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信堂 《收藏》2006,(8):72-74
当今,“文革”遗物收藏热潮高涨。例如在2006年3月的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几件“文革瓷”均以高出估价成交,其中一件高16.5厘米的瓷塑“智取威虎山”以1650元成交,为估价的2倍我,在3月份举办的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会上,高45.5厘米,估价8000元的“文革”瓷瓶“毛主席与我们一起”以1.2万元成交,可见“文革”藏品的“黑马”效应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2.
克东 《中国集邮》2001,20(7):22-22
1968年底,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12月2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一中心思想,成为“革”期间美术创作的主题之一。当时署名为“上海市逸中”的《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水粉画(见下图)就是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蔡炳杰 《收藏》2006,(8):94-95
一、“万寿无疆”瓷茶具(图1)。“文革”后期,朋友送我一套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万寿无疆”瓷茶具,包括壶、碗、罐和大瓷盘共7件。大瓷盘的直径27厘米,高1.7厘米。全套瓷器为釉上纷彩,玫瑰红地色,手工绘制。  相似文献   

4.
陈荣发 《收藏》2006,(8):88-89
“文革”时期,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唱片发行达到顶峰,有多处规格,不同版本。本人多年收藏此类唱片,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5.
陆克勤  陆娅 《收藏》2006,(8):78-81
4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不仅触及了当时人们的“灵魂”,也改变了邮品,包装品、宣传品、商标等各类印刷品的“面目”,火花就是其中一例。在“文革”时期,火花同邮票乖印刷产品一样,成了“革命”的宣传武器,其题材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需要,其色彩则均以红色为基调,因为那时称“全国山河一片红”。综观当时全国各地火柴厂所印制的数千枚“文革”火花,其内容可归纳为“三大”“三新”。  相似文献   

6.
杨才玉 《收藏》2006,(8):21-21
去年岁末.本刊编辑部在策划新一年的重大选题时,大家认为2006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40周年、结束30周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加之“文革”藏品也是当前民间收藏的一个热点,故决定在今年第8期开辟”文革”题材收藏专辑。此意一出.多方呼应,征文从四面八方涌来。但在这时,我们对自己的抉择却产生了犹豫是否明智?会不会把读者带人充满伤感、荆棘丛生、浓雾迷茫的是非之地.进而引火烧身?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肯定了这个选题.并对专辑的命名、稿件的组合、内容的取舍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决定推出“‘文革’与收藏文化笔谈”.奉献给亲爱的读者,并接受各界人士的评判。  相似文献   

7.
刘海锋 《收藏》2006,(8):86-87
2001年至今,我收藏的“文革”报已达418种(其中“文革”小报362种)、2000多份,涉及到当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这些“文革”报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国家及各省、市办的的纸、有资料报道此类报纸到1976年全国仅剩236种,但报纸存世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由学校、工厂、机关、团体等“红卫兵”“造反派”群众组织出版的五花八门的“文革”小,版面大部分为4&;#215;4版,少部分为2&;#215;4版或8&;#215;4版,其现存世种数目前尚难确定,有资料报道在6000种以上,存世数量已较稀少。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我国集邮活动的发祥地。在我国广泛开展的集邮活动中,起到火车头的作用。但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受到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的影响,上海集邮界成了重灾区,许多集邮家、邮商甚至还有艺界知名人士的邮集被查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上海“革”期间查抄邮票,经历了查抄、清理、发还三部曲。  相似文献   

9.
克东 《中国集邮》2001,(6):10-10
打开“革”美术史,回顾那些久违的作品,过来人会联想到那段扭曲的历史。但以今天的眼光看,它蕴藏的史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后人可以否定历史的某段,但却不能割断历史。“革”美术作为那个时代特有的艺术,自然在“国家的名片”——邮票上得到反映。考证那一时期邮票的原图,是新中国邮票、特别是“革”邮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维刚 《收藏》2006,(12):122-123
“文革”扑克的产生背景 1966“文革”开始后,扑克牌被归入“四旧”之列。当时的理由有三:一、娱乐是和好吃懒做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在被批判和抛弃之列;二、扑克牌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娱乐用品,上面从文字到人物图案全部是西方国家的帝王将相,与无产阶级文化格格不入;三、扑克牌是赌博工具,打扑克会“玩物丧志”。因此扑克牌被迫全面停产,“文革”前生产的扑克牌也基本被烧毁或抛弃,一些扑克厂利用扑克牌生产设备和纸张开始印制毛主席语录卡片。  相似文献   

11.
李厚禄 《收藏》2006,(1):106-107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各行各业的正常秩序陷于混乱,邮票发行工作也同样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2.
林维庆 《收藏》2001,(5):80-80
我收藏了一张“文革”期间的外调介绍信,这是一张典型的“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读了耿守忠先生刊载2011年第3期《集邮博览》上的《西厢记》大“邮票”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文中说的那两种印有《西厢记》大“邮票”的1983年年历画,我曾在中国集邮总公司营业部购邮票时也获赠过两张,的确印制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耿先生给“大邮票”下的定义,也让我颇受启发。他说:“何为大邮票?大邮票是用邮票原图制版,  相似文献   

14.
咎鸿祥 《收藏》2007,(5):157-157
“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八个样板戏盛行,并且全部被搬上邮票,数量有5套23枚之多,并创下我国邮票发行史上的几个“第一”。  相似文献   

15.
陈飞武 《收藏》2008,(3):168-168
我从2007年第4期《收藏》杂志上看到一篇《〈收藏〉助我淘得“文革”年画原稿》的文章后,很替该文作者汪先生高兴。本人也有类似的收藏经历,不过我收藏到的是“文革”油画原作,而非“文革”年画原稿。  相似文献   

16.
曹朝 《收藏》2001,(1):61-62
66年8月18日,林彪陪同毛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随后在同年9月、10月、11月的3个月里共8次接见红卫兵,达1100多万人次。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1951年至1981年的30年间,共发行了5套纪念鲁迅先生的邮票,显示了这位伟人的特殊地位。这5套邮票不仅风格各异,而且或深或浅地留下了新中国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18.
迟广超 《收藏》2008,(1):102-105
每个历史时期部有反映其时代特征的艺术题材,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国画界经历了一次传统与突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与洗礼,这一时期的国画创作既保留并发展了建国初期“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理念,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到了《集邮博览》中介绍有关旧信封所牵涉出的一些轶事,受到了启发,也找出自己所收藏的类似信封。  相似文献   

20.
沉寂了13之久的中国邮票市场终于在近一年多以来强势暴发,已经在底部徘徊了很久的各种邮资票品都出现了十分喜人的升幅,尤其是以“80年庚申猴”为代表的生肖邮票更是涨势惊人,目前单枚“猴票”市场价已达到1万多元,而整版“猴票”的拍卖价早已超过了1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