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流变与定位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先秦庄、荀到清代纪昀等人,小说的命名、定义和定位一直是从社会的价值结构和精神文化结构角度进行的,在一种“中心/边缘”、“大道/小道”的文化结构中,小说总是那些与主导性文化话语形式相对立的各种边线性文化话语样式之总称,因而中心文化样式始终是定义与定位小说的基本座标,小说概念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文化学概念。从宋明以后,在一些评论家和作家那儿,小说在具体使用中更多相称那些虚构性或虚构性程度很高的散体性叙事作品,即在从文化学层面向文体学层面延伸转移,但迄至近代以前,在理论上这种转移都没有完全完成,它的理论定义和定位依然侧重文化学层面。小说在中国古代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文艺学领域内的文体概念。使小说成为一种文学文体概念是在近代西方novel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完成的。西方novel与中国古代小说是两种有本质差异的文化话语样式。后人以novel为小说概念的基本涵义来研治中国小说史和小说理论史,观念与本体之间存在着大面积错位,已产生许多弊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早期文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所表现出的功利主义文学思想,客观上改变了人们对小说的传统认识,并使中国文学开始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借助西方先进思想,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注入了新内容;廓清了文学文体概念,对小说的文体进行了重塑;提供了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样式完全不同的文学理论构架、批评方法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是中国变文作者以中国固有的文学样式为基础,在演唱过程中发展完善的一种讲唱文体,它成为我国说唱文学的先躯,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小说,戏曲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敦煌变文在唐朝达到成熟阶段。鲁迅曾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提倡小说界革命的纲领性文章,他从文学的艺术本质和特征出发给小说进行了文体定位,提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以及“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观念,从而使小说真正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体,奠定了现代文学文体分类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忆语文”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借鉴了小说笔法的散文文体,以回忆家庭琐事为基本内容,以缠绵悱恻为艺术特色,其产生与发展均颇有时代特征。具体说,其问世并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城市经济的发达、女性才艺的得到重视以及明清易代所引起的追忆往事的社会心理;其思想文化背景是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和吴地文化独特色彩的影响;其文学背景是各种文体的成熟与交融和言情文学的进一步繁盛。要之,这种文体之所以能成为清代文学的一个侧影,自有其必然性。追索这种必然性,自然会给今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文体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是所有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该文以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文学样式为例,剖析了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模糊词语、模糊语句、模糊段落和模糊修辞格,并进一步阐述了其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自产生到晚清,文体地位逐步提升。小说从不受重视的"小道"变为可以"补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提高了小说在整个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奠定了小说作为文学文体在文学序列中地位提升的基础。明代文人深度参与小说的批评与研究,成为小说文体地位提升的直接动力。清代文人小说创作的繁荣,表明小说已成为文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新文体,小说文体地位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8.
诗歌通过与散文、戏剧、小说等文体的嫁接、复合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是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主要方式.复合体诗歌是一种新的诗歌文体样式,预示着现代诗歌文体探索、发展的方向,体现出现代自由诗在文体上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复合体诗歌使现代自由诗背离传统诗歌的文体样式越来越远,变得愈来愈不像诗.  相似文献   

9.
从明后期开始,在崇文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将小说看作是文章的一个文体类别,认为小说也须具备文章的功能、特点和行文技巧,这一文章化的小说观我们姑且称之为“文章小说观”.明末清初“文章小说观”的形成促进了清代小说的雅化,使通俗小说呈现出文章化的创作方法和鉴赏方式,从而使“类文章性”成为明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小说观”的出现昭示着通俗小说雅俗之变的开始,促进了清中叶文人小说与平民小说雅俗分流局面的形成,这是清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要素。《"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经典作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不清、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现状,我按照"彰显文体,着力语用"的原则,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文体和语体是两个不同的术语(不少人认为是一个意思)。前者是指文学的体裁,后者是指为适应文体而采用的语言样式。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用不同于小说、戏曲、诗歌等语言表达方式的各种手段,来和“散文”的思想内容相适应。这便是文体和语体的关系,即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抒情散文(随笔)、序跋、杂文、游记、书信、乃至日记、速写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萨特历史意识的产生与文体风格转变的关系,萨特强烈的历史意识,在他的处境小说向处境剧的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具意识形态观念的文体——戏剧文学,成为萨特文学生涯后期常用的文体样式,它是意识形态叙事合乎逻辑的发展,"处境剧"(The Theatre of Situations)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叙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要素.《“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经典作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不清、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现状,我按照“彰显文体,着力语用”的原则,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胡适对现代小说的确立与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就理论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出了白话小说为文学之正宗,并将构成一种先锋文体;其二,提倡写实主义、悲剧精神等小说美学观念,第三,构建了实用、科学的小说文体理论,尤其探讨了短篇小说文体规律.就意义而言,这些理论成为现代小说确立与发展的基石,日后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同时,胡适紧密联系实践的理论建设,辅以积极提倡与扶持,使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对现代小说的创作发展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是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大唐盛世"的成长环境与汉代赋体文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赋作为散体文学在汉代取得很高成就,这一崇高地位使之成为唐传奇等后世小说创作的范例。唐传奇在韵散结合、虚构想象、铺陈夸张等方面对汉赋进行模拟借鉴,由此推动小说文体走向最终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接着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因为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范式,既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表征着文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围绕论题进行论述与阐发:一、审美观念之更新;二、现代小说传统之承传;三、小说观念之进化;四、社会文化特征之反映。  相似文献   

17.
爱伦坡在继承传统哥特式小说风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拓展了哥特式文学样式的表现空间,将传统哥特式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空间。本文在分析哥特式小说及其风格的基础上,从题材选择、哥特场景的构筑和恐怖气氛的营造等方面来研究爱伦坡恐怖小说对传统哥特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以便于更好的认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其文体、主体、表达方式等方面异同的考察,可更好地探析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发展和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享有国际声誉,其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小说形式与技巧的创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在小说中打破文体界限,将故事叙述、议论、随笔等文体样式熔于一炉;把小说人物意识与作者意识进行杂糅,形成多个声部,构成轮唱;挣脱了时间的限制,把不同历史时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加以并置,形成小说的空间化效果,以此开辟了欧洲小说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该文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接着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因为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范式,既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表征着文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围绕论题进行论述与阐述:一、审美观念之更新;二、现代小说传统之承传;三、小说观念之进化;四、社会文化特征之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