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家训德育思想不仅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内源性资源,为家庭德育提供历史经验,还为解决现代道德问题提供新思考,这也是其成为研究热点的原因。综观研究成果,虽然学者通过点面结合勾画历史图景,利用经纬分析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研究视角具有局限性。因此,应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加强比较研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如何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建立起新的“精神的家园”,关系到我们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在传统文化中,德育始终是处于首位的。从古代的孔子到近代的蔡元培,中国历代著名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孔子对教育内容主张以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为主,文化知识教育要眼从于道德教育的需要。“志于道,据于德”。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在五育中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这一方面看出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德育,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德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对传统文化必须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看待,不可否认,传统道德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糟粕,但就此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则是不明智的。中国近代的“全盘西化”主张和现代“文革”中的“破四旧,立四新”,最终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而已。  相似文献   

3.
传统德治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这一治国思想,对今天我们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真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民族地区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从民族地区传统道德继承的实际和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公民道德实际出发,在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民族精神,逐步树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对学生成长,而且对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影响。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律人与正己、自律与他律、道德教育与法纪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等关系。如此,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传统孝德虽然曾受到广泛的批判,但传统孝德仍为现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前,我们要通过德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永兴 《陕西教育》2011,(7):102-102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圣贤们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教育的核心灵魂.它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让他们“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促进文化传承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从文本中挖掘教学素材,构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堂,让学生传承并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学校德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正在改变和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对传统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不仅要积极回应全球化挑战,进行德育模式的结构转型和理论创新;而且要主动参与全球伦理建构,开掘传统德育资源,自觉履行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学校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道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党的革命道德传统境界崇高、内涵丰富。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思想,弘扬我党光荣的革命道德传统,对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此简要叙述了中国传统“政德”和我党干部道德传统的基本内涵,论述了新时期弘扬两个优秀的道德传统,大力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改革中渗透传统优秀道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加强人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中国传统道德化是古代道德明的精华,也是现代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丰厚底蕴,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化可以有效地增强现代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做事,也要教他们如何做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德育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要为学生在现代生活与生产中,所应具有的道德情意、意志、信念,以及人的本质和力量的养成等方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江总书记的“5·31”讲话,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和造就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庄严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大力弘扬“潜心教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改革教法、提高教学艺术的探索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园丁精神;瞄准一流、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既重言教更重身教的师表精神;不计得失、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为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德育改革,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内容的公民…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幼儿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奠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和陶冶学前儿童。  相似文献   

15.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传统孝德虽然曾受到广泛的批判,但传统孝德仍为现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前,我们要通过德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一、传统孝德的主要内涵孝德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朴素的自然情感。后来,孔子及其所创…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妨尝试用诗意的视角。让传统德育由“有意义”向“有意思”转变.力求既关心人、感染人,又温暖人、有人情味;让德育由“嘴上说”向“脚下行”转变.把“大道理”与“小节目”,“大主题”与“小活动”有机结合.讲清小道理、解决小问题、做好小事情。从关注学生“一阵子”延伸到“一辈子”.做到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更要有高度.  相似文献   

17.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汉字书写的美感,更要重视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挖掘汉字特有的美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精选合适的书写内容,培养学生善写善练的良好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的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在他7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高度重视德育,不仅写下了许多专论德育和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文章,还在大量的其他教育教学著作中常常论及德育,更在他立身处世的行为中时时践履自己的主张,其高尚的道德风范堪称现代中国人的师表。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明显地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和德育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具有极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它既体现了历史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必须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必须要有科学的系统的实施思路;必须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感;必须大力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