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行物     
时常有人报告说在高空中见到奇怪的物体。这些不明飞行物(英文缩写为 UFO)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在关于它们的报告中有些让人难以置信,有些找到了科学的解释,有些则到现在也无法解释。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远处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近处房屋的廊柱,四周随处可见、各具形状的石块……在这些物体中,有些奇形怪状,也有的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这些千姿百态的物体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它们形状、大小不同,颜色、质量、材料也各异,等等.  相似文献   

3.
蝴蝶总理     
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则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穿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远处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近处房屋的廊柱,四周随处可见、各具形状的石块……在这些物体中,有些奇形怪状,也有的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这些干姿百态的物体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它们形状、大小不同,颜色、质量、材料也各异,等等.  相似文献   

5.
小议电解质     
谈起电解质 ,人们自然会想到 :电解质就是能导电的物质。那么金属是电的良导体 ,都能导电 ,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不是。中学化学教材对电解质是这样定义的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电解质。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电解质 :(1 )必须是化合物 ;(2 )必须是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3)导电的前提条件是在水溶液里或在熔化状态下。金属是单质 ,不是化合物 ,所以金属不是电解质。有些物质如甲烷、乙烯、丙炔等大多数有机物 ,它们是化合物 ,但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它们都不导电 ,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还有些物质如CO2 、SO3 、NH…  相似文献   

6.
认识物体的沉浮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老师们对这一知识该让幼儿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老师认为,只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就行了;有些老师则认为,还应让幼儿了解物体沉浮现象的原因。我的看法偏向于前者,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7.
执教者:德阳市北街小学黄德祥老师利用学生已学的有关电路知识,启发引导他们自己设计电路来检验常见物体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是认识这些常见物体导电性能的主要方法,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利用实验手段来认识常见自然事物的能力。下面是黄老师上《导体、绝缘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题1 相互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的性质 ,我们就说它们带了电荷 .用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电子是带有最小的粒子 ,人们把它称作元电荷 .2 验电器的作用是 ,其工作原理是 .验电器带正电荷 ,跟一个带电球A接触后两金箔张角变大 ,则A球带 ,且带电量比验电器的要 .3 能够的装置叫电源 .从能量观点看 ,电源是把           的装置 .在电路中 ,电源的作用是为电路提供 .4 金属导体靠移动导电 ,其定向移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 .电解液是靠来导电 .5 利用小灯泡做实验 ,是利用电流的的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的 .电流大小用表来测量 ,…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学物理前,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物理知识和概念。这些日常经验,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表面现象或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发现往往有以下这些错误的“日常经验”影响学生学习。 1.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 2.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轮船甲板上竖直跳起的人会落在起跳点后方。 3.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4.对物体各平衡力作用的误解有: (1)吊车将物体匀速吊起时,拉力大于  相似文献   

10.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自然第六册七课)属于实验课型。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重点是学生设计电路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学的有关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设计电路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正确区别物体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半导体及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11.
1.由中性和电中和电中性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量与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电性.电中和是指这样一种过程:当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原来带负电的物体上的多余的电子将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2.自由电荷与自由电子自由电子是指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而自由电荷既可以是自由电子,也可以是正、负离子.在金属导体中,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而在酸、碱、盐的水溶液及电离气体中的自由电荷则主要是正、负离子,3.带电与导电物体具…  相似文献   

12.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秒钟有100次闪电发生,它们经常有巨大的破坏力.如何防止雷电对人类的破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防雷的基本原理可从电荷和物体的导电性能说起.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所有物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可形成电流;另一类是绝缘体,内部没有自由电荷,不能形成电流.空气是绝缘体,不能导电.除非  相似文献   

13.
愈来愈多的现代人, 特别是女性, 觉得活生生的人类似乎带有敌意,无生命的物体反而亲切友善, 甚至充满深情.她们畏惧有温度的抚触,却渴望与大型公共建筑温存, 这些人是与物体分享浪漫与性爱等亲密生活的"恋物"族.  相似文献   

14.
带电与导电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在初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特点是:①被摩擦的两个物体一般都是绝缘体,摩擦前都不带电;②摩擦后两个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有正电荷,则丝绸上必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15.
容易混淆概念的比较教学。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一些概念含义很相似,例如:功和能,内能与热量的含义,学生很容易混淆,对此概念认识模糊,教学中应用比较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它们的联系是:物体能做的功越多,它所具有的能就越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而能是做功的本领,它们的单位都是焦耳;两者区别是:功包括两个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说明功是和物体运动过程有关,而能则是和状态有关。但它不一定在做功,能够做功和做了功是两回事。又如:内能与热量,它们的联系是: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  相似文献   

16.
速度与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初学者由于对它们关系的理解不够,往往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有如下方面:一、误认为物体有加速度,则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相似文献   

17.
1.惯性定义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有些学生常将“惯性”定义和“牛顿第一定律”混为一谈,他们认为物体只有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认识,教师应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是不以外界条件而改变的;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运动定律,研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  相似文献   

18.
导电塑料     
我们知道,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看起来世界上的物体要么是导体,要么是绝缘体,但事实上是如此吗?你肯定会说,不一定。因为我们已经在物理课上见识过了玻璃导电的现象:玻璃在一般情况下是绝缘体,但当给它加热到一定程度,玻璃也会导电。  相似文献   

19.
一、重点记忆初中物理中的概念、规律有些较平淡、较简单;有些非常抽象、复杂,如不注意方法,往往不容易记忆.譬如:“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好像很简单,但往往不求甚解,记忆不牢固.记忆时应抓住“两个物体”,而这两个物体又有区别:一“施”(施力物体),一“受”(受力物体).这样理解,印象就会深刻,便于记忆.再如牛顿第一定律,应注意突出“一切”、“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总”、“或”这些词.重点理解这些  相似文献   

20.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这样的事例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其中有些比较直观 ,例如 :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 ,竖直上抛的小球等。有些事例比较复杂 ,例如来回荡着的秋千、斜向上射出的炮弹等。要正确判断在某过程中 ,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还是势能转化为动能 ,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明确过程 ,对复杂的过程应分阶段回答 ,不能一概而论。其次 ,明确该过程中 ,物体动能和势能是怎样变化的。动能的变化可由物体速度变化来判断 ,如物体速度增大 ,则动能增加 ,物体速度减小 ,则动能减少。重力势能的变化 ,可由物体的高度变化来判断物体高度增大 ,重力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