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仰上人(1865~1921),俗姓黄,名中央,又名用仁,字宗仰,别号楞伽小隐,宗仰山人,金山寺客人(支客?),自署乌目山僧,晚称印楞禅师。江苏常熟人。 一八六五年(清同治四年乙丑) 一岁 五月二十九日,出生于常熟。父祖辈在城南门外沿河开设米行。母赵氏,笃信佛教,为当地虞山(又名乌目山)三峰清凉寺信女。  相似文献   

2.
四十几年前,我曾利用业余时间,访求近现代名人的行状、家传、墓碑、墓志铭等资料,备尝艰苦(详见《辛亥人物碑传集·后记》)。谁知常熟沈潜同志也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书呆子,真是无独有偶了。 1987年沈潜同志在武汉听了亡友唐文权教授讲课之后,对常熟籍佛教界奇士乌目山僧(宗仰上人)产生崇敬之情。上人亦僧亦俗,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积极支持、参与辛亥前后的  相似文献   

3.
曾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①的乌目山僧黄宗仰(1865-1921),虽身处世外而殷忧国事,以佛学为联结革命的纽带,满腔热情地投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成为活跃于辛亥前后的一位颇著声誉、名重一时的历史人物。本文依据笔者近年来所纂辑的有关黄宗仰诗文资料,力图对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活动及其思想趋向加以述评,以期从一个侧面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辛亥革命和近代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清末民初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特别是在辛亥革命这场波澜壮阔的话剧之中,乌目山僧黄宗仰以佛学为联结革命的纽带,紧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并在此间与众多革命党人交相声援。而他与革命领袖孙中山始于1903年“苏报案”后所结下的笃深友谊,堪称辛亥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叙录两人交谊之历程,旨在从一个侧面揭示这位佛界奇士多姿多彩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5.
成立于1909年的“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活动到何时停止?柳亚子在《南社纪略》中写道:“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集出版后完全停止。新南社的活动,到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十月十日第三次聚餐会开会后停止。甚至于偏安长沙的南社湘集,到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四月第三次姓氏录出版后,也停止活动了。”①可能因为柳亚子说了这样的话,杨天石、王学庄的(南社史长编严也将“南社史”的“正编”的年代定在 1909年至 1923年。 按照组织社会学的理论,一个文学社团…  相似文献   

6.
“剪发”注商四川南充龙门中学余祥生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把《五人墓碑记》“剪发杜门”注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1995年版第326页注①3),我认为此注欠妥。“为僧”与“闭门不出”是矛盾的。“为僧”,即当和尚;当和尚,又叫“出家”。《红楼梦》中,贾宝...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南社创始人柳亚子(柳慰高,1887-1958) 的资料不断涌现,像柳无非(1911-)、柳无垢(1914-1963) 选辑的《柳亚子诗词选》和柳亚亚子本身的著作《怀旧集》、《南社纪略》已先后再版;而由徐文烈笺、刘斯翰注的《柳亚子诗选》也和读者见面。但最令人振奋的还是柳无忌(1907-)编著《柳亚子年谱》的面世,标志着柳亚子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南社成立于一九○九年十一月。它是辛亥革命前夕被认为“应和同盟会而起的文字研究机关”,甚至竟有称之为同盟会的“宣传部”者。参加南社的成员多是倾向革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许多是同盟会会员,他们既是诗人、作家,也是革命家。南社的宗旨是利用文学鼓吹革命,使文学直接为革命服务,它的革命目的是驱除鞑虏,推翻清朝统治者,恢复“汉官威仪”,提倡民族气节,所谓“振唐音而不忘本”,这是一种民族革命性质的主张。南社的首领之一柳亚子在该社成立的第一次雅集时,就无限慨叹地说:“盖自社事零替以来,三百年无此盛事矣!”指的是自从明末复社亡散以后,再经清  相似文献   

