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形成经历一个过程,从《作为公平的正义》到《分配的正义》再到《正义论》,逐渐摆脱了功利主义影响而走向规范主义。其思想精髓在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的设计;两个正义原则(自由平等原则和公正原则)的证明;自由的优先原则、正义的优先原则和正当对善的优先原则。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维护代际正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义论》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同时也招致众多的质疑。为了应对这些批评和指责,罗尔斯在《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一书中对两个正义原则重新进行了阐述和论证。文章旨在阐释并简要评析罗尔斯对两个正义原则所作的修正。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的《正义论》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有关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伟大著作。罗尔斯对道德哲学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其理论中的"正义"和"公平"原则对我国乃至社会也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义论》是罗尔斯建构他的正义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在这本书中,罗尔斯首次论及了信任问题.信任问题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信任问题的提出对于解决两个正义原则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平行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两个正义原则。由于从道德角度来研究社会基本结构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意义,正义论所蕴藏的思想及正义原则对政策的制定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就近入学政策保障了适龄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但其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增加家长和儿童选择学校的自由权应是"正义"前行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集中体现在《正义论》一书中所确立的两个原则之中: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及差异原则。差异原则是罗尔斯思想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地方,同时也是遭致争议和批判最多的地方。运用差异原则能有效解决当下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正义论》全书的逻辑来看,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逻辑起点;正义的两个原则是正义论的核心内容;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和具有正义感的人是正义论的目的。简言之,自由而平等的理性人在原初状态以及无知之幕的设定下,受正义主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原初状态中对原则选择的限制,最终确定了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通过在原初状态下选择两个正义原则,最终目的是试图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并论证正义制度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毛诗正义》集汉魏《诗》学之大成,《诗集传》是“诗经宋学”集大成的权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一、米勒社会公平思想之构成 社会公平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对此,英国牛津大学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米勒在其著作《社会正义原则》当中将社会公平原则划分为三个子原则:应得原则、需要原则和平等原则,并对这三个原则进行了非常严密的排序: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正义感缺失有其内在和外在原因。辩证地对罗尔斯正义论进行认识和运用,通过坚定大学生"正义作为首要的价值"的信念,强化大学生的扶弱意识,强化大学生的节俭意识等办法,使罗尔斯的理论得以在大学教育和社会改造中成为积极的影响因素,可为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简要阐述其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它既有实现西方政治哲学主题的转换等重大理论贡献,但在处理自由与平等、正义与效率两对矛盾关系上存在缺陷。罗尔斯正义理论对于我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罗尔斯公平正义的普适性及启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尊鑫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3):22-26,40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公平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两原则和优先性充分体现了罗尔斯对平等的价值追求。正义价值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品质,使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干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摒弃只对有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应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建构,改善其道德认知的结构,提高其道德行为的水平以发展其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人性学说主要以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为代表,他们的人性假设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分别提出了“内求说”和“外砾说”,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中积极的充满教益的东西对于今天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道德教育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带有强烈解构色彩的文化批评理论,后殖民主义以一种边缘的目光,对西方霸权话语进行批判,意在实现异质文化间的平等对话。本文通过对后殖民主义进行解构并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现在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现代转换”为形式的课程导入模式,以便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背景下对我国的翻译教学的导入模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争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要问题,"三形态"理论和"五形态"理论并不完全对立,而是互为支撑的。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三形态"理论作为重要的参考和补充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些重要理论的理解。针对该理论我们可以开展专题式教学、研究型教学和是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