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免钻分级固井技术是目前国内外一项前沿的固井工艺技术,该技术不仅可减少双级固井后钻分级箍内套的作业环节,缩短建井周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且能有效提高填充段的封固质量,对延长气井开采寿命,提高油井综合开采价值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免钻分级箍在延长气田延长区块应用效果,探讨了免钻分级箍的应用工艺技术和实际操作要领,为免钻分级箍使用成功率和免钻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动用中低渗稠油油藏储量,利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开展中低渗稠油油藏多井型组合开发技术研究。针对中低渗稠油油藏直井注汽困难、生产低效、易管外窜的特点,论证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中的的可行性;针对水平井分支的优缺点,提出多井型组合布井方式(整体水平井+边部单侧分支井),可以发挥分支在蒸汽吞吐阶段的优势,同时避免分支对蒸汽驱的影响,提高整体储量的动用率和采收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多井型组合技术界限,包括井型组合形式、不同油层厚度下水平段间距离、单侧分支水平井井身参数。在单2块沙一段,利用多井型组合开发技术提高储量动用率,增加动用边部储量54暳104 t,已投产的单侧分支水平井是周围直井初期产能的4倍,实现了中低渗稠油油藏高效动用,该技术也为相似油藏开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加剧了稠油渗流的阻力,为稠油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NRSNL非线性渗流模拟软件建立机理模型,研究稠油油藏在不同韵律、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与否对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会降低油藏采出程度,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开采20年,采出程度降低1.72%~3.09%,含水上升1.31%~2.78%;相同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反韵律储层采出程度低于正韵律与复合韵律;原油黏度越大、渗透率级差越大,启动压力梯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义109-3井通井过程中卡钻,钻进过程中的井漏、油气侵等异常情况造成固井施工面临油气层压稳与漏失等困难,通过优选固井材料、优化固井设计,采用分段凝固水泥浆体系等措施,顺利完成本井的固井施工。  相似文献   

5.
侧钻井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剩余油开发方式,已在国内油田大量应用.针对稠油热采区块老井侧钻存在的窗口密封效果差、小尺寸完井工具功能单一等问题,开展稠油热采侧钻井固井完井新工具、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研发出Φ177.8 mm套管内用金属-橡胶双密封膨胀悬挂器,兼顾施工时的膨胀力和密封要求,地面试验显示该压力对悬挂筒产生推...  相似文献   

6.
目前稠油热采老区已经进入中高周期开发,蒸汽吞吐油藏类型增多,采出程度高、汽窜问题日益复杂,且随着机械防砂汽窜井的增多,汽窜井治理类型增多。热采区块汽窜治理形成系列配套技术,可满足不同油藏、不同汽窜类型油井汽窜治理技术要求。针对发生汽窜的机械防砂井无法实施堵调措施这一现状进行攻关,试验应用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本文主要对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下步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上N油田7H井为普通稠油I-3类,采用天然能量开采,原油黏度高,地层渗流能力弱,油井产能低。针对7H井低产低效问题,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水溶性自扩散降黏体系吞吐增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性自扩散降黏体系以扩散与渗透作用为主,体系分子吸附于原油表面,有部分原油溶于体系当中,使得体系水溶液与原油具有“互溶特征”,有效降低原油黏度,改善稠油流动性。CYJ-S-03体系降黏效果较好,降黏率达98%以上,且溶液黏度高,可有效扩大波及体积。现场工艺参数推荐使用质量分数为0.1%,注入方式采用段塞注入,注入后进行焖井。  相似文献   

8.
单家寺稠油油藏已经进入多轮次吞吐中后期,油井生产效益逐周下滑,综合含水上升,汽窜加剧,油汽比下降。针对这一现状,2013年以来试验实施了氮气辅助吞吐工艺技术措施,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历史拟合、注氮方式筛选、确定注氮选井原则以及实际应用中如何编写设计、加强注氮现场管理等,在转周注汽前或注汽过程中向地层注入一定量氮气,实现提高单井吞吐效果的作用。应用表明,氮气辅助吞吐工艺技术措施能够扩大蒸汽及热水带的加热油层体积,调整纵向吸汽剖面,减少蒸汽热损失,从而有效提高稠油井周期吞吐效果,实现稠油油田"精细开发、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9.
针对G油田G3102低渗区内存在注水困难的情况,为了探讨低渗区块高压增注注水井增注机理,研究采用了多级变流量测试方案,即在低、高流量注入后分别进行压降测试,运用渗流力学理论,对两次不同注入量下的压降测试进行解释,对比解释结果。同时借助数值试井方法,分析流体在不同注入量下的流动扩散情况,研究表明地层在高压增注后,进井带有裂缝产生,驱油效果增强,对应油井见效,由于低渗透启动压力的存在,造成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试井解释和数值试井方法相结合,确定地层在高压注入下呈现线性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47):194-195
我国的原油含蜡比较多,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随着原油向井筒运移过程中温度下降,出现原油中的蜡析出并聚集在近井地带,引起井筒堵塞或管柱蜡卡等问题,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本文针对油井结蜡的现象,探讨原油含蜡的机理,并提出一些主要的清防蜡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生产逐步向APIⅡ和Ⅲ类基础油转变,其中国内市场对中高黏度重质润滑油基础油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原油质量变差,采用传统“老三套”工艺无法生产合格的重质基础油,而采用异构降凝技术成本过高。因此RIPP开发了一种将加氢技术与“老三套”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即“糠醛精制-加氢处理/加氢精制-酮苯脱蜡-白土精制”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满足HVIⅡ类标准的重质基础油及优质光亮油产品。  相似文献   

