、商君之时是不确切。《过秦论》从秦孝公写起是恰到好处.《史记·秦本纪》云:孝公元年,“下令国  相似文献   

15.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堪称“史论双壁”,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写作背景相似,都写于封建统治潜伏着严重危机的关头。  相似文献   

16.
贾谊《过秦论》写秦始皇之强盛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高中第四册课本注:“‘二周’东周和西周(周朝末年分封的两个小国)。”始皇,即秦始皇。《古文观止》卷之六:“四旬亦只一意,极言始皇之强,非一辞而足也。”这里应当指出:贾谊笔误,吞二周并非始皇。一九三六年大达图书供应社刊行通斋居士《南滣楉语》:“贾谊《过秦论》,言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按秦昭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祖若父,非始皇也。”又吴枋《宜斋野乘》:“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其后七年,庄襄王灭东周……则‘吞二周’乃始皇之曾祖与父,非始皇也。”今查《史记·  相似文献   

17.
贾谊的《过秦论》,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备受推崇。自诩“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而傲视文坛的左思就由衷地发出:“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的感叹;史称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而编篡《后汉书》的范晔,也标榜自己所写的一些传记和序论,“皆有精意深旨”,“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狱中与诸甥侄书》)。秦亡汉兴,汉代及汉代以后过秦的文章,不胜枚举,唯独贾谊的《过秦论》独领风骚,何也?应该肯定,其笔机飞舞、不拘一格的文章结构为大家所公认。尤其是文章的结尾,钟声回荡,令读者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选录了西汉政论家贾谊的文章《过秦论》上篇,此文正如贾谊所说:"野谚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写这篇《过秦论》就是在探究秦之"过",引起后世借鉴,而对一篇之"文眼"的"仁义不施  相似文献   

19.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20.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