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向世人公开申明:“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列宁同志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1987年新版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是在1978年和1981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过渡性教材。经过认真阅读,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大量删节了对奴隶起义、农民战争的过多叙述,注意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用于中学历史教材之中。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认为阶级的斗争、发展、灭亡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研究历史上各阶级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讲述阶级之间的斗争都是非常必要的。但  相似文献   

3.
一在形成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的世界观方面,在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历史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任何历史课都能起这样的教育作用,只有能“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切实地学习祖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从而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发展”的历史课才能起到这样的教育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迄今存在过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的规律,这个规律在一切由彼此对抗的阶级构成的社会中发生作用。阶级斗争贯串着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历史教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来指导历史教学,历史课才能发挥教育作用,才能引导学生认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领导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羣众去为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现象而斗争的阶级,是唯一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与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是当前阶级斗争在教育战线上的一个突出表现。本刊本期发表的石工同志撰写的《历史教学要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做出贡献》这篇文章。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历史教师要不要积极参加到反击资产阶级与我们争夺青少年这一斗争中来?历史教师能不能运用历史知识向学生进行以阶级与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参加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历史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工作自觉地进行和承担起培养坚强的革命接班人的战斗任务?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如何对待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问题。因此,讨论这些方面的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希望历史教师积极参加这些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求是》杂志1991年第9期发表的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哲学思想斗争的经验教训,澄清了哲学领域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搞乱了的重要理论是非,提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为此,《求是》杂志哲史部和本刊编辑部最近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陈文进行了座谈,陈先达同志也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从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政治、哲学与人、哲学与自然科学四个方面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使命和地位。兹将发言的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这一拦,自去年本刊7月号刊登反资产阶级右派斗争的文章以来,暂行停刊。现在本刊除继续选登反右派斗争的文章以及有关社会主义教育的和其他教学方面的论文和资料以外,决定从今年1月号起,恢复本拦,继续发稿。本拦原由孟氧撰稿,现在改由集士同志撰稿,尚请读者注意并给以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刊去年第一、二期曾以《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试验》为题连载曾青云老师作文教学的经验,受到读者好评。大家也许还记得,在那篇文章中,曾老师列举了一个学生所写的《脚印》,其中有这样几句话:“一步一个脚印”,“脚印一直向前”。这里发表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试验之二》就是曾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向前”的一个“脚印”。我们相信,曾老师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我们也相信,热心的读者都希望曾老师不断地创造出新经验,不会用过多的参观访问去打扰曾老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影响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形象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精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认真学习这部光辉著作,对于深入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正确回答在研究中所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澄清各种错误观念,粉碎阶级敌人  相似文献   

10.
刘节先生在一年多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反复说明了他对中国思想史和史学史上许多问题的观点。最近他在广州《学术研究》1963年第2期发表的《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一文,更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本刊上期报道了张玉楼《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一文对刘节的观点的批评。最近,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的学术刊物和报纸,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和座谈会记录,对刘节的错误观点,继续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今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著名论断。但如果用现行高三《思想政治》教材(人教版)的有关知识来分析,不难得出“阶级斗争不等于政治斗争,政治斗争也不等于阶级斗争”的结论。本文试图就阶级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同仁指正。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出上述结论的?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有重视政治史的传统,与经济史和文化史相比.政治史的地位向来要重要一些.相关内容在历史教材和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也要大一些、多一些。但是,在“斗争哲学”的导引下,长期以来政治史主要是讲政治斗争史.突出的是阶级斗争。现在.阶级斗争早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果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线来贯穿中外政治史.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同志提出了奴隶哲学的问题。他们主张奴隶应该有哲学,理由是:(一)“哲学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就必然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哲学”。(二)“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和历史实际不符,也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教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承认哲学的阶级性,但并不认为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哲学。事实上,古希腊奴隶社会虽然始终存在着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但无论是当时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未能成为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在公元前八——六世纪古希腊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最早出现的哲学斗争,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反对毕达哥  相似文献   

14.
赵志浩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25-30,44
阶级斗争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哲学论证的重点。可以说,马克思哲学摆脱德国哲学的思辨传统,下降到具体的"实践"层面,这个"实践"就是指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政治实践。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只能作出这样的理解。这种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阶级斗争学说曾在中国起到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巨大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以后的阶级斗争模式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也是十分固执的。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改造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在这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我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引起冲突的对象、一门有人捍卫也有人猛烈攻击和歪曲的教义,这恐怕不会让谁感到吃惊了。因为马克思主义——它的理论和它的哲学——把阶级斗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我们十分清楚地知道,在由马克思主义所打开的种种理论抉择背后,激荡着种种政治抉择和一场政治斗争的现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教育,对于教学,对于学生,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话要说。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教师专栏,欢迎各位老师奉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心得、随笔……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了解老师、和老师交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阶级斗争是根本吗?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相比较而言,生产斗争是根本,阶级斗争来源于生产斗争。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只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的表现。林彪、“四人帮”极尽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能事,大肆贩卖“阶级斗争根本论”,胡诌什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才是根本,生产斗争要从属于阶级斗争。谁要一提生产斗争,他们就给谁扣上“唯生产力论”的大帽子,诬蔑为放弃了根本。谬论流传,贻害无穷,不仅混淆了理论是非,搞乱了人们的思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斗争结局的论断应如何理解?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有一段概括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结局的名言: “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这句话很自然地被理解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结局是两种:不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就是斗争的各个阶级同归于尽,二者必居其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斗争或生产活动,并论述了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生产力如何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的某些领域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完整地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我们希望哲学和史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对青年学生,大力加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应该说,这是从深层对前一段时间理论上的混乱所造成的恶果进行反思得出的结论,它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造就“四有”新人,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今天,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确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地位,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潮。本文仅就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