12.
稠油开采以蒸汽吞吐为主,即在井筒内注入高温高压水蒸汽,降低原油粘度,进而达到采出的目的。由于稠油储集层具有油层疏松、孔隙度高、渗透性好等特点,加之经过多轮注汽后,很容易出现油层砂堵、渗流孔道堵塞、含水上升、管柱及配套工具断、脱、卡、吸汽剖面不均、套管损坏等问题,造成稠油井作业频率加大。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已形成了稠油修井作业系列技术,为辽河油田稠油开发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3.
稠油油井电加热是油田常用的稠油开采方式之一,针对稠油电加热系统,建立了加热对象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不同最优准则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给出了仿真波形及其分析,得出时间平方加权的误差平方积分(ISTTE)准则下的控制方法,该法可以缩短系统的调节时间,有效地抑制系统的超调,从而可以提高稠油电加热系统的加热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一区高含水原油破乳脱水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采用《SYT5281—2000原油破乳剂使用性能检测方法(瓶试法)》所述方法对原油破乳剂进行初步筛选,再对脱水率较高的破乳剂用自行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筛选,最终选定适合克拉玛依九一区高含水原油用破乳剂。该法对油田开采后期高含水原油的破乳剂筛选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浆正常外甩是控制分馏塔底液位的一个关键参数,也直接影响到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塔底液位过高,会对反再系统压力产生影响,淹过大油气线后会造成安全事故。就兰州石化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需对油浆正常的外甩控制阀及相应管线扩径,增加其控制的灵活性的改造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催化裂化油浆中含有大量高沸点的重芳烃、饱和烃,可用它制作高等级道路沥青、活性炭纤维、橡-塑软化剂、高温导热油。由于油浆中含有催化剂粉尘、胶质、沥青质、烯烃、稠环芳烃等,这给油浆的综合利用带来许多困难。综合利用油浆必须突破两个关键技术,即要高效分离掉油浆中的催化剂粉末;根据要开发的目标产品分别脱除相关的胶质、沥青质、烯烃和稠环芳烃等。  相似文献   

17.
对南海东部三水原油进行初步评价。该原油为低硫石蜡基原油,轻质油收率高,硫、氮、氧以及重金属等杂质含量低,经蒸馏、精制后可生产优质石油产品。特别是可生产该地区急需的金属铝轧制油,收率达20%。  相似文献   

18.
与国外不同,中国多把致密油气与常规资源放在一起统计。致密油气已在美、中油气产储量,特别是待发现资源量构成中占重要地位。由于致密油气开发的成功,中国在水平井和压裂两大技术系列上已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煤层气、页岩油气的开发提供了条件。美国页岩气大发展造成气价下跌,这促进了页岩油的发展并使其石油产量由长期下降转为较快速上升。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教训显示出管理体制不顺和市场环境缺失是阻碍非常规油气发展的首要因素。尊重不同类型资源共生伴生的规律,在油气,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发展中应倡导综合勘探开发和利用。对在中国研究程度尚很低的页岩油气开发不可急于求成,只能在尊重勘探程序的基础上加快。  相似文献   

19.
运用超声波对桩基钻孔进行成孔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灌注桩由于其具有的优越性,在现代工程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具有的隐蔽性,现在在检测钻孔质量时往往还是采用古老的钢筋笼探孔器加测绳进行较粗的检查。超声波技术的应用使得对钻孔进行全面而直观的检测变为可能。文章以超声波钻孔侧壁测定仪在某大桥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对钻孔检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重质芳烃油在生产针状焦,作延迟焦化原料、沥青调合组分、溶剂脱沥青原料。橡胶软化剂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结合茂名石化公司实际情况对合理利用重质芳烃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