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例析     
互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人行中,有时两个词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可是为了音节和字数的限制,要省去其中一个,解释时要把两个词合起来讲。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前边省略“汉”字后边省略“秦”字,句中“秦”“汉”互,“明月”与“关”互。诗句意思应该是“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古诗中类似的例子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重庆中考题的一大题“语基础知识与运用”,分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和“古诗积累”两部分。其中“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部分28分只有1小题“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是考查识记的,其余25分都是考查语言的理解及运用的题目。“古诗积累”(12分)中也有4分的理解题。全卷只有11  相似文献   

3.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题,选编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述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两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了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首次登月的过程。所有的文字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语文天地”通过做摘录笔记、填写成语、自读古代诗人明月寄情的诗句、品味近代文学大家的写月名篇等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看月亮,说月亮,写月亮”的系列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促进思维的发展与创新。2.创设情境,分类欣赏,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3.根据一定的情境,将赏析、感悟与运用融为一体,启迪学生心智,陶治学生情操。活动准备1.收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2.适当拓展背诵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从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过年时,爆竹声声,我们吟:“爆竹声中一…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中,往往把物当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行为和意识,这便是古诗中的拟人。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能解人意,为友人传情达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江水也知道依依惜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羌笛也会有怨恨的情绪。“不应有恨,何事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似乎也有怨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春蚕忠贞不渝,蜡炬因情流泪。诸如此类,把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谈古诗《马》中的“月”字我在听课时,发现一位语文教师讲解古诗《马》,挫“月”字解释为“新月”。我觉得这样解释不确切,因为《马》中的“月”可能是“新月”,也可能是“残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新月:...  相似文献   

7.
[单元说明]本单元“以明月”为主题,选编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述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两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了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首次登月的过程。所有的文字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语文天地”通过做摘录笔记、填写成语、自读古代诗人明月寄情的诗句、品味近代文学大家的写月名篇等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看月亮,说月亮,写月亮”的系列教…  相似文献   

8.
在古诗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推敲词语,以吃透诗意,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人遣词造句的奥妙。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位老师教《泊船瓜州》,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有位学生提出:“假如我是王安石,就把‘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改为‘圆月’。因为‘圆月’既说明月亮明亮,又象征诗人渴望全家的团圆。”听课者面面相觑,不免为执教者捏一把汗。可是这位老师安之若素,将“明”与“圆”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抓住古诗的艺术特点,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精练与优美呢?一、比较辨析,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古诗的语言是诗人反复推敲的结晶。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辨析古诗中的重点词句,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如《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斟酌,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定了“绿”。“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比较辨析后,学生便能感受到古诗用词的…  相似文献   

10.
大凡喜欢阅读古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当我们在欣赏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佳旬“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时,内心深处似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愉悦在萌动.都会情不自禁地神思驰骋,被作者笔下的一派江南春色所陶醉,仿佛神游于诗中,置身于九百多年前王安石笔下的江南岸畔,正在饱览着江南的大好春光……  相似文献   

11.
古诗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小学生读一点古诗,也就初步地接触了古代的一种文学作品,读得熟了,可以慢慢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伟大、优美,体会一些古诗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激情,并且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学古诗,只是初步接触古诗这种文学形式。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对古诗词句进行解释和停留在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的基本要求上,应该结合古诗语言精炼、形象思维丰富、感情色彩浓厚、富有想象力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领会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例如《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相似文献   

12.
一、全命题作文 1.心中有一轮明月快乐提示: 写此文首先要深入思考.理解“明月”的意蕴.“明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物.并且在前面还有限制语“心中”。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3.
同散文一样,古诗中也要用到许多时(间)空(间)名词。由于古诗有格律的限制,语言更需精炼,有强烈的节奏、和谐的韵律,所以比起散文,特别是现代散文来,古诗中的时空词有其特殊的用法。我们从小语举例谈谈,翻译古诗时空词,要注意些什么。一、注意位置发生变化时空词在古诗中与其他词发生关系,其位置有时与现代文没有两样。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时间词“二月”在“春风”前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与“古诗本”对话呢?  相似文献   

15.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1.欣赏景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如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联想那九九艳…  相似文献   

16.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一种语言最凝练、感情最真挚、节奏感最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古典诗歌更是如此。不可否认,古诗词对夯实学生的人生底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如何守住古诗教学的底线,并不断向上走,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与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特推出“古诗教学”专题,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但愿在我们蓦然回首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并适当进行拓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古诗的意思。熟记一些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二、活动准备:1将课本上古诗的题目制成复合式投影片,一张为题目,一张为答案,活动时准备好投影机。2学生准备好笔和纸。三、活动过程:(一)启发谈话。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在这灿烂的文化大花园中,有一个美丽的“古诗园”。今天,我们做个象征性游园活动,到“古诗园”去漫游。先请大家想想:“古诗园”中应该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诗人,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教师板书活动课的题目:漫游古诗园。)(…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语言大树上的“繁花嫩叶”——漫步古诗苑银艳琳从小到大,我和我的同学们一样,读过、背过许多古诗,而我对古诗的感动,更多的是在我的教学之中。在课堂上,我们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诗人多么孤独苦闷,夜不能寐,翘望明月无限慨叹:“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这个时候,同学们往往都能从纷扰浮躁的情绪中抽离,能在宁静纯粹的诗意中畅游。是啊,古人交通不便,亲人相见也非易事,因此苏轼只好借着月光,借着美酒遥想亲人了。然而,也正是这些情绪的苦闷和经历的坎坷,才催生了这…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这类题区分度大,不容易得分,因此受到高三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复习中,学生普遍感到答案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复习没有信心,复习完感觉没有收获,到高考时还是“跟着感觉走”,往往得分不高,以安徽卷第8题为例,近三年全省考生平均分始终保持在1.8左右(满分4分)。古诗鉴赏题难道只能听天由命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相应的复习对策?本文试以古诗鉴赏题中常考的语言鉴赏题的指导为例,谈谈古诗鉴赏复习的有效性。一、分析“答案是什么”,找出复习教学的出路 近年来,古诗鉴赏题常受人诟病,设问方式不断涌现出“新花样”,答案也常给人“随心所欲”之感。但对常考题的题目和答案作分析,明确其考核目标,还是能够寻找到古诗鉴赏复习教学的出路的。1.设题方式及答案的不稳定性 对考生诗歌语言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赏析字词表达效果,二是赏析诗句表达效果,即“炼字”和“炼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