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更重要。教师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驾驭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教师以此和学生进行语言的讨论或争鸣,更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该如何有效倾听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机械练习、刻板教育,需要转换教学思路和方式。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实时互动,老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还要和学生之间达成默契,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升华师生情感,达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活”是艺术的生命,语文课堂艺术也需要“活”。纵观当前一些语文课堂,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我想跟我们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有余而“活”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理念.在关于"生成"的一片叫好声中,却有许多教师曲解生成,误以为只要学生说得别具一格、天花乱坠就是有效的生成.那么语文课堂怎样做到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5.
有效地调控课堂节奏才能优化课堂、提高效率,实现语文教学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建构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从最初的观望走向了今日的实践。语文教师有意识关注“三维目标”,落实“两纲”教育,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了语文课堂中文本拓展、单元整合、小组讨论、课外延伸等喜人的变化,改进了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就语阅读教学而言,语新课程标准“新”在哪里?我觉得,摒弃纯粹的知性解剖,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是新课程标准的显亮点。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体验”是语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关键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有的教师上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生动灵活,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听这样教师讲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1.
董伟 《吉林教育》2009,(6):88-88
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须具各以下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如果教师能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配合得适当、协调,达到和谐优美的妙境,则会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亚娟 《文教资料》2010,(34):116-117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到底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6.
赵民强 《教书育人》2005,(11):63-63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  相似文献   

17.
杨传英 《中学文科》2009,(15):59-60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地理教学过程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分别充当着主导与主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地理教学过程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分别充当着主导与主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能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地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实践证明,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张弛有度,不露痕迹”的拓展,正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