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意识有两个层次,即有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不易感知,它虽不易感知,却有着一种左右人行为的动力。心理学的无意识,是指人与人之间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和熏陶作用。由此看来学校的德育,不仅要利用有意识教育,还要特别关注无意识教育,要开发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是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它的主要缺陷是:夸大了无意识在心理活动中的地位,贬低了意识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制造了无意识与意识的绝对对立,抹煞了二者之间的相互绕一;割裂了无意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否定了无意识内容的客观性;混淆了无意识与生理本能的界限,把人的心理过程生物化,把人的行为自然化了。  相似文献   

3.
在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经过许多遇练习后仍然失败的动作,学生在无意练习时,往往会出其不意地完成;无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它以非理性的方式影响着人的认识及行为活动,甚至可以说,无意识乃是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半个世界”。如何发掘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潜能,把无意识心理训练应用于体操教学中,是一个新颖且较难把握的课题,在探索这一课题的开始,首先应把握无意识的本质,按照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和内心体验活动,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人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时所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如思维、情绪、意志、记忆等。前意识是指无意识中可招回的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无意识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无意识的内容包括个人经历中曾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的部分,以及那些不自觉,未加注意的和处于意识阀限下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4.
人的心理活动是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无意识虽然是意识中心外围的、非理性的、无特定思维目标的心理活动,但它也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不过是未加注意的、不知不觉的意识阈限以下的认识。这种认识,虽然不处于人脑意识的中心,但它却是人们统一认识整体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如无意识感知、无意识记忆、无意识表象等。无意识心理活动对于人的行为也有明显的支配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进行无意识教育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因此对无意识教育的本质、特点、方式以及与有意识教育的关系,试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无意识是在同意识相比较、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一般来讲,意识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意识具有自觉、自控、深刻的特点,而无意识则更多地表现出盲目、自发的特征。随着对无意识现象研究的深入,它对于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亦即下意识、潜意识,它与意识一同构成人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和意识具有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彼此转化的特点。钢琴演奏训练的初始阶段,有意识地控制占绝对的主导地  相似文献   

7.
一、提出的根据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多层次的反映系统。这个反映系统除意识层外,还存在着无意识层。康德认为无意识占心理的“半个世界”,弗洛伊德认为占“八分之七”。这虽然未必准确,但却足以说明无意识的客观存在。无意识并不是没有意识,而是指未被意识到的意识。具体说,是人们对事物不自觉的、未加注意的、不由自主的、不知不觉的、模糊不清的认识。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都属于无意识的范畴。目前,无意识心理科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在文学上,人们运用无意识心理描写的手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暗示就是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行为。"暗示,在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对于医生、法官、律师、教师来说,尤其重要。但是,暗示产生作用,必须转化为对象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就是"一个人对自身进行的思想灌输"。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中,弗洛伊德和荣格都非常强调无意识的作用,他们甚至认为无意识比意识在人的生活中更重要。同样,"自我暗示之父"埃米尔·库埃也认为无意识非常重要,只不过他把意识说成"意志",把无意识说成"想象"。埃米尔·库埃认为,"我们所骄傲地声称的意志常屈服于想象,这是一个毫无例外的绝对规则"。  相似文献   

9.
某些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把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文艺观奉若神灵而顶礼膜拜,东施效颦地生吞活剥,照搬照套。弗氏把人的精神系统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他把在人的心理中处于最原始、最低级阶段的“无意识”,视为超越“意识”和“前意识”吏为深层的心理状态;文艺创作的基础不是“意识”,而是“无意识”,只有“无意  相似文献   

10.
李杰 《文教资料》2005,(23):136-137
对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的解读可谓多矣,但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审视祥林嫂的命运,也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集体无意识怎样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剧,一方面是对集体无意识的最初怀疑赋予了祥林嫂怎样的革命意义。弗洛伊德以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而享誉于世,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广阔有力的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这些力量乃是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力”。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从心理实验的角度论证了关于人的本质和人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