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2.
浅论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存在以确定性为依据,但教育活动又具有不确定性,教育活动中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边界,如果一方越过边界,那么它们之间的张力将失去平衡,教育将偏离正常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秦茹萍 《考试周刊》2010,(52):35-36
本文根据语言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原则,分析并探讨了时间词的语义特征,即时间词语的确定性(或精确性)与不确定性(或模糊性)。  相似文献   

4.
尤锦东 《考试周刊》2012,(12):26-2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各种推陈出新的课堂形式背后,教师再次遭遇教学内容确定性的挑战:什么是语文的教学内容?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内容?文章认为,应该追本溯源,从探究语文课程的性质出发,将挖掘教材的价值与提高学生的素养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们理性认识上思维方式的偏差,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现实中被人为地割裂。然而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并不遵从非此即彼的原则。为此,我们要探求的知识观应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中间”描述。  相似文献   

6.
由于弹力和摩擦力为被动力,因此存在着应变性。当运动情景和受力情况明确时,弹力和摩擦力方向及相应的大小具有确定性。当运动情景不明或受力大于无法确定时,相应情景下弹力和摩擦力方向及相应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在某些习题上表现为存在多个可能的正确选项,这一点是高考对弹力和摩擦力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学校教育的固有属性,各自都有其缺陷,两者并存不悖.这两种属性的产生是职业学校教育的学校组织与内外部因素矛盾决定的.了解学校职业教育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表现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哲学主观试题的答案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本文分别就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了简要分析,并就答题思路阐述了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在没有绝对确定性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一种确定感,这种确定感就是自信.自信是汹涌澎湃海洋中的礁石,我们依靠它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然而,真正能给我们确定感的自信既离不开成功体验的铺垫,同时也需要经历挫折的磨砺.真正实在有力的自信,既是对目标的智慧取舍,也是精心筹划后的积极行动,更是对任何可能结果的坦然接受.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既注重为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思维不可分,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关系密切,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语义的不同。文章从语义相对论的角度探讨了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同时基于语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对比了英汉语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现象上的不同之处,最后指出文化语义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个体知识不确定性和群体知识确定性需求的矛盾,要求高校教授学生确定性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具有思辨和认知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知识不确定性内容和表象的分析入手,总结出知识确定性转化过程的4个步骤,即认知方式转化、知识元件转化、逻辑推理转化和知识网络转化,并提出了高校教学的5种策略,即启发和概括、梳理和强化、讨论和辨析、验证和去伪以及协同和统一。并运用5个策略讨论缓解高校教学中需要克服的知识确定性转化中知识确定性与知识进步、知识确定性与存在差异性、学术自由与组织趋同3个方面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价值判断是刑法解释的核心问题,价值判断的主体性导致价值判断的复杂性,刑法中的价值判断由于其特殊性更加难以把握。但价值的客观性使刑法解释具有确定性,使罪刑法定原则具有实现的可能。受现代刑法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特性的双重制约,刑法解释应持客观解释论,解释过程应从正义观念、法条文义的最大可能范围和国民预测可能性三个维度进行,最后借助于程序正当性解决通过前述三个维度仍无定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然法"与"应然法"的关系问题是研究中外法学理论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自19世纪中期以来,该问题一直是西方法学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用法哲学的理念梳理西方法学史上著名的法学思想家和众多有重大影响的法学流派对该问题的认识进程,对于全面认识"应然"与"实然"法的关系,深刻认识和有效追求法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的不确定性是指知识的发展性、知识的主观性与知识的开放性。因此,知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理解此,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启示:第一,教师需做反思型学习者。第二,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使用者",也要做知识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15.
论受教育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国法律和国际法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些西方法学家对有关法律的实施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受教育权的合理性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根据中国的情况,讨论法律对受教育权的规定,着重研究这一权利的伦理基础,目的是填补一些理论空白,并解决中国学术界十多年来一直争论的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要回答学前教育学研究什么的问题.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经历了"规律说--现象说--现象及规律说--综合说"的转变过程.从科学哲学、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来看,把学前教育问题定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比较适宜的.这一界定有利于指导当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确立以"问题取向"为主的研究范式,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数学确定性批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柳劲松 《数学教育学报》2004,13(2):63-64,84
自非欧几何诞生以来,数学史上的几次重大危机,撼动了数学宏伟大厦的根基;罗素悖论的产生,促进了康托集合论公理化基础的改进;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提出,彻底暗淡了数学确定性的光芒.怀疑、批判是数学发展的真实动力,破除数学确定性的神性观念,重建数学批判性的人文观念,是传统数学教育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的关键.数学教育的批判性转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教育学对于确定性的追求既面临着走向僵化的危险,也面临着来自于后现代主义支撑的反本质主义教育学主张的颠覆。教育存在中具有确定性,教育学知识具有客观性且能通过语言加以表达与理解,中国教育学研究需要追求确定性。基于反本质主义教育学主张的批判性反思,我国教育学研究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追求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内一直存在着一个激烈的争论,即高等教育应走向市场、还是应面向市场。由于该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及发展方向,因此受到了各主管部门和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外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比较、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条件及发展的未来目标来辨析两者的正误,以期对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