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古代所谓的人体之气,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曹丕的气是赅括作家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在内的;“文以气为主”是对作者主体条件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作家之气必然直接间接地形诸作品;作品之气与作家之气一样,是一个统体的、未分的概念,统属感情、风格等。“文以气为主”的思想,产生于汉魏之际,深深打上了世纪的烙印,是汉代文气论学说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安文学创作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文学自觉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2.
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曹丕作为这个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在文坛上的地位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曹丕诗歌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气来"与"气骨"是<河岳英灵集>中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气来"中"气"的是作家的个性,体现了作家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而"气骨"则是由"气来"生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青春写作"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特征,也是人们欣赏、解读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青春写作"不仅仅标志了诗人写作自己最为优秀诗歌时的一种年龄,而且也准确地揭示了诗人诗作所内含的生命状态以及呈现这种生命状态的独特话语言说方式.所以,它是诗人郭沫若贡献于中国新诗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携眷来到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有所投靠,其"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所"因"之"人",当指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从杜甫秦州诗中看不出他有所投靠".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可知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是有所投靠,而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学院"与"反学院"之争,实际上也来源于美国.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先有学院派,然后有反学院派;在中国则是先有反学院派,然后由反学院派虚构出了一个学院派.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当代诗歌恰恰需要某种学院精神.这种精神,我理解为一种对待诗歌的严肃态度,对形式和技艺的尊重,以及某种朝向经典的持续不断的有意识努力.当...  相似文献   

7.
西晋名士张翰的"莼鲈之思"对后世尤其是吴地文人影响深远.本文剖析了"莼鲈之思"不仅表达了思乡之情,而且喻指文人隐居的丰富内涵,进而深入分析其美名远播的深刻缘由.  相似文献   

8.
人之才力有大小,识见有广狭,情趣有雅俗,学养有高下,故"知音"有不同层次之分;然人之进化发展,又可致"知音"层次发生位移,是亦为"知音其难"一大成因,此乃刘勰一疏略之处,斯文仅作补充.  相似文献   

9.
<晋灵公不君>中"使妇人载以过朝"之"载"字释义众说纷纭,一说"载,用车装";一说"载,犹戴也,这里指用头顶着".各家注解分歧最大之处在于"载"究竟用不用车,这种分歧主要源于古文献中同类记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道光三年(1823)的"癸未大水"是清代由盛转衰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灾害事件.晚清文人以"癸未大水"为代表题材所创作的灾患题材诗歌,聚焦天灾祸患及赈济救援等内容,可从多重向度去关注与理解其意义.阐述其诗歌叙事策略,可清晰看出文学记录事件的独到方式;分析其灾难美学书写,可发掘灾患诗歌独有的艺术特色;从文学与权力的关系角...  相似文献   

11.
说词尾"气"     
气的本义是指气体,是物质.后来它的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而语法功能逐渐增强,因而在现代汉语中大都演变成为词尾,而且构成新词的能力很强,前途广阔.由词尾"气"构成的词,它的前置成份,如果是名词或形容词,大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气质等等,因此大都是形容词,但这类词在感情色彩上用于贬义的居多,褒义的较少.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思妇和游子两类主题的诗:在整体排列上呈现出各自相对集中又彼此相互间隔的情况,产生了类组诗和互相补充的效果,增强了整体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排列方式应该是出于《文选》编者的有意而为。  相似文献   

13.
朱淑真是宋代的著名女作家,她的词虽然没她的诗那么引人瞩目,但也是"清新婉丽,蓄思含情"的佳作。尤其善于运用委婉细腻的手法,表现诗人作为女性的内心世界。本文从她词中女性丰富细腻感情为切入点,探究了她在词创作中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从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入手,就词语、句子及篇章方面,结合文章隐含意义层面的文化问题为探究切入点,对黄子祥先生所译《约翰的归来》译本进行分析,同时提供了笔者对翻译得欠妥的地方的试译,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使读者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领略译者的翻译技巧及翻译策略,从语言及文化的各个层面更好地欣赏译作。  相似文献   

15.
论传统武术中的“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气论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试图用现代科学知识对武术运动中的气论加以解释,阐明气论在武术中的应用,及气与武术之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依法行政源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依法行政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理念,还是 一种政治道德和社会价值标准,更是一种法律观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女性观,扬弃了“无神论者”最初的博爱观,提出了他的“共产主义的博爱观”及“激情本体论”。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宝黛钗云”这些典型人物表征了他的自发的“人性论”和“博爱观”。以至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创立了一个类似费尔巴哈的“爱教”,这对国人当有重大的博爱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说"诗教"     
中华传统文化从人文精神出发,提倡诗性文化;又从诗性文化出发,提出“诗教”的命题,并认定它是治理国家,施行教化的根本途径。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诗教”对培养和造就中华民族最强劲的民族凝聚力和最独特的民族性格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和以德治国的今天,继续提倡“诗教”则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中,歌颂男女爱情的诗歌很多,而纯粹写夫妻爱情的婚姻诗却很少,且以悼亡诗为主。中国情诗从爱情走向婚姻,其风格也由大胆热烈变得深沉含蓄,是因为中国的家族制度在其全部化中所处位置极其重要;受儒家化的观念影响,被限定在“家”这个环境里;悼亡诗的感情之核心蕴含的也是中国化的特殊内涵——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