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绝句,不少人会很快地说,所谓“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绝者,截也。如果用这句话来解释“绝句”的名称来源,那是不对的。因为绝句名称的来源先于律诗,不可能由律诗截取。 绝句是以四句为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的诗。然而,这种体式的诗,为什么叫“绝句”呢? 我们知道,光是一句诗,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都很难完整地表达一个概念;同时,不管多么长的诗,也总不能一口气读下去。一般地说,从语言、音节和思想内容都需要连续四句停顿一下,这个观念是长期自然形成的。在我国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2.
辽金元绝句诗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前代的水平,将中国古代绝句创作推向新的高度.辽代绝句诗创作始于耶律倍,圣宗以后在艺术上逐渐成熟,终于到耶律弘基、萧观音臻于艺术水平的最高点.金绝句诗的发展分为三期:前期借才异代,为草创阶段;中期国朝文派的绝句诗创作出现高峰;后期是绝句诗的繁荣鼎盛阶段.元绝句诗的流程以延祐年间为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元绝句诗为中国古代这一体类的诗歌提供了很多新的因子.辽金元绝句诗是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是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唐诗繁荣,绝句为最。绝句一名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其起源是由于音乐的分段。本质含义为断句。绝句主要的美学特征是:短小灵活,易读易诵;自然明净而又情韵深长。绝句的章法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它反映了曲折变化的美学要求;具体到每首诗,其章法结构又千姿百态。总结其规律对鉴赏和创作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正>一、"诵",绝了李重华认为"诗有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音"为诗之首要。所以,诵读,是经典古诗教学之根本。本课教学,以绝句的特点和本诗的艺术特色为突破口,引领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诵"出对文体的认识。六朝起有绝句,至唐代,绝句已成一种非常圆熟的艺术,许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然而,三年级学生对这一文体并不熟悉。上课伊始,看图吟诵已学古诗,让学生从中发现、了解"绝句"的文学常识,凸显文体意识,不仅能使教学"诗味"更浓,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绝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语文五册35课《绝句》,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从他家里的窗口摄取的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这首诗是杜甫重返成都后在他的草堂中写的。他这段生活比  相似文献   

6.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洛阳人,一生未仕隐居汝、颍水边。擅山水画,工诗。刘方平是活动于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知名诗人.喜咏物写景之作.绝句尤最擅长,以写闺怨、相思者为多,语言清丽.想象微妙.婉而有致,在当时独具一格。《月夜》这首绝句颇能显示其诗风.读后令人心醉。  相似文献   

7.
本探讨绝句诗的结构形式,思想艺术,表现手法和内容题材,为继承,发展绝句诗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成熟于陈子昂而来复古之风浩荡诗坛之时的王昌龄自身,大约起初并非刻意想夺“七绝圣手”的桂冠,否则他作《诗格》和传授作诗经验就不会主要留连于古诗了。可以用时代风气解释。殷璠亦看重其古诗,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十六首王昌龄诗中,绝句只有三首。然而与《河岳英灵集》大致同时稍后的“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的《国秀集》里,绝句与古诗之比就跃为五分之三了。且越往后,各种诗集选其绝句越多,而昌龄自己得意的及为殷璠欣赏的古诗却一首首散  相似文献   

9.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和尚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此诗广为流传 ,深为人们喜爱。它平仄工整 ,对仗严谨 ,用十分平常的语言建构出一个表现了自然的、喜悦的、淡淡的而又深远的意境。诗中值得玩味的地方甚多 ,这里单说末句“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一句不是用的肯定句 ,而是用的否定句 ,这使得该句的句式不同于该诗中的其他三句 ,全诗在句式上到了诗末来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其实 ,不光是这一首绝句是这样 ,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绝句包括四句的古诗也是这样 ,几成一种写作程式…  相似文献   

10.
重字诗例说     
古人作诗,历来把重字当做一忌。除了反复吟咏的古风,和有些顶针诗连环反复外,律诗、绝句均忌重字。特别是绝句,因为它字数少,犯了重字,内容、诗路就显得更窄了。因此,  相似文献   

11.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受到限制。前人在评论此诗时说“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你是否同意此说,试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3.
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的《沧溟集》共收入绝句诗 385首 ,是绝句史上的大家。他的绝句诗学习和继承了唐绝句名家们的创作经验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从而成为明诗中的一枝独秀 ,在绝句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但由于他把格高调古作为创作的唯一标准 ,过分强调对古法、古语的继承而乏创新 ,因而妨碍了他的绝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古今评说者异口同声地公认李商隐的诗难懂、更难解;尽管你对他所写的背景和用意一无所知,一无所懂,但你仍能被他感性上的直觉魅力所吸引,所打动。这里将从他的绝句诗中体会他是如何用诗歌释放情绪,释放那扑朔迷离的心灵之光。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绝句诗历来深受人们的高度赞誉。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可分为赠寄诗、山水诗、怀古诗、宫怨诗等;艺术成就达到了绝句创作的最高峰,主要表现为含蓄蕴藉、明朗精炼、言近旨远、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6.
唐绝句为诗中极品,其作法之巧妙、文字之精美、意味之隽永一臻极致。寥寥二十字或二十八字,所以变化万千,异彩纷呈,关键在一“转”字。就如王昌龄的《闺怨》: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分析:《峨眉山月歌》是诗人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而此诗所表现出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自由驰骋的境地。全诗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秋高气爽,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  相似文献   

18.
晚唐杜牧继承并发展了绝句,一改以往绝句多写景抒情的传统,开始大量运用绝句议论思辨,如多用绝句咏史议论、用绝句写景寓理。杜牧对于绝句的变革,扩大和丰富了绝句的表现题材和艺术技法,对宋诗影响巨大,成为了宋型诗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杜牧的绝句变体也成为了唐宋诗学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的关捩点。  相似文献   

19.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学杜甫《绝句》一诗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20.
“起承转合”本是近体诗的章法。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首联为“起”;绝句的第二句,律诗的颔联为“承”;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颈联为“承”;绝句的第四句,律诗的尾联为“合”。此法运用得当,且内容尚佳,就是一首不错的诗,反之,既使内容再好,若乱了章法,那诗是要大打折扣的。我们若把此法运用到议论文的写作当中去,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