9.
张遂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出生于唐高宗永谆二年(公元683年),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曾祖父张公瑾是唐朝开国功臣,深受唐太宗宠信。由于以后家道中落,到张遂出生后更是经济拮据,加上张遂厌恶飞扬跋扈的官僚,不愿交结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又伯遭到迫害,便到河南嵩山做了和尚,取法名为“一行”。 五十年代初,莫斯科大学新址落成,校方在会议厅的墙壁上挂世界古今大科学家的画像,中国古代科学家他们选了四位:张衡、祖冲之、张遂、李时珍。只是不知他们从何处考证、居然把我们对和尚的称谓“僧”作为姓,而将张遂的法名“一行”当作名,称张遂为“僧一行”。以致在社会上误传张遂为“僧一行”。如《数坛英豪》一书中著文:“和尚出生的数学家——僧一行”,即是其证。  相似文献   

10.
丘荷公是著名民国诗人、“南社”成员,与柳亚子、丘逢甲交往密切。评述了丘荷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赞颂他爱乡、爱民、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丘荷公是著名民国诗人、“南社”成员,与柳亚子、丘逢甲交往密切。评述了丘荷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赞颂他爱乡、爱民、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2.
柳亚子与秋瑾诗词创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亚子(1887—1958)和秋瑾(1879—1907)是近代诗坛上两位著名的诗人.一个是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主盟人,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象明亮的双子星座,交相辉映在近代文学天空.这里拟将他们在辛亥革命时期的诗词在创作倾向、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作一初步比较.辛亥革命是一场“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在这一时期的爱国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以柳亚子为代表的南社诗人的诗和以秋瑾为代表的革  相似文献   

13.
宋夜雨 《文教资料》2013,(35):95-97
苏曼殊一生“亦僧亦俗”,又有“诗僧”“情僧”之称,他的诗作中,爱情诗占半数之多,亦尤为人们推崇.本文解析其诗作中的女性形象,并由此探究其在凡禅倾向之间的二律背反性.  相似文献   

14.
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按南社条例规定,“丁己上巳前一日之长沙半园雅集”应为其雅集的一次活动,然却于史无载。此次雅集拈题分韵所赋之诗先后发表于1917年《大公报·艺海》栏目。此考可补南社雅集文献之阙,亦可厘南社湘集史料之讹,对了解前期南社之精神面貌与艺术旨趣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5.
柳亚子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急进派、实干家,在较多的场合下坚持了南社和南社文学的革命倾向性;他以旧体诗歌为武器,鞭笞丑恶,鼓吹革命;他谱写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诗.柳亚子的革命精神和繁富诗篇,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文学史上已产生重要影响,并将放射出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柳亚子将南社活动的史料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他犹如南社的太史一样,尽可能地将南社的片纸只字搜集保存起来。辛亥革命后,他又收拾烈士遗文,提玄钩隐,评价南社社员的文字成就。南社解体后,仍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品评、题叙南社诗文集,特别是对最能代表南社文学成就的苏曼殊和林庚白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柳亚子“孤岛”诗五首考述─—因校读而钩稽史事王尔龄柳亚子先生《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所载关于鲍惠僧、马相伯、李息霜(弘一法师)三题五首,当年初刊于“孤岛”时期上海《中美日报》。经检出旧日抄录的卡片对勘,发现诗题、诗序、诗注均有不...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是错的,和尚一般不住在庙里。寺、庙、祠、观、庵是有区别的。在梵语里,“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石钟山记》有句:“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这个“寺僧”,大致指清代重建的报慈禅林的僧人;与彭端淑《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的“僧”,词义相同。一般都作“和尚”解释,这与佛家规矩不合。据说,“方丈”才可称“和尚”;“知  相似文献   

20.
文言趣读     
一呆役押罪僧一呆役押罪僧赴州府,临行恐忘其事,细加查点,又自编二句云:“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时时熟记之。僧知其呆,以酒灌醉,剃其发以枷套之,潜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点:包裹雨伞,有。”抚颈曰:“枷,有。”见文书,曰:“亦有。”急惊曰:“和尚何之?”顷之,摸其光头曰:“喜得和尚尚在,然”我“何以不之见?”(选自《笑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