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随着上课铃声,我像往日一样步入教室。咦,教室里怎么乱哄哄的?看着我由晴转阴的脸,学生渐渐安静下来?我迈上讲台,正准备喊“上课”,“哥哥,我们出去玩!”一个稚嫩的声音冒了出来,学生们也随即哄堂大笑起来.这是谁啊?我寻声望去,只见刘峰同学的座位上竟然坐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他身上、脸上沾满了污迹,双手紧紧拽着半蹲在他旁边的哥哥,  相似文献   

2.
“载”、“栽”、“裁”是三个形近字,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部件“”,不同部分是“横”笔画下面的部件分别为“车”“木”“衣”。学生在运用这三个字时,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车”是做什么的,“木”是怎样得来的,做“衣”的人称什么。学生会  相似文献   

3.
这首题为《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的七言律诗,是明末清初女诗人浙江嘉兴柳如是的作品。诗中首字“栽”字应是“裁”字之误。“裁红晕碧”,出自金代元好问(1190—1257)《论诗三首》二:“晕  相似文献   

4.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相似文献   

5.
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终日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例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辞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士童可坠塞廖矣;百享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瘁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例一中,“矣”与“也”出现在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的两个句子中;例二两段文字,除了结尾省略的两个表示结论的句子外,前段文字一组排比句句末用的都是…  相似文献   

6.
<正>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学生相继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孔子对子路的"不让"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不满,对冉有、公西华一个比一个更为谦逊的回答未置可否,终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点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历来读者大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该有一桶水”。传统的认识一般把它理解为要教好学生,教师就得有较高的知识水平。那么是不是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师就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活动的要求,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进行探讨和再认识。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使命要求教师凝心聚力,倾情奉献。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教师要静下心来,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施教,对祖国的前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去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作为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一桶水”的重要成分。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教师必须保证自己拥有的水的数量与质量,桶与水是线性关系,而知识量却是指数增长的。桶里的水成份单一或少不行,桶里的水如果是死水也不行,不更新,实际可用量就会降低。知识系统是教学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它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教师成功地进行教学所必备的教学知识及当代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大量的实践知识等。曾经有一位大学生物教授不...  相似文献   

8.
"信达雅"和"化境说"分别是翻译家严复和钱钟书提出的翻译理论观点,分别介绍并分析上述观点,论述对其理解,探讨二者关系并指出区别。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将《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忘却”,理解为“具有反语的含意”,①认为“为了忘却”后面,是“省掉了‘悲哀’二字,实际上是‘为了忘却悲哀而写的纪念文章’”,②有的甚至认为“悲哀,这是损害精神和体魄的一种销蚀剂”,所以“要将悲哀摆脱”,③以上这些见解,都是与鲁迅思想感情的实际相矛盾,与该文的原意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钱梦龙语文教学“三主”论的争论,正如刘孝学在《钱梦龙语文教学想讨论述评》(载《上饶师专学报》1991年第6期)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分歧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我认为,纠缠子“主体”或“主导”的概念无助于同题的解决,只有揭示它们的涵义,才能理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速度”与“速率”是力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有的地方却把这两个概念搅在一起,混淆不清;也有人硬是把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说成“风马牛互不相关”的绝对没有联系的两个概念。要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间的联系,就必须从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来着手研究。如  相似文献   

12.
"好容易"与"好不容易"是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的短语,并且这两者表示一样的意思——"很不容易"。本文将从认知、逻辑以及构式上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1998年9月号《语文知识》刊登的师进通老师的《“度”与“渡”》中提出的见解,我有不同的看法。师文认为这两个字古代通用,而后来“两个字的用法分开了:人们喜欢在好事上用‘度’,它和‘欢迎’、‘平安’的意思相连结,……人们习惯在不好的事情上或有渡水意义的地方用‘渡’,它和‘困难’、  相似文献   

14.
贵刊1988年第二期和第十期上先后刊登了《“和”与“或”》、《“和”不应改为“或”》、《用“和”何错之有?》等三篇文章,对六年制小学教学课本第十册的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以下简称《规律》)中的“2和5”里的“和”一词应否改为“或”进行了有益的讨论。笔者认为,《规律》的第一层意思的表述中用“2和“5”是错误的,应改为“2或5”;第二层意思的表述中用“2和5”是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热”中,关于“启蒙”和“救亡”,也算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前期,启蒙居主导地位,“五四”后期,救亡上升为主导,于是“救亡挤掉了启蒙”,从而使“五四”开创的启蒙运动出现了“断裂”,“五四”以来的文化和文学,自然也就成为白茫茫的一片历史空白。这倒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救亡没有挤掉启蒙  相似文献   

16.
有关“直译”和“意译”这对术语的争论已历经千年也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在于对它们的界定一直含混不清。该文针对“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和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重新给与界定。由于英汉语言及文化上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对于直译的处理更困难些,文章从语言的不同层面对“直译”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教师,日日做的、年年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教书,二是育人。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培育学生。教书与育人二者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音乐教师的工作也不例外。怎样教书,如何育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从教40年的感受。一、说教书要想教好书,就先读好书。要想当一名好教师,第一件事就是要读书。假如你是小学教师,是小学音乐教师,仅仅功利地、目光短浅地读些儿童教育、音乐教学等方面的书,莫说脱不出"匠"的痕迹,即便想上好课也是万难的。试问,我们熟  相似文献   

18.
“转汁”是“六书”之一,最早给它下定义的是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语焉不详,书中无例,遂使后人聚讼纷纭。高亨先生曾据丁福宝《说文解字诂林)提供的线索在《文字形义学概论)一书中,把以往的转注字观点归纳为十八种。其中大多数说法都为学界所否定,比较流行的有三说:同部互训为转注;语词声韵之转即转注;“转注原体字”移附到类首上即加注意符为转注。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和合理成分,但同时也有可商之处,转注问题应该是可以说清楚的,今一抒己见于兹,以为求教于方家之由。  相似文献   

19.
也谈“除”     
王海根同志《古代汉语反训举例》一文(见《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七九年第三期)中将除官之“除”解为授予之义,这是对的。但是,认为除官之“除”为“除去”义的反训则不妥。古书中除某官即授以某官,白居易《除苏州刺史》:“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可证。然“除”字,沈  相似文献   

20.
也谈“落实”山西孙春成大凡教学上的落实,多数人都理解为落实知识,我则认为,落实知识固然重要.但还有比落实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从而“落实能力”。区别以上两种落实的核心,就是看你的教学着眼点或着力点究竟放在什么方面。侧重落实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