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化”是时代对市场参与者的要求,会计人员职业化也是顺应市场的需要。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会计行业现状下,在国家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力度时,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外部环境、“硬约束”机制的建设之外,还应重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在于大学生的职业化程度低,职业胜任力缺乏。依靠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和市场培训机构开设短期的求职技能训练班依然难以解决问题。鉴于各自存在的短板,各高校与市场培训机构可在双赢的基础上开展深入合作,开设"大学生职业化训练营",提升大学生职业化素养和职业化能力,有效实现高校资源与市场资源的互补与对接,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职业化是将传统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的过程,农民职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我国由于农村人才流失,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农业,缺乏完善的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导致我国农民职业化进展缓慢。文章提出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阶段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并与农民职业化资格证考试制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农民职业化教育格局,以解决农民职业化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职业化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职业化的指导方针.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完成相关职业的职业化的基本训练",因此针对职业化培养目标规划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实施方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社交商是职业化进程中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化解或减轻职业化负面影响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中的"泛职业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正在以进一步彰显"职业性"为突破口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但在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的同时,由于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岗位分析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偏差,客观上出现了背离高等职业教育的真正内涵的职业属性,即"泛职业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德国劳动力市场"去职业化"趋势及对其职业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德国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劳动者自身的一些变化,要求劳动力市场具有相应的灵活性。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职业将被消解,工作内容以任务为导向。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去职业化"的趋势,对于德国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另外,"去职业化"之后要求重建高度个性化的大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7.
职业伦理在职业化素养培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分析,建立由课程体系、实践育人体系、人生发展体系组成的"三位一体"职业化素养培育路径,通过实施"双导师"育人机制、"订单式"培养机制和"导生制"合作机制等保障机制,使高职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始终以职业人的标准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8.
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道路和保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职业化、专业化队伍是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稳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是提高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准的必经之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高校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但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员,对学生、对同事、对学校缺乏热情和关心,对职业发展缺乏思考。如高校教师"职场植物人"现象普遍存在的话,将严重影响高校竞争力,进而影响到国家教育战略的实施。因此,打造高校教师职业化,培养职业化素养高的高校教师队伍意义重大。本文对职业化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化内在构架进行分析,并从高校、高校教师两个方面提出高校教师职业化打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形势下,高校干部队伍职业化转型倡导干部队伍由行政权力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泛行政化、官僚倾向、去专业化等问题,对于高校行政由管理学术转向服务学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可通过以角色转型为切入点,转变干部"官"念;以制度化为抓手,推进干部职业化标准建设;以市场化为动力,完善干部队伍职业化运行机制等途径,实现干部队伍职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业化"的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训练,"职业化"就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横向扩展能力培养为主,纵向延伸能力为辅,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必须以个体职业化素质的养成训练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设计、文化环境设计、职业素养训练流程设计,构建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现象,严重制约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具体表现为:队伍"不稳定",职责"不确定",专业"不肯定",发展"不一定".破解"非职业化"现象,需转变学生观和学生事务观,破解"非职业化"理念束缚;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身份,破解"非职业化"的职责困惑;加强体制建设,破解"非职业化"的制度空缺;加强职业培训,破解"非职业化"的发展瓶颈,从而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它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符合职业发展规律,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是实现职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对辅导员职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辅导员的入职选拔中,需要把符合职业化发展方向的心理特质作为选拔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从职业路径的定位来看,职业化辅导员是辅导员职业选择的路径之一。从组织需求角度分析,职业化辅导员必须具备的是"社会型—事务型—研究型"的综合型职业心理特征。从辅导员个人的职业需求出发,职业化辅导员的心理特质为倾向于事务工作的偏内向从业者,对工作本身较认同和看重,可以终身学习,对薪酬期望较低。职业化辅导员的主要职业动力是专业化的发展期待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6.
职业锚是一种个体选择职业时所持的价值观。由于各种职业锚型对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影响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在辅导员中开展职业锚的认定、加强对新任辅导员职业成功标准的引导、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运用职业发展的理念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意识,有效地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进程.文章提出了职业发展和职业化的内涵,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现状,并围绕辅导员职业化,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辅导员职业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需要着力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加以建设.目前制约高职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是职业资格不明确、职业准入制度缺失、职称评审标准误导、挂职锻炼渠道不顺等.应从任职资格、准入制度、评聘考核、畅通实践锻炼渠道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核心是校长职业的专业化,本质是校长职业的市场化。随着大学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校长的角色正在经历由"学术领袖"、"管理专家"到"职业校长"的转化,大学校长的职业化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大学校长的角色变化为基础,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背景,着重对大学校长职业化的主要特征与表现形式以及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未来方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实现这支队伍的职业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走向。本文从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出发,剖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的具体表现,提出通过转变观念、明确职责、角色定位、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制度建设,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