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先生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大力提倡女子也要接受正规的新式学校教育,并且亲身投入实践中去,与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不少女子学校。先生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艰难探索,着实为后来者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女禁"背景下的女子教育其实在民国初期也有一定发展,且正是民初女子教育的发展才进一步推动了后来开放"女禁"后女子教育的发展。本文即对"女禁"背景下民初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古时我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相似文献   

4.
近代女子教育是在一种充满拼搏感的氛围里发展起来的,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已深入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因此实行女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也是对旧制度与旧文化的致命冲击.在新旧制度的碰撞中,中国的女子教育经历了从"该不该教育"到"如何教育"的演进,率先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女性对自己的权利与人生义务有所认识,她们开始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在现实与理想的纠葛之中,勇敢地向着新的时代和新的人生模式迈进.最先觉醒的近代知识女性对封建传统深恶痛绝又缺乏反抗的力量和知识,于是走进学堂,用知识充实自己就成了近代知识女性的一条光明畅达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报人的诞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束缚,屈从于"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丧失了参与社会工作的权利,同时也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逐渐沦为男性的附属品、牺牲品.直到近代,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文明隔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刘锴 《云南档案》2013,(4):21-21
<正>也许是受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古语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女子多半"主内",与织机为邻,与女红为伴。不过,却也有"不爱红装爱诗书"的才女,以至于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九位杰出的女诗(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班婕妤:西汉女辞赋家,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传世作品有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代的教育界,有着"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之说.如果说蔡元培是以其"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创设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使当时的北大堪称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那么吴贻芳却是以其独有的"厚生"育人思想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使金陵女子大学(以下简称金女大)成为世人瞩目、享誉海内外的女子大学;如果说蔡元培试图通过"完全人格"国民教育实现"教育兴国"理想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杜威语),而吴贻芳则通过"全人格教育"促进人类文明让世人刮目相看!当教育发展如此迅速、繁荣程度极高的今天,人们仍然在追问一个具有共性的话题: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究竟为了什么,究竟怎么实践教育.在金陵女子学院吴贻芳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际,该学院现任院长钱焕琦教授的新作《厚生育英才—吴贻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2年9月版)一书给我们诠释了以上发问,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教育界的女泰斗吴贻芳博士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重大成就,回望近代女教育家的人格魅力、声望和风采,有利于金女大可贵的"厚生"精神大为弘扬,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8.
一、史量才与<申报> 史量才(1880~1934年),江宁县湖熟镇杨板桥村人.其父史春帆是个商人.1899年,史量才考入松江府娄县为附生.后因受戊戌变法思想的影响,放弃了科举致仕道路,开始研究日文及理化等近代科学.1901年秋,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任上海育才学堂理化教员,后又在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开我国女子科技教育之先河.  相似文献   

9.
相关链接:陈衡哲(1890—1976),生于江苏常州武进,祖籍湖南衡山。她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中国最早官费留美女生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出席国际太平洋学术会议(连续四次)的第一位中国女学者。因其出众的才华,在国内和国际都具有一定影响。"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才情、有个性而学识又高的女子,婚姻大多很难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女教文献,即以女性为教育对象的古典文献,是古代典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共有女教文献三百多部,现存二百多部。它们虽存在着很多糟粕,但流传广泛,在我国境内及海外汉字文化圈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了广大的妇女、影响了她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并通过她们影响了男士的思想行为,在古代教育史特别是女子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养成宽厚慈爱、克勤克俭、任劳任怨等传统美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女教文献或推崇备至,奉为教育妇女的圭臬;或一概斥为流  相似文献   

11.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学识和才气具有“超级教师”的水平,这在《红楼梦》里是有据可查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去当教师是不可能的,但《红楼梦》却写她当了一回货真价实的老师(如她教香菱学诗),这一点也可看作《红楼梦》向传统思想挑战的又一战绩吧。《红楼梦》第48回写林黛玉教香菱学诗,使香菱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写诗的本领。林黛玉首先强调“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是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立意”是写诗的重点,也是写文章的重点,林黛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人的姓名是南姓、名、父称三部分组成.在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上,组成俄罗斯姓名的三部分不是同时出现的.最早形成的是名字,随后是父称,最后才有了姓氏.据文字记载,俄罗斯人在14世纪才有了姓.最先有姓的是王公贵族,他们的姓形成于14至16世纪中期.地主的姓形成于16至17世纪,而市民(除有名望的商人外)的姓到了19世纪没有完全确定,神职人员在18至19世纪上半叶才有了自己的姓.大部分王公贵族的姓与他们的领地及出生地有关,例如,姓"舒伊斯基"的贵族的领地在舒亚城和舒亚河一带.古时.多半俄罗斯人没有姓,所以同名的人很多.据史料记载,人们是用父称和绰号来加以区分的.  相似文献   

13.
董志薇  王冬艳 《兰台世界》2016,(22):107-109
在中国古代,广大女性并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直到近代女子学校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女子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子教育观念的变化也使得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名绍均,字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章话集<稻草人>、散文集<脚步集>、诗集<荚存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和<叶圣陶文集>等.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即开始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他编撰了几十种教科书,发表了许多教育论文,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创建了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主编了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设计师和耕耘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27日,一条"洛阳一漂亮女子不配合强奸,致施暴者死亡获刑"的假新闻在网上先是以恶搞发帖的形式出现,接着在论坛、微博等上面被疯狂转载,并有不少网民跟帖评论.  相似文献   

16.
陈子褒认为妇女和儿童才是中国的希望。本着这一原则,他打破女子不能入学的金科玉律,破例招收女子,兴办平民基础教育,开女子义学,编妇孺教材,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教育实际当中,为中国近代的初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中华体育数千年来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子体育一直在逆境中艰难前行.尽管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期就有关于女子从事体育的记载,但一直到唐代,中国女子体育才得到一定的发展,宋以后及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女子的禁钢越来越多,女子体育几乎遭到扼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由来已久.这种压迫既有思想上的,也有身体上的.抛开思想压迫不说,就身体本身而言,缠足是最有"特色"的.女子缠足、宦官和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遗产",其中女子缠足尤为"卓著",因为它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从未发生过.  相似文献   

19.
女性是伟大的,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犹如一条绳索,紧紧地束缚着妇女的手脚,特别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使许许多多有才华的女子被禁锢扼杀了。然而她们没有屈服,以顽强的精神,纯贞善良的天性,自觉不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同腐朽的封建观念和社会上的恶势力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展现着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中国古代武侠小说中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妇女的侠义情怀和动人事迹的,称她们是女中丈夫。如果按照妇女行侠仗义的缘由、思想、行为加以分类,大致可分作孝侠、情侠、义侠、节侠等。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曾迷惘过,也曾被社会一些现象牵引过。我羡慕时代的弄潮儿,更羡慕他们横溢的才华和过人的气质,追崇那些伟人般的人格魅力。但在即将跨入三十岁的门槛时,我无怨无悔地选择了新闻写作之路。有人对我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在家好好带孩子比什么都强”。这话也曾使我犹豫过,初为人妻,常常被生孩子、带孩子所困,学习的兴趣并不大,可转眼一想就要跨入21世纪了,我一个新时代的女军官,就这么当个不声不响的家庭主妇,我不甘心。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当今社会:“女子有才才是德”,知识必将是时代追